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德国模式”

作者:maoch日期:2004-02-04来源: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德国模式”
 

 

   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面面观高校如何将其主要的精力集中于教学和科研,而将服务于高校的后勤事务,诸如学生公寓、食堂及其他相关的服务设施社会化,成为21世纪世界高校改革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多年来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已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所公认。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创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经过80年的发展,如今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学生服务机构,在全德共有62个分部,工作人员1万6千人。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总部设在波恩,由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秘书长组成。另外,还设有一个管理委员会和三个专业委员会。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为分布在德国200个城市的300所高校总计180万名大学生提供服务,解决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所涉及的经济、社会、健康和文化方面的问题。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的经费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80%;二是国家拨款,占总收入的20%。其中,经营收入又包括三个方面,学生每学期上交的社会福利费(大约50马克/人),占10%;承接联邦政府贷学金管理事务的劳务费,占7%;经营管理学生公寓、食堂(包括咖啡店)的收入,占63%,这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为确保大学生的社会利益,承接国家委托任务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使经营活动符合公众利益,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是在合法基础上建立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机构,所以其经营活动的收入主要用于其日常运行管理和后勤服务的支出,经营所获得的利润将直接用于社会公益活动,用于改善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外部社会条件。因此,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包括两大方面: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目前,德国62个大学生服务中心在全德范围内提供的学生公寓总数按居住单元计达到近23万个(其中5万个已上网,可通过互联网查询出租);建立学生食堂和咖啡店共855个,可提供22万个座位,为有孩子的大学生提供的托儿所152个,共4800个位置。此外还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旅游,发放和管理德国政府贷学金,安排高年级学生为新生进行学习辅导以及介绍“打工”位置等。1998年以来,服务中心的总收入已连续两年超过10亿马克。这些收入除了用于继续开办、经营学生公寓和食堂等服务设施外,还承担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的必要支出。令人信服的社会效益现在,大学生服务中心从事的公益活动主要是向大学生提供各种免费的社会咨询。咨询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主要是从心理治疗角度解决大学生在高校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个人问题,采取个别谈话、个体治疗或团队治疗等方式;社会咨询,主要提供与学习有关的经费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咨询;法律咨询,主要是向大学生提供有关高校法和民法(如租赁法、合同法等)方面的咨询;其他咨询,如学习咨询、专业咨询、外国学生问题咨询、转校咨询。尤其是为解决外国留学生在德国生活的困难,根据外国学生的普遍需要与特殊要求,分别设置了基本服务模块和选择服务模块。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后勤服务的最大特点,一是价廉物美,二是靠近大学。特别是其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机制以及学生导向的服务原则,实现了在自主经营的情况下,增加收入与服务社会并重的“双赢”局面。近5年来,德国政府对大学生服务中心的资助额减少了20%,而同期中心的收入却增加了15%。据统计,1998年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的总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2.14亿马克,1999年的国家资助只占其收入的20%。这不仅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而且也使得高校能集中精力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当前,德国高校改革的呼声加快了大学生服务机构在教育经费上的非国家化进程。显然,已成为德国高校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在如何运用市场机制解决有限的国家教育支出与无限的个人教育需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方面,为国际高校后勤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这一被称为“德国模式”的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日益受到国际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除欧盟国家以外,无论是世界高教最发达的美国,还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以及亚洲、东欧等许多国家,到德国考察取经的各国专家络绎不绝,成为世纪末国际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表明德国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