华中科技大建设学生公寓中两种成功的操作模式
在学生公寓的建设中,华中科技大后勤集团成功地采用了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模式是学校引进开发商投资兴建,学校和后勤集团早期介入参与规划设计和功能定位,确保学生公寓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建成后由开发商收取住宿费,由后勤集团承担物业管理并以招投标的方式为学生配置高质量的床上用品,保障学生利益,最后在适当时机由后勤集团贷款从开发商手中整体购买;二是由学校担保,后勤集团贷款兴建并承担工程建设、物业管理的模式,这两种模式在紫菘和韵苑学生公寓的建设和管理中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1.紫菘模式
紫菘学生公寓是利用紫菘集团的资金投资建设的,公寓建设征用学校最西边与学校一墙之隔的武汉市洪山区渔牧场用地105亩,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可住学生1万多人。为顺利完成这一工程,学校和后勤集团早期介入,参与了公寓的设计与规划,许多建议,比如安排辅导员用房等都被建设方所采纳,这种学校、后勤集团和社会开发商三位一体的连动机制,确保了建成的学生公寓功能定位、结构设计都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投入使用后,为了有效规避社会开发商管理学生公寓经验不足且容易因为急于回收成本只考虑社会效益而忽视教育的职能和属性的弊端,为避免开发商在公寓内开展多种经营活动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环境,学校委托后勤集团首先接管了紫菘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此后为了便于对学生的统一管理和教育,使公寓真正成为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勤集团于2002年6月又自筹资金1.49亿元整体收购了紫菘学生公寓。紫菘学生公寓将通过每年收缴的住宿费用(除掉物业管理费)还贷,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态势。
2.韵苑模式
韵苑学生公寓及其附属设施是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担保、后勤集团贷款兴建的大型工程,该公寓建设征用学校东北角与学校一墙之隔的武汉市园林场荒坡地,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可容纳45 00名学生居住,是后勤集团探索、推进和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由于这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又一次新的探索,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在时间紧、工期短、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为工程的顺利完成,后勤集团高度重视,在工程的规划设施阶段,先后调研了校内外十多个学生公寓,经过反复比较、筛选和研究,集中各公寓的优点和长处,使规划设施更加合理,功能布局更加实用。在工程的建设中,弓l进现代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控制成本和质量:一是成立了公寓建设管理办公室,代表后勤集团全面负责公寓建设;在确定施工、监理单位实行严格的公开招标,择优录用;在施工中影响到工程造价和质量的建筑材料坚持由后勤集团组织招标,从而采购质优价廉的材料供给施工单位。正是由于措施有效,监管得力,严格而有效地控制了工程的造价,韵苑学生公寓每平方米造价低于社会同类公寓造价近200元,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同时在施工阶段,公寓建设管理办公室和监理公司齐抓共管,狠抓现场管理,严格施工规范,严把质量关,确保精心施工,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2002年9月,韵苑学生公寓顺利投入使用,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周济院士发来贺电。在落成仪式上,湖北省副省长王少阶充分肯定了我校后勤集团所取得的成绩,他说:"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在成功收购了由社会企业建设的紫菘学生公寓后,实施了科学而有效的管理,现在又通过自筹资金新建了韵苑学生公寓,这确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为全省高校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为其它高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韵苑学生公寓的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在校学生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和就餐环境,有效地缓解了学校扩招后带来的新生住宿和就餐压力,提升了后勤的整体服务功能。
为配合学校的大发展和2003年学校扩招的需要,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学校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后勤集团再次通过银行贷款,引进巨资1亿元投资兴建韵苑二期工程,该工程建设征用与学校东边一墙之隔的马张村拆迁地,工程委托武汉科技新城道路建设指挥部代建,后勤集团成立公寓建设管理办公室实施现场管理,该工程于2002年12月上旬己破土动工,计划于2003年7月完工,建筑面积达10.3万平方米,可容纳11920名学生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