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系科搞好共建 走出校门服务社会
――后勤总公司科技型社会服务侧记
淮阴师范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结合地区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密切和系科及周边农村联系,既为当地农民造福,也为大学生创造科技型社会实践提供了舞台。
后勤总公司成立以来,尤其是在后勤社会化进一步推行的中间环节,在“服务育人”功能和共建工作上下工夫,特别在近几年推出了“试验、教研、科技田”、农业科技进农村、配方施肥技术传农民等项目,为各系科的感兴趣学生及学生社团“社工协会”会员等提供锻炼机会,同时服务社会。这些项目由后勤总公司提供设施设备,并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及技术指导,再选择一些乡镇农村作为实践基地,利用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一、建立“试验、教研、科技田”园地。此项目融试验基地、教学基地、科研基地为一体,大学生将其当着劳动课亲身实践,后勤总公司总经理及生物系农业博士现场指导,通过“试验、教研、科技田”园地,将老师与学生实验所得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农民,从而让农民学会科技种田。例如在实验科技基地培育的山芋,一株重达35公斤,《新华日报》等媒体对此作了专门的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镇江一位种植大户特地赶来取经。总公司以皮光纯总经理为首的科技小分队还特地到当地进行了科技指导。
二、配方施肥技术传农民。“配方施肥技术传农民”是淮阴师院后勤总公司与系科共建的最佳典范,也是后勤总公司每年带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拿手好戏。通过现场为农民测量土壤肥力状况并开出施肥配方,赠送配方施肥对照表,义务地让农民得到精神食粮;另外还可以为农民测量所施肥料的有效含量、识别假冒伪劣,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法制日报》等多家国家级报刊对此作过多次报道。
三、深入农村,建立实践基地。由后勤总公司皮光纯总经理带头,包括积极参与的生物系农业博士及各系科感兴趣的师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小分队,经常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和科研活动;并与部分典型乡镇签定了实验田协议,将其定为大学生实践基地,并挂牌试验,义务地为乡镇农民提供科技指导,真正做到服务社会。
“工作无涯乐作舟”,淮阴师院后勤服务总公司,通过加强与系科搞好共建,通过走出校门服务社会,配合学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后勤总公司在“服务育人”、共建工作方面增加新的内容,工作层次更上一层楼。
淮阴师范学院后勤总公司 周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