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声音

上海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中心举行“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规划”研讨会

作者:admin日期:2004-08-19来源:

上海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中心举行“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规划”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进本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中心主任莫负春的要求,上海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中心于近日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专题会议,就制定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规划的议题进行了研讨。
莫负春同志在会上首先就他最近对本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所作的调研谈了体会。他指出,各方对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着强烈的需求。在坚持和保护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五年已有的改革成就的同时,在新的形势下要坚持改革方向,以新的思路,冷静思考、群策群力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此,他提出了“规划推进”的会议议题:通过制定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规划,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形成政策,引导、推进高校社会化改革。

    在听取了与会者的讨论后,莫负春再次做了发言,就研究、制定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

    他指出,改革要深入推进,既要解决具体问题,又要有宏观思考。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发展背景,满足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增量需求,高校后勤石会化改革新三年规划,要形成新的系统的思考;要形成新的阶段性目标;要回答一些现实的问题;要有可操作的措施。

他强调,在制定新规划时,要正确处理以下几对关系:

(1)坚持与创新的关系。首先是要坚持改革的大方向,要很好地总结前一阶段改革的成果,加以推广,达成共享。
(2)体制与机制的关系。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机制的创新。
(3)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的关系。要立足于当前能做的工作,一步一步向前迈进,实现目标。
(4)统一规划与保持学校特色的关系。要鼓励和尊重学校在改革实践中创造的特色经验,并要为大家共享。
(5)推进改革和保持稳定的关系。在改革中要妥善好各方的利益。
针对改革新三年规划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莫负春希望在研究中聚焦以下几个问题:
(1)人的问题,要解决新形势下后勤人的问题,推进后勤人事制度改革;
(2)资产问题,要研究后勤资产的属性、产权主体的法律关系的界定.及其过渡时期的操作办法;
(3)学校后勤服务的公益性问题,要回答学校后勤服务公益性由谁承担及其怎样承担的问题。
(4)专业公司的培育问题,要研究专业公司如何做强、做大。
(5)两个市后勤中心与校后勤中心的纽带关系问题,包括政策纽带和资产纽带关系,回答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挥两个市中心推进改革的功能的问题。
(6)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问题。要解决多主体下的高狡后勤服务市场体现公益性的统一政策问题,以及加强市场监管的问题。

    会议由市教育产业党委书记、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汤传明王持,研究中心秘书处卜中和、张子元、晏开利、黄士杰、余定猛;市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林炳华、张伟超,市后勤服务中心谭德忠、李莲娣和研究中心部分特约研究员刘解生、罗仪华、赵伟建、金再勤、黄达明、邢和祥、周关教等参加了会议,并就本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后,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中心秘书处在汤传明同志主持下,就“本市高校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规划研究”课题的组织和计划任务落实进行了部署。

附:
“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规划”研究计划任务书(征询意见稿)

    一、研究目的与任务
    根据我国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总结、推广、共享前阶段本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规划(2005-2007)的制定,进一步明确改革目标,统一思想认识,提出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推进本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

    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前一阶段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调研,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和矛盾。在此基础上,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上海的具休情况,对下一阶段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思路、政策、措施,以及必须处理好的若干关系和急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研究,进而对市教委制定“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规划(2005-2007)”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课题与组织
    本研究分为八个子课题:
    (一)本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目标研究
    主要内容:
1、本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规划的指导思想;
2、未来三年本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及其主要标志;
3、实现本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目标的条件分析;
4、实现本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目标的基本途径与方式;
5、本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规划的基本框架。
课题组构成:卜中和、王立慷(市教委后勤保卫处)、晏开利(市教科院高教所)

    (二)深化高校后勤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主要内容:
1、本市高校后勤的人事基本状况、变化趋势及其主要矛盾分析;
2、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老人”政策的完善与落实;
3、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新人”队伍的建设及其配套政策;
4、未来三年本市高校后勤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课题组构成:黄士杰(研究中心)、金伟民(市教委人事处)、余定猛(市教委后勤保卫处)。

    (三)高校后勤资产问题研究
    主要内容:
1、高校后勤资产及其产权属性的界定;
2、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解决的后勤资产问题及其主要障碍;
3、未来三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对后勤资产问题的策略及其配套政策。
课题组构成:张子元(研究中心)、周关教(优乐公司)、赵伟建(上海海运学院)。

    (四)高校后勤服务市场规范化建设研究
    主要内容:
1、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基本要素;
2、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主体构成分析及其在市场规范化建设中的地位;
3、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
4、未来三年本市高校后勤服务市场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5、未来三年本市高校后勤服务市场规范化建设的行动方案。
课题组构成:邢和祥(华东师大)、罗仪华(东华大学)、黄达明(上海大学)

    (五)高校后勤服务的公益性体现研究
    主要内容:
1、高校后勤服务公益性体现的王要内容与方式;
2、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高校后勤服务公益性体现的关系及其对策;
3、高校后勤服务公益性体现的主体及其分担方式;
4、未来三年本市高校后勤服务公益性体现的法规、制度建设方案。

课题组构成:金再勤(复旦大学)、朱红国(上海交大)、刘解生(同济大学)

    (六)高校后勤专业化发展研究
    主要内容:
1、本市高校后勤专业化建设的基本状况、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主要矛盾;
2、高校后勤专业化(公司)发展的主要领域、项目分析;
3、高校后勤专业化(公司)培育与发展的条件分析及其配套政策;
4、未来三年本市高校后勤专业化公司建设的主要任务。
课题组主要成员:林炳华、张伟超(市后勤服务中心)、李莲娣(市后勤发展中心)

    (七)本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载体建设研究
    主要内容:
1、市后勤服务中心、市后勤发展中心的发展定位;
2、两个市中心与各高校后勤中心的关系架构及其条件分析;
3、发挥两个市中心在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作用及其配套政策;
4、两个市中心的新三年发展规划;
课题组主要成员:谭德忠(市后勤发展中心)、成冠润(市后勤服务中心)

    (八)“上海学校生活后勤协会”(学校后勤行业协会)建设研究
    主要内容:
1、“协会”的功能定位;
2、“协会”的组织架构与运作模式;
3、“协会”与市相关行业协会、后勤研究会,以及与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和市后勤载体、后勤实体的关系
4、“协会”作用发挥的条件分析及其配套支持;
5、 新三年“协会”的主要任务。
课题组主要成员:汤传明、杨奇伟(市教委后勤保卫处)、张子元(研究中心)

    三、工作进度与成果形式
以上课题作为工作咨询研究,计划在当月启动、实施,并完成阶段成果。
7月5-10日:完成课题计划与组织落实;
7月10-30日:各子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完成初稿;
7月31日一8月20日:初稿讨论、修改,(其间考虑组织赴外省市调研考察)课题报告合成。
    
    本课题将山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中心组织申报市教委科研处“200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据《上海后勤社会化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