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公寓思想政治建设

作者:admin日期:2005-04-26来源:

 

让宿舍见证大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浙江林学院:寝室文化伴学生成长


  自己创作室歌,自己设计室标,自己撰写寝室里的友爱故事;开展寝室文化评选活动,选举寝室标兵;有党员的寝室实行挂牌制度,让党员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接受学生监督。4年多来,浙江林学院通过开展寝室文化活动,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树立了身边的学习榜样,同学之间互敬互爱,团结和睦,营造出和谐、健康的寝室文化氛围。

  浙江林学院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真正参与活动,学生会的干部一个个班级、一个个寝室地进行宣传。学生们根据自己寝室的实际,有能力的自己创作歌曲,没有创作能力的,选择各类能代表本寝室特色的歌曲作为室歌;热爱体育的将自己寝室的室标设计得动感十足;可爱的女生寝室的室标则设计得十分卡通,学生们还积极动手折千纸鹤、叠幸运星、自己动手挥毫泼墨装点小屋。有了漂亮整洁的寝室,学生会还组织学生写下自己寝室里发生的故事,并进行评奖,将优秀的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的小故事收集到一起,编写成《大话寝室》一书,成为学生大学校园生活的纪念,书里团结互助的小故事成为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

 

江苏大学:思政工作做到学生宿舍


        住有3万人的江苏大学学生公寓区内,3个无人售报点半年多时间里卖出报纸一万多份,竟然分文不少,被很多人称为“奇迹”!其实,这3万份合格的“诚信答卷”,仅仅是江苏大学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宿舍去,着力提升学生素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学生公寓社区建设,不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死角”。

  2002年,江苏大学启动了后勤社会化改革;从2003级新生起,江苏大学又推行了完全学分制。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国祥介绍说,这两项改革对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命题。据调查,学生一天在宿舍活动的时间达13个小时左右。如此一来,学生思想教育的重心势必要由原来的班级转向公寓社区。

  为此,江苏大学首先对学生宿舍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形成了以学院为单位的集中居住模式,全校17个学院纷纷在公寓社区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零距离”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不少学院还制定了教师联系学生宿舍的制度。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积极培育体现青年特性的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该校学生处负责人郭礼华对记者说,“通过社区文化建设这一载体,寓教于文、寓教于美,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优。”

 

“我对学生有牵肠挂肚的感觉”

“以前关心学生,只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山东大学学生辅导员方方说:“工作久了,对学生有一种牵肠挂肚的感觉。”

  2003年,刚刚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的方方在众多的保研学生中被选拔出来,成为本科生4个班的辅导员,最初只是抱着继续留在大学想法的她,如今已经从“孩子王”成长为一名优秀辅导员。

  两年来,方方时时留意班里学生的状况,经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和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员资格证书认证培训,方方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学生有心理问题或有此倾向。一个叫潘军的学生刚入校的时候是个内向的贫困生,家庭的负担使他感到很自卑,但是在方方和班里同学的关心下,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竞选了班委,还出演了学院“玩家”话剧团的年度大戏,成了校园的小“名人”。

  方方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有专兼职辅导员关心学生的思想教育,还有专兼职班主任、班主任助理指导学生的学习,更有校领导不时关心和指导学生。尽管如此,方方并没有感觉很轻松,她说:“我的手机常常开到很晚,宿舍电话也不断,因为找我的学生太多了。”

南开大学:宿舍有了“心理护航员”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2003级的袁婧,被同学戏称为校园里职务最小的“干部”,从入学起她就担任所在宿舍4名同学的宿舍长,最近她又多了一个新的头衔——“心理护航员”。

  “心理护航员”的工作职责说起来并不复杂,就是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及时发现宿舍同学的心理问题,及时上报给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院系心理健康指导小组的教师。像袁婧这样的“心理护航员”,南开大学本专科学生中有2000余名。他们由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院系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小组“委任”,多数是宿舍长“兼职”。在学生宿舍里,这支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基层队伍,发挥着“润滑剂”、“瞭望哨”的作用。

  南开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袁辛副教授在多年工作实践中发现,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与教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场所相比,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地点。在宿舍里,学生更容易将最真实的心理活动呈现出来。因此,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对学生心理成长非常关键。

  为此,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护航员”队伍,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工作培训,教给他们学会如何发现和辨别焦虑症状、社交障碍、人格偏执、强迫症状、抑郁倾向、精神分裂倾向等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自杀倾向、暴力倾向、精神分裂急性发作等心理危机。截至目前,全校本专科学生中的2000余名“心理护航员”全部接受了培训。

  现在,南开的每一间学生宿舍都有了一双“眼睛”,一名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后,往往是宿舍同学首先发现和伸出双手。有一次,一名学生突然变得很健谈,与往常判若两人。同宿舍的“心理护航员”发现后马上跑来向老师求助,老师一甄别,发现这个学生果然出现了心理问题,经过学校和院系配合做工作,这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