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上海大学园区2+2+X格局初现规模

作者:maoch日期:2004-02-26来源:

上海大学园区2+2+X格局初现规模

         近日从上海市教委及有关高校了解到,到明、后年秋季开学,上海市又将会有一批大学新校区“开门迎客”:复旦大学江湾新校区、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新校区等,华东师范大学新校区将“加盟”闵行紫竹科学园区,上海海运学院将迁建海港新城等等。为此,上海将初步形成以复旦、上海交大为核心的南、北两大高校集聚地―――杨浦教育园区和闵行紫竹教育园区;形成以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建设相结合的东、西两个教育园区―――松江和南汇教育园区,“2+2+X”的格局将初步“显山露水”。

  何谓“2+2+X”

  在杨浦区域范围内,以复旦大学的建设为核心,构筑综合性、多层次的大学聚集区。通过政府、企业等多元投入以及大学的布局结构调整,结合区域城市规划、建设、产业调整和房地产开发,建设包括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在内的大学城,以此带动上海中心城东北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杨浦大学城规划教学用地8000亩,在校生规模将达12万人。作为“龙头”的复旦大学已就近扩建,在江湾扩建总面积1500亩、总投资20.5亿元的新校区。通过扩建、兼并、重组等方式,杨浦大学城将覆盖杨浦全区,打造集科技教育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智力人群为一体的“都市硅谷”。

  到2005年,以交大、华东师大为主体的大学园区将建成,交大将在此构筑起电子信息、生命、医学、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学科平台;通过5到8年建设,科技园区将吸纳国内外名校入驻、吸引院士和著名教授入教、吸引大批相关产业的企业入园。

  这两个大学园区的建设形成了第一个“2”。而第二个“2”是指已初具规模的松江大学园区和南汇科教园区,园区内各校课程互选、资源共享,使学生成为首先受益者。已于2003年2月开工的松江大学园区二期建设工程的扩建,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隔河相望,占地3766亩(其中包括生活用地300亩),规划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含学生公寓)。规划进入的高校有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根据规划安排:东华大学校区占地147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1.5万平方米,在校生发展规模2万人;华东政法学院校区占地824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1万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区占地117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1.2万人。二期建设工程于2003年9月已建成16万平方米校舍,二期3所学校的首批8000新生,2003年秋季已入驻园区。

  另外“X”就是指一批高水平的特色高校园区。如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的二工大新校区,安亭国际汽车城配套建设的同济汽车学院、入驻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中医药大学、迁建海港新城的上海海运学院等。而华东理工大学新辟的奉贤校区位于奉贤区海湾旅游度假区的北侧、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的西侧。整个校区1500亩土地已被圈入上海的品牌旅游点“上海奉贤海湾旅游区(碧海金沙人工沙滩度假区)规划内。

  学生是最大受益者

  大学“园区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首先学校从市区向郊外“突围”,高校大大拓展了办学空间,提高了优质教育的“辐射力”,学校的办学规模扩大了。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搬迁至浦东金桥,530余亩的新校区使办学规模从原来的5000名学生一下子扩展到7000名学生。华东政法学院新校区的建成也使其招生规模扩大。而松江大学园区到2005年全部建成后,可容纳学生8万人。上海将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同时,在布局结构调整中,高校向园区集聚,也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集约化和共享度。在松江大学园区和南汇科教园区,集聚高校纷纷推出各自的“品牌”课程,以供其他高校学生跨校选课。资源共享还包括学生可以相互选课、共享图书资料、讲座、学术活动、生活设施等。
                                               来源:[ 新闻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