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声音

中国人民大学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回顾

作者:admin日期:2004-04-09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回顾

(一)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开始于2001年

        长期以来,我校职工住房历史欠帐严重,矛盾非常突出,广大职工特别是教学、科研、管理骨干住房十分困难。截止到2001年4月,全校共有无房职工915人,住房未达标职工2456人,有109名副教授、副处级以上干部在筒子楼或一居室居住,98名教授和5名校级领导干部住在旧式两居室中,资深教授住房不足100平方米。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广大教职工最为关心,强烈要求解决的重大问题。  学校新领导班子组建之后,强烈地意识到,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是在新世纪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举措。经过调查研究,认真讨论,学校领导班子做出重大决策:自2001年起,力争在2-3年内大范围解决职工住房遗留问题,使广大教职工做到安居乐业。  在国家停止福利分房的背景下,解决欠帐严重的住房问题难度十分巨大。通过深入研究国家、教育部及北京市有关房改政策,全面分析我校职工住房状况,学习兄弟院校在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学校短时间内明确了房改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原则:学校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要遵循国家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法规,辅之以学校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特殊政策,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住房制度为目标,以改善职工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教学科研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和住房分配货币化。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要坚持国家、学校和个人合理负担的原则,要教育广大职工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勇于实践,树立符合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和住房分配货币化要求的住房消费观念。

(二)启动房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系统配套的政策文件是关键
     

        学校资产处首先向各单位负责人征求意见,在原则、目标问题上形成一致。  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宣传国家和北京市的房改政策,通过问卷、访谈、座形式直接征求教职工的意见,使广大教职工了解国家政策,理解学校的工作思路。  专门设立由房地产、经济管理、法律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咨询工作组,为学校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组织学校住房制度改革文件起草研讨会,具体负责研讨制定学校住房制度改革系列文件。  经过数十易其稿,形成了学校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系列文件。

(三)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把房改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议程

       3个月中,党委常委会先后3次、校长办公会先后4次正式讨论房改工作。  校领导先后3次在全校中层干部大会、职工大会上专题报告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思路、原则和政策要点,为广大干部、职工讲明道理,释疑解惑。  主管校领导主持召开数十次会议,专题研讨住房问题;在房改文件初步形成后连续主持6次座谈会,阐明学校工作思路,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

(四)把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与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相结合

        学校统筹规划西郊校园建设,鼓励职工到校外购房,逐步把原有职工住宅置换出来,作为教学、科研用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教学科研用地狭小,职工住宅占地过多的问题。通过前一阶段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共腾退4万多平方米的住房、近180亩左右的土地用于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

(五)在制定政策的同时,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和举措

       学校建立了校内周转房制度;制定了校内外统一的物业管理政策;强调了住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和观念转变;在远大路居住区(世纪城)以最低价格统一订购10万平方米住宅,供教职工根据个人条件选择购买。  2001年6月22日,学校校长办公会正式通过学校住房制度改革系列文件,7月6日正式召开全校干部大会,宣布正式启动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六)通过周到严密、万无一失的具体措施,使文件规定的内容通过有效到位的组织形式落实到每个教职工身上

        学校成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院、系、所、部、处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确定高效灵活、操作性强的工作机制,学校房改工作领导小组和职能部门以及全校各单位负责房改工作的同志们暑假期间连续奋战,组织房改政策实施工作。  自工作启动以来,学校培训了近200名房改工作人员,组织了7场大规模的政策咨询活动,2000多名教职工到现场进行了咨询;采取多种方式宣传、解释房改政策精神;为4000多名教职工测算了住房补贴,建立了住房补贴专用帐户;在校园网上建立房改工作专栏和售房主页;组织教职工1500多人次到校外看房,并联系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银行、评估事务所等为广大教职工购房提供服务。
(七)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学校资产处数据,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共有1440名职工、1305户到校外购房。其中,西郊校园内住房未达标和无房职工941户、校外未达标职工364户。加上西校区危旧房屋拆迁226户,共腾退房屋496套、43,904.94平方米。  从购房职工住房状况的变化分析(截止到2002年4月15日),房改前,无房人员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29%,总户均建筑面积为34.1平米;教师户均建筑面积为40.36平米,干部为34.63平米,工人为29.38平米。房改后,无房人员下降为17%,总居住建筑面积增加6万平米(原为38129.3,现为118047.5),总人均建筑面积上升为108.3平米,增幅达323%;教师户均建筑面积上升为121.6平米,增幅301.3%;干部户均建筑面积上升为112.57,增幅为325.1%;工人户均建筑面积上升为97.64,增幅为332.3%。  从购房支出负担分析,体现了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原则。购房职工中国家住房补贴、学校校外购房补贴和职工个人负担三者比例分别为19%、38%、43%。  实施住房制度改革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明,学校按新思路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决策是正确的,政策措施是得当的,转变了教职工的思想观念,盘活了学校的资源,改善了教职工的住房条件,改变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将对学校实现"十五"发展战略、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良好的客观效果将随着学校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日益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