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2003年《研究》编辑部的工作汇报

作者:maoch日期:2004-03-08来源:

     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研究分会第八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于2004年3月2日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召开。研究会下属的"伙食专业部"、"宿管专业部"、"物业专业部"、"房地产专业部"、"思政专业部"、"理论部"以及《中国高校后勤研究》、《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中国高校后勤通讯》在会议上作了2003年的工作汇报和2004年工作计划。

   

2003年《研究》编辑部的工作汇报

 

中国高校后勤研究编辑部

 

    岁月之舟为我们送走了银羊,迎来了金猴。正如第一期:  “猴年大吉”赋诗:  “羊去絮飘暖众胸,猴来大地显神通”,回顾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风雨兼程,辉煌共创。中国高校后勤研究(简称《研究》),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教育部、学会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保障高等教育规模质量,机构效益,而努力拼搏,不断进取,为促进高校后勤理论研究,推动高校后勤深化改革,获得较好成绩。即使在“非典”极端困难的情况下,  “门难进、口难开,事难办”尚且还做到了“四个不断”:领导不断线、编辑不断笔、办公不断人、印刷不但不断印而且还提前了八天发行。当时主编在中央党校学习,不准出校,编辑部同志就把阅批的文件和稿件送到校门口。有的同志病了,要求把稿子送到医院边治疗,边修改稿子。如王富等同志病重住院,他们让同志们把稿子带(送)到医院。这些勇于贡献的精神,博得了高校后勤界同仁的赞赏。我们深感到,编辑部之所以有今天,就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要有一个好的集体班子,要有一个好的团队精神。

    一、简单的情况

    2003年共收稿600多篇。录用362篇,刊出字100多万(平均每期170000),期均篇数

超过60篇,期均页码达到108页,每期达到6.75印张(一般为3个印章);所以说《研究》

名日双月刊,实际上比月刊还月刊。  

    刊登分类情况:重要新闻4篇;理论研究49篇;深化改革41篇;科学管理48篇;思

政撷英23篇;队伍建设24篇;社区服务5篇;后勤产业9篇;校园文化11篇;抗击非典

7篇;餐饮改革7篇;微机应用15篇;信息彩版106篇;法制教育、房改专题、编读往来

共计12篇。

    发行量3000多册,覆盖面辐射到全国各省市区800多所学校和单位,除台湾、澳门外,

均有订阅。

    鉴于目前“米(稿源)多锅(刊物)少”压稿太多的情况下,为了扩登文章,故在编审

上采取了以下的办法:

    一是增加篇章、页码,从2003年起,增加小五号字的编排。据统计2003年仅小五号字

篇数由2002年的59篇增至95篇,页码由2002年的115页增至185页,分别增加比例为

61%和60%。

    二是在编审程序上坚持了“三三制”原则,即:毁稿1/3,删字1/3,录用1/3。每篇字数由原来篇均字数3000多降到2800左右。效果显著,这也是克服文风中的“大、长、

全”形式主义的一项措施(所谓大就是题目大、所谓长就是篇幅长,所谓全就是面面俱到没

有特点)。       

    三是增加彩插页。2003年的彩插页由2002年的54版增至116版。增加了44.8%,通过上述几增几减,为扩登文章创造了空间。图文并茂,不但为刊物增添了色彩,同时也是增加收入的一个门道。严格讲,报刊是属于企业范畴的。当然首先要注重社会效益,但也不能忽视经济效果。   

    二、在改革中成长

    李岚清副总理在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再次指出: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是克服面临瓶颈制约,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深知所负责任重大。结合高校整体改革形势,在编辑出版上强化了

编审程序,严格执行社科类期刊的四大标准,首先是政治标准。坚持了“一定三审”的原则

即:栏目编辑初审,常务副主编复审、主编终审。一定即:主编审核定。

    严格把好文字关。规定发现一个错别字,罚款10元,多则100元。由于层层把紧关口,

使差错率由1999年的3/万分降低到2003年的0.5/万分,达到了优秀作品所规定的要求。

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鼓与呼”的耳目喉舌作用,成为人们心目中一份

较有影响的刊物。

    加强编辑人员的理论和写作的修养,规定“三三制”,责任编辑每年在完成编审任务的

同时要撰写一篇,组稿一篇,组织项目一个。主编带头撰写,做到期期供稿。使编辑部成为

一个理论研究部和写作班子群,据统计刊登的362篇文章中就有33篇是编辑部同志自己撰

写的。加强自身的建设这是提高编辑出版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成绩有如下几点

    对《研究》的评价,确实有不少读者来信,倾吐了他们的心情,几年前聊城师院一位读

者来信中写到:“他们把《研究》作为必读的刊物。”这里摘录一位校长的来信,信上写道: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研究》极尽辛劳,为改革“鼓与呼”宣传政策、鼓舞士

气,传授经验,传供信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高校后勤研究,已成为全国高校人

的亲密朋友,它宣扬的观点和主张,已为广大后勤职工所接受。而我本人则对《研究》有一

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情感,因为它已成为我手中的武器,是我关于后勤改革,后勤管理的理念

的源泉……”校长他还谈到:  “一个没有公开发行的刊物,能生机勃勃这么多年,能有这么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能拥有这么多的读者群,这种现象很值得研究。”他说:这也是一种“需要”,所引出的应有的结果吧!改革需要它,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

它。改革需要理论,而《研究》恰是一种理论性、政策性很强的刊物。我想这就是首先后勤

战线离不开《研究》的原则。这也就是它虽说没有正式刊物的名份却又生气盎然的答案。每

一期的《研究》我都是要认真看的。现在关于后勤改革的新观点、新理念、新思路,层出不

穷,读了总给人很多启发,让人在没有希望的时候看到了希望,在没有勇气的时候又鼓足了

勇气。这也就是《研究》的魅力――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他还说:  “这样一个拥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拥有这样广泛读者基础的刊物,为什么不应有一个公开的名份呢?”

    我们编辑部从主编到工作人员,深深感到办好一个刊物需要得到诸多方面的谅解、同情

与支持。这位校长他2003年给本刊撰写水平较高的文章9篇,刊出6篇。他的来信和文章

对我们办好刊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总之我们希望《研究》能置根于广大高校后勤界的监督

之下。《研究》是高校后勤的《研究》:

    (一)对高校后勤改革领导的决策,起到较有影响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对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园地、平台和教材。

    (三)对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鼓与呼”起到了正确舆论的导航作用。

    (四)对开展校际之间,经验交流,成果共享,典型引路,起到了桥梁媒介作用。

    (五)对高校后勤管理学科、理论建设,宏扬科学技术发展,成为凝聚后勤界职工的中

心阵地。  

    (六)为申办公开刊号,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依据,争取了领导的同情与支持。

    四、体现出几个特色

    (一)《研究》定位是高校后勤,服务对象是高校师生员工。因此首先必须贴近高校、

贴近后勤、贴近师生员工生活。到位不越位。做好自己的服务对象工作。

    (二)稿源丰富,篇幅大,毁稿多,录用少,附表:

  年度

  收稿

  刊登

  毁稿

  毁稿%

    差错%

       

    1999

    486

    368

    122

    25.1

    3/万分

  收稿统计只限已登记

    2000

    408

    348

    60

    14.7

    2/万分

  收稿统计只限已登记

    2001

    501

    296

    205

    40.9

    0.7/万分

    收稿统计只限已登记

  2002

  419

  254

  165

    39.3

    0.5/;g分

    收稿统计只限已登记

  2003

  604

  364

  136

  27.2

  0.5/万分

  收稿统计只限已登记

  5年

  2418

  1630

  688

  29.44%

  1.34/万分

  估计收稿比统计多

 

    (三)《研究》紧跟形势与任务。刊登理论篇幅49篇占总篇数的13.5%。多年来把反

映国家大事放在首位。做到“三个及时,一个突出”即:及时采访成篇,及时编纂印制,及

时邮寄发行。一个突出,即:把重要的文献放之于醒目位置上或封页上。以2003年为例:

    第一期头版头条报道了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后勤工作会议,李岚清副总理和国务委员陈至

立的讲话和工作报告,并且在“万方同一曲”彩版上,影辑了武汉会议活动的彩照,宣传了

中央的精神,同一期还对获准“申奥办博”撰诗及文题为《放歌申奥办博》。

    第三期,抗击非典时,及时报道了胡锦涛总书记巡视广州重点非典灾区的实况和温总理

看望高校学子。报道了领导语重心长和扣人心弦的讲话。并赋诗“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同一期还赋诗:  “评美伊战争先发制人不是模式”。痛斥了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罪行。

    第四期,及时刊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同一

期还对抗击“非典”取得重要胜利,很快撰文赋诗,题为“后非典之思”,称赞了“双解除”

来之于重大决策,双解除具有里程碑意义,双解除给我们启迪……

    第五期,用了两个彩版,赋诗两首,联语两幅,热烈祝贺国诞54周年。同期还以“教

义长存”联语祝贺全国第十九个教师节。

    第六期赋诗,撰文歌颂“神舟”巡天,在诗文中以高昂形象的诗情歌颂了“载人航天精

神”。诗的尾联是:  “拥抱宇航思‘四特’,吴刚捧酒慰英贤”。

    就拿2004年第一期来说,在《猴年大吉》的诗和文中,及时地反映了反腐倡廉的重大

决策,当时《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修订稿)

我们在诗的定韵时,这两个条例还没有公开发表,抢先一点,搞报刊者要有点瞻前意识。

    (四)我们的定位。立足于高校后勤,  《研究》是研究高校后勤管理的载体。服务于高

校师生员工具有显明的教育性、政治性、科学性、专业性。对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

设社会主义培养人才,起着重要影响。我们要在其位、谋其政,把自己该办的事办好。

    五、抓好几方面工作

    (一)处理好政治与业务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把报刊视为国家元首,国民议会

并存的社会政治中的“第三种权力”(《光明日报》2000年5月26日),社科类期刊提出的

四项标准,第一就是“政治标准”。《研究》不管公开不公开,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令和

政策以及新闻署对报刊的诸多规定。

    (二)坚持科技发展的观念。以人为本,在培养人才方面多作“鼓与呼”,  “要牢固树

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体现管理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后勤管理也发挥生产力,

对摒弃把后勤只看成消费性、依附性、福利性事业的旧观念上多出力,对所谓“后勤无科

学,后勤无能人研究”的悖论要给予批驳,在还科技于后勤“鼓与呼”的报道上要给予适当

的倾斜与支持。

    (三)坚持“双百方针”,正确处理好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要看到事物发展中,差

异是客观的,要鼓励在社会主义办刊的原则上,对学术领域的不同观点,积极开展争鸣。争

取恢复《争鸣》专栏。

    (四)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的相互促进关系,作为高校后勤为载体的刊

物,应以应用为主,贴切生活,贴切实践。刊登理论性文章,要侧重于理论观念创新、发

展、深化。刊登应用性文章,要侧重于实际操作、模拟、观摩。坚持实践是唯一检验真理标

准的原则。

    (五)抓好“短文长写”或“长文短写”的问题,我们是赞成长文短写的。“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要加强删节工作。契诃夫说的:  “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的技巧,而是删节写得不好。”毛泽东同志也说过“但压缩的是分情条理,去掉空话”。

    (六)处理好“改”与“作”的关系。这是“枝叶扶苏”的问题。  “作”是“改”的前

提和基础;  “改”是“作”的继续和归宿。鲁迅说过: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现在的万字文章太多了。“作”与“改”都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问题,还

是庄子说的:  “凫胫虽短续之则悲,鹤胫虽长断之则哀。”该砍的坚决不留情,不该砍的,

要百倍细心留神。

    (七)要抓好订阅发行工作,这是办好刊的质的标志。总的感到这个工作开展不太理

想,订阅户只有800多户,发行只有3000多册,全国有近2000所高校,我们要加强这方面

工作,增加知名度。今天我们带来了第一期和订阅单,  《研究》是高校后勤自己的刊物,请。各位领导同志多多关照,希望你们多写文章,多订阅刊物,提供颇具有代表性的彩照……

    (八)高校后勤之创新要在“新”字上大做文章。中央电视台2月22日晚问播放杨乐

院士在科技讲座报告中提出:  “创新要注重实质和基础,它不是赶时髦”。给我们的启迪是创新要在基础、实质上狠下功夫。在选稿中当然标题很重要,更重要的要看内容的实质。最近我们收到一篇文章题为“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快全国高校社会化改革”。标题并不新颖,但内容非常丰富,上面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的思路。所说的就是这篇文章在

2004年第一期《万方同一曲》栏学会对朱宝铜处长讲话的指出:  “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因收到稿件太晚,未能刊出。

    创新具体到《研究》栏目设置上,目前已有20多个栏目,有固定的,也有随文就题的。

设固定栏目,便于作者撰稿的选择,使内容更趋集中。我们拟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思路。

新内容,新观念,增辟新的栏目,如“民办教育”、.“民营企业”、“三农集景”、  “余光流

韵”、“人物谱”、“案例”“古今集句”等等。

    六、狠抓文风建设

    说到底是使用语言文字的作风。

    (一)要有这样的三种性质:  “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宁可蛙生土灶,也不炒人

家的冷饭。  

    (二)求真务实,错了必改。毛泽东同志说的:  “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他还

告诫:  “讲真话,每个普通的人应该如此,每个共产党人更应该如此。勿容质疑,这是我们办好编辑出版工作的座右铭。

    (三)含笔腐毫,文贵于精。契诃夫说的“简洁是才力的姊妹”。毛泽东说的:  “压缩

的是分清条理去掉空话”。

    (四)严谨修辞,摒弃华而不实。

    七、为迎接公开刊号和创刊100期的庆祝和纪念活动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利用这两个活动。进一步把编辑出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03年在教育部研究会的正确领导下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申办公开刊

号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现筹备04年公开发行工作。

    具体要求:

    (一)安民告示,尽快刊出征文和撰文提纲,做到言在写先。

    (二)加强编委和特约撰稿人的联系。对特约撰稿人选,在原有的名单的基础上进行清

理,或通过相关单位重新推荐。

    (三)要开好三个会,即:庆祝、纪念会;专题研讨会;编辑人员培训。其组办形式,

可以由《研究》承办,也可参加帮办。编辑人员培训,既可求助于外援,也可自力更生,形

式多样。

    我们的工作的理念是:  “求真务实”。   

    我们的服务定位必须切实到位。

    我们的优势必须全部利用。

    我们的特点必须充分发挥。

    我们的承诺必须认真兑现。

    一个好的集体领导班子,一个好的团队精神,必须依靠大家来维护。   

                                                                  2004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