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动态

今春各地抓住有利因素迎难而上打开就业新局面

作者:maoch日期:2004-04-20来源:

 今春各地抓住有利因素迎难而上

打开就业新局面


编者按

  2004年全国将有普通高校毕业生近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做好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很繁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社会也非常关注这项工作。从今天起,本报开辟“关注大学生就业”专栏,及时传递有关信息,交流各地、各高校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针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经验和做法;报道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到艰苦地方去,到基层去,自主创业、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经过70多场‘专卖店式’的专场招聘,大部分学生落实了就业单位,2004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不低于去年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程艺说。面对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很多省市和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坦言压力很大。但面对压力,他们冷静分析形势,抓住有利因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就业信息网:改变学生择业方式

  “上午参加校园网络招聘会,下午就收到了录用通知书,快得让我来不及作好心理准备。”已是天津钢铁集团员工的东北大学2003届毕业生孙俊峰,谈起去年找工作的经历时说。

  与电子信息化引发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一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正改变着毕业生求职择业的方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就业信息网,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毕业生就业网站。随着去年6月中旬“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的开通,国家、省市和高校三级毕业生就业网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就业网”负责人余舰告诉记者,“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开通后,日均点击量在40万至50万人次,在举办网络招聘会的高峰期,日点击量达到400万至800万人次。自开通以来,该网站已经举办大型网上招聘会3次,累计为毕业生提供需求岗位20多万个。3月25日至4月25日,由该网站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联合举办、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中小企业网上招聘会”,仅3月25日一天的点击量就达到251.18万次,其中就业网点击量为220.18万次;共有799家企业参加招聘会,发布招聘职位数3004个,招聘人数8889人。

  如果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是一条主轴线,那么各地、各高校的就业网络则是不同的节点和网眼。经过几年的探索,各地、各高校就业信息化水平已大大提高,创新举措层出不穷,一些做法取得良好成效。

  电子科技大学的就业网同样对毕业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平均点击量达2634人次,高峰期每天有1万余人次上网查询。2004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70%的毕业生通过就业网了解需求信息。

  校园招聘会:“化整为零”提高效率

  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的最主要途径。各地重点高校大多建立起了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在招聘活动的形式上不断创新。中国科技大学力推“专卖店”式的校园招聘,去年底以来已有“华为”、“中兴通讯”等60多家知名企业到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大大提高了签约率。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四校联办就业市场,由于招聘效果好,现参加院校已发展到10所,每次前来招聘的用人单位不下400余家。

  为提高招聘活动的效果,北京、上海等地创新求变,采取了“化整为零”的策略,举办中小型学科专场、行业专场双选会。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自去年11月以来,先后组织了11场专业类招聘会,现场招聘与网上招聘相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该中心还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了独特的“体验式IT培训”。根据一些IT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和培训,学员结业时单位接收率在90%以上。

  高职高专:紧盯市场,培养人才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是当前一个突出问题。而对于洛阳工业高专来说,今春的开局令人振奋。在近日该校举办的招聘会上,来自河南、安徽等20多个省市的110余家用人单位带着近2000个需求岗位,向2154名毕业生抛出了“绣球”。在两天的招聘会上,有600多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会上传递出的信息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满意度提高;招聘要求更加务实,如性别、身高等就业门槛较往年降低。

  对那些积极进行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毕业生就业中大胆创新的高职高专学校,其毕业生就业并不困难。如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双选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55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700余个岗位,招聘会第一天,学生签约率即达90.3%。这些学校的高就业水平,来源于扎实的就业服务和教育,同时还与他们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毕业生技能培养有着密切关系,如双证并重、订单式培养、设立实习与就业基地、建立校外就业辅导站等。

  就业指导专家呼吁,四、五月间是毕业生签约高峰期,毕业生应该主动出击,积极应聘,当签约时就签约,不要错过时机。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