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动态

山西教育今年要有“重头戏”

作者:maoch日期:2004-03-10来源:

   山西教育今年要有“重头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利益,教育的改革更是牵动着众多人的心弦:今年能有多少孩子可以告别危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学堂?高校招生规模有多大?是否会继续扩招?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力度有多大……这些焦点问题,都在今日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得到答案。

2.4亿改造中小学危房


张宝顺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改建和新建校舍140万平方米”作为今年的十件实事之一,并对此作出庄严承诺。在今日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厅长李东福表示,今年国家和省安排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投资将达到2.4亿元,各地一定要做好规划,筹措配套资金,加大工程督察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这项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扩大招生规模


2004年全省计划招收研究生3970人,比去年增加1200人;本科生4.7万人,比去年增加7000人;高职高专8万人,比去年增加约3万人。


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争取达到18万人。今年我省将在各市建设好1至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力争全省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50所。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要建设一所综合性、高标准的职业教育中心。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计划”,以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专业领域为重点,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培训模式。


就业率低专业少招生


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建立毕业生就业率、待业率和有关信息定期公布制度。对连续几年就业率低的专业,要减少其招生计划或暂停招生。

农村义务教育要“三保”


农村义务教育要切实做到“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要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特别是保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需求;尽快制定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补足学校公用经费缺口。另外,还将逐步探索建立各地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投入激励机制;建立支持和鼓励农村教育改革的机制,提高农村教育投入效益;建立工程建设质量的县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中小学人事制度


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要求:年初中小学编制核定到校,暑假期间完成竞聘上岗和人员分流,秋季开学按新编制运行。启动各市、县(区)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将成为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模评优的重要依据。


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考勤制度,新招聘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严禁教师擅自脱岗、自雇代课人员现象。


高校后勤社会化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加快学生公寓、食堂及其他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对学校公寓、食堂的监督和管理。积极支持后勤实体发展,做好标准化食堂和标准化公寓的创建工作。在高校建立饮食经营准入制度,推行饮食物资招投标和集中定点采购制度。在太原、大同、长治等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探索高校后勤服务的集约化、专业化经营途径。


重点治理乱收费


教育乱收费一直是老百姓投诉的焦点、热点问题。去年我省共查处教育乱收费金额3207万元,清退违规收费1029万元,给予178名有关责任者党纪政纪处分,其中16人给予撤职处分。


今年将建立规范的教育收费制度,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重点查处一批在招生考试、收费、财务管理、大宗物资采购、基建工程等方面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违法违纪案件。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力度,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制度,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择校“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规范高校收费行为,禁止搭车收费和各种形式的摊派。


优秀教师可出国进修


人才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各高校在培养和吸引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要舍得花大力气,不拘一格,惟才是用,要完善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以及面向高层次人才和向关键岗位倾斜的高校分配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内部分配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我省将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各种形式培养和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改革公派留学制度,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出国攻读研究生,选派拔尖人才到国外一流大学进修。


2004年将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校科技创新计划、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等,形成全方位、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的新格局。本报记者程洁

据《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