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融入区域经济衔接支柱产业
上海高校结构调整:“2+2+X”布局将形成
2:南北两个高校集聚地,即杨浦大学城和闵行紫竹科学园区
2:东西两个大学园区,即松江大学园区和南汇科教园区
X:建设若干个与产业联系密切的特色高校
今秋新学年,上海市又有一批大学新校区“开门迎客”: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新校区“加盟”松江大学园区,迎来 7700余名新生入驻;整体搬迁至张江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则在积极勾画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新路。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上海新一轮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已悄然启动,以“ 2+2+x”的布局模式,上海高校新一轮建设体现了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建设、与城市支柱产业发展衔接的新特色。“ 2+2+x”布局:第一个“ 2”,是形成南北两个以复旦、交大为核心的高校集聚地,即杨浦大学城和闵行紫竹科学园区。第二个“ 2”,是形成东西两个采取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建设相结合的大学园区,即松江大学园区和南汇科教园区。“ x”是建设若干个与产业联系密切的特色高校,如在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建设二工大新校区,在安亭国际汽车城配套建设同济汽车学院等。
从市区向郊外“突围”,高校大大拓展了办学空间,提高了优质教育的“辐射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前因为办学场地有限,在本市各区“散落”了 9个校区,最大占地面积 90亩,最小仅为几亩,给教育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去年,学校搬迁至浦东金桥, 530余亩的新校区使学校舒展了“身姿”,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办学规模从原来的 5000名一下子扩展到 7000名学生。最近,该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办学条件改善成为重要依托。同时,在布局结构调整中,高校向园区集聚,也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集约化和共享度。在松江大学园区和南汇科教园区,集聚高校纷纷推出各自的“品牌”课程,以供其他高校学生跨校选课。特色高校建新校区纷纷“投身”产业开发区,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优势。中医药大学入驻张江高科技园区,园区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研究、产业居国内同一领域前沿,学校将与园区内的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合作,探索中医药与现代高科技的融合,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突破和创新。此外,配合上海建设航运中心的目标,上海海运学院将迁建海港新城。
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提升了高等教育为城市发展服务的“能级”。积极建设中的杨浦大学城,将汇聚 10所左右高校,作为“龙头”的复旦大学将就近扩建,到 2005年在校生规模将达到 4万人。通过扩建、兼并、重组等方式,杨浦大学城将覆盖杨浦全区,形成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三区互动”,打造集科技教育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智力人群为一体的“都市硅谷”。同样,建设中的闵行紫竹科学园区也是“大手笔”:到 2005年,以交大、华东师大为主体的大学园区将建成,交大将在此构筑起电子信息、生命、医学、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学科平台;通过 5到 8年建设,科技园区将吸纳国内外名校入驻、吸引院士和著名教授入教、吸引大批相关产业的企业入园,瞄准新兴高科技产业领域,构建高层次产学研体系。
(据《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