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陈至立在治理乱收费会议上讲话

作者:admin日期:2005-03-14来源:

陈至立在治理乱收费会议上讲话


 
    为贯彻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七部委在这里召开第三次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刚才,有关部委对今年的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作了部署。我都同意。有关省份和高校介绍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讲得很好。
  党中央、国务院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指示要求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刚刚召开的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对规范教育收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几年,尤其是自2003年建立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来,已连续召开了两次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各级政府和学校对治理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治理机制初步形成;一些地区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制度建设,源头治本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人民群众对教育乱收费投诉大幅下降;在行风评议中对教育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总体上看,人民群众对治理取得的成效是认同的。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一是坚持采取标本兼治的针对性措施;二是建立和完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三是逐步探索建立了收费听证制度、校务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群众监督制度等;四是积极开展专项督察,对顶风作案、违规收费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五是把政府依法监管与群众监督相结合。
  但是,当前治理教育乱收费的任务仍然很重。一些地方和高校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继续稳定高等学校收费标准的规定,提高或变相提高收费标准,少数学校招生期间乱收费,社会影响十分恶劣;“一费制”政策还不完善,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和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不少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增幅没有达到法定规定水平,影响学校正常运转,给治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我们要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巩固和扩大治理工作成果。2005年的治理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加大源头治本力度和推进制度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使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一,切实完善各级政府治理教育乱收费的目标责任制,落实各项治理措施。一要总结和完善推行“一费制”的办法,切实把工作做深做细,并因地制宜地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推广。二要继续稳定高等学校收费标准,不得巧立名目乱收费,更不得将招生录取与收费挂钩。三是继续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择校招生的“三限”政策。四是严禁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挪用、平调学校收费收入。五是严禁向学校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层层分解任务,建立目标责任制度。要按照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坚决管住、管好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教育、纠风部门牵头,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治理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二,从严治教,切实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制度机制。要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增强广大教育工作者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抵制教育乱收费的自觉性。要切实推进依法治校和校务公开,坚持依法收费、规范收费、公开收费;落实学校收费管理“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乱收费的惩处力度。对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或自行提高收费标准的,要严肃查处,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同时,要进一步适应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严格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学校经费的使用。
  第三,依法加大教育投入,为彻底解决乱收费问题创造条件。当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仍然偏低,极大地制约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据统计,2003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有所下降,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没有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的要求,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要根治教育乱收费,首先必须落实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特别是切实做到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薄弱环节,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中小学办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教育乱收费的重要根源之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好区域和城乡教育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一是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二是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缩小学校间办学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差距。三是要高度重视做好“两免一补”工作。2005年,中央支持中西部地区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人数将由2004年的2400万名增加到3000万名。各地要全力以赴,尽快采取措施,逐步落实地方承担的“一免一补”的责任。中央财政将对“一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资金管理规范的省份给予奖励支持。四是完善对高校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坚持不懈地推进高校按照新的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第五,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努力形成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穷国办大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们的基本教情、国情。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勤俭办教育事业,在教育的各项建设中严禁浮夸和浪费行为。要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社会各方面要进一步支持教育事业,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
  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不懈、深入扎实地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使这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本网信息员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