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哈工大威海分校学生与家长签“贷款合同”

作者:admin日期:2005-04-08来源:

哈工大威海分校学生与家长签“贷款合同”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汽车工程学院0401201班学生何慕娇日前带着一份特殊的贷款回到学校,她通过本班启动的“独立基金”贷款计划,向父母借了一笔钱。她告诉记者:“现在我向父母贷款,完成4年学业,工作后我会偿还给父母。”
  据此项活动的发起者赵立军老师介绍,所谓“独立基金”计划,即由大学生与家长签订一份“贷款合同”,贷款额度大约为学生大学4年所需资金,合同签订后,学生将自行支配所借款项,并将在毕业工作后的相应年限内向家长偿还借款。
  赵立军告诉记者,大学的各项费用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一篇“辛酸父亲的来信”也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与讨论。于是,学校借鉴国外独立教育的一些做法,通过向父母贷款的特殊方式,启动了“独立基金”计划。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父母的经济和思想负担,锻炼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改变一味伸手向家长要钱的自私、依赖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激励自己,将来凭自己的能力还清贷款,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心。赵立军还说,这项活动可以减少因家庭经济条件差距导致学生心理不平衡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班级内部形成一种相对平等、团结的氛围。
  此项活动一开展就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该班有29名学生参加了“独立基金”计划,并印制了统一的“贷款合同”。“贷款合同”非常正式,共有八项内容,除了借款金额、还款日期,还明确规定了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合同一式三份,家长和学生正式签署后由家长、学生和班主任老师各保留一份。在29份签订完毕的合同中,借款金额最少的1万多元,多的达数万元,还款年限也从4年到8年不等。
  虽然这份“贷款合同”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作为班级整体发展和大学生素质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学生们都以庄重和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采访中,学生们说,签了借款合同之后,明显感到有了压力,学习也增加了动力。家庭不十分宽裕的王健从家长那里借了1.5万元,为此他制定了详细的消费计划,包括勤工助学的打算。一位家境不错的女生对记者说,以前花钱大手大脚的,花完了可以再向家里要,签了“贷款合同”后,就要有计划地支出了,许多不必要的开销都免去了。一名男生告诉记者,现在他的意识里有条“线”,这“线”就是每月的开支额度。
  许多家长或书面或打来电话说,学校跟他们想到一块了,家长们反映,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一直苦于没有好的方式,而学校的这项活动为实现他们的想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法律意识,减轻家长负担,推进社会观念进步等很有意义。
 
 

本网信息员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