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动态

风雨滋兰蕙,百年铸辉煌

作者:maoch日期:2003-10-07来源:

 

风雨滋兰蕙,百年铸辉煌

   

 

    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历史悠久、学科齐全、以师范教育为主兼有非师范专业,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她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坐落在桂子山上,南接南湖,北邻东湖,东枕伏虎山,西望黄鹤楼。学校占地20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悠美,茂林摇曳,四季花香,尤以满园桂花闻名遐迩,是理想的治学读书之地。

  百年的沧桑,育成百年名校。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华中大学(当时中南地区最大最有影响的教会大学)、中华大学(中国第一所完全不依靠官府和外国人的私立大学)、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多元结合体,主体是华中大学。华中大学是由1903年建立的文华大学(中国第一所教会大学大学部)发展而成的。1951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华中大学合并,组建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中华大学等高校并入后,公立华中大学改名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学校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改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世纪的风雨,铸就世纪的辉煌。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华中师范大学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吸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同时发扬了革命文化的精神,三种文化相互交融、反复涤荡,逐步形成了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办学宗旨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及勤学致远的办学特色。在解放前约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青年领袖恽代英,前厦门大学校长、学部委员王亚南,著名文学家、诗人张光年(光未然),中科院院士应崇福,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等等。著名国学大师黄侃、钱基博、刘佛年等曾在我校任教,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蔡元培以及杜威、康达尔、泰戈尔等中外著名学者到我校讲学,他们精深的学说、严谨的治学风格,深刻地影响了我校老一辈的学者。

  新中国成立后,华中师范大学以“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自勉,坚持立足湖北,服务中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养了十六万多名毕业生,其中90%以上分赴教育战线,成为中、高等学校的教学骨干。这些毕业生像一粒粒无声的石子,延伸着华中师范大学漫长的历程;他们像一颗颗珍贵的钻石,闪烁着“人民教师的摇篮”永恒的辉煌。目前,湖北省的中学特级教师有三分之二出自华师。学校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各类优秀建设者,他们有的担任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职务,如前教育部长何伟、杨东莼等等;有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特别突出的业绩,如德艺双馨的全国著名曲艺艺术家夏雨田、荣获美国总统杰出教授奖的化学系毕业生李静等等。

  学校一直注重学科建设,不断拓展新的学科生长点。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全校师生员工的团结奋斗,华中师范大学已逐步发展成为文、史、哲、理、工、教、经、法、农、管等学科齐全、体系完整、协调发展的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目前学校设18个学院、9个系(部)、82个研究所(中心),49个本科专业,5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53个博士点,94个硕士点,是首批授予博士学位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教育部中南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设有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等,基本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和博士后,从全日制到继续教育完备的高师教育体系。

  学校历来重视师资和科研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目前拥有正、副教授700余人,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8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2人。为加强师资建设,学校近年还聘请了一批特聘或兼职教授,如作家王蒙,社会学家郑杭生,历史学家张正明,国家973纳米材料首席科学家张立德,物理学家孟大中、中科院院士丁夏畦等等,他们为我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学校科研整体实力较强,已形成了文科、理科和教育学科三大科研格局。文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解决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多年来以争取项目多、发表论著多、获奖数量多级别高为显著特点。理科注重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七五”以来,承担了大量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项目和国际合作等项目。教育学科突出主体教育思想的研究,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以弘扬、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旨的学校改革及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验,对进行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起到了龙头和辐射作用。在"九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744个,有11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文科有三项成果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理科也有多项成果获国家发明奖或科技进步奖。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并在广西、新疆、西藏、贵州等省区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生,同时招收海外留学生。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近2000人。1999年和2000年,学校共有3位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全国高校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学校一直特别注重素质教育,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1999年到2003年,本科学生初次就业率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的排名连年上升,分别居于第19位、第12位、第6位、第5位和第2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克钢。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先后同美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意大利、瑞士、保加利亚等国的20多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固定的学术联系或校际合作。学校常年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来校任教,并派出大批教师到国外留学、访问和进行合作研究,其中大部分已学成归国并成为学校教学科研骨干力量,还有一批教师活跃在世界学术讲坛上,为中外科技、文化教育交流作出了贡献。

  新的百年,学校将踏上新的征程。学校制定了发展规划,明确了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前二十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综合性、开放式的教学科研型大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华中师范大学正以昂扬奋进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学科研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来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