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新理念
华中师范大学 后勤集团宿舍管理中心 仇琦
摘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学生宿舍的管理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马加爵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于高校宿舍问题的关注达到了新的高潮,宿舍问题不是小问题。特别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作为高校后勤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宿舍管理在功能上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服务与管理的换位、“三育人”功能形式上的变化等。这些变化主要是在机制转换过程中发生的,有些变化可以通过后勤实体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能够解决的,但有些问题和变化应随着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才能够解决。作为师范院校的宿舍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更要贯彻一体化服务。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个性化的人作为主体来进行工作,把学生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基础,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列入主题,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此机会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宿舍管理方面的种种问题,以求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我们宿舍管理水平,真正解决大学生们的后顾之忧。
一、 人性化管理与沟通式服务两大功能应协调一体
在传统的思想下,高校在学生宿舍管理上自上而下普遍存在着一种观念,那就是认为: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住宿条件,学生有住校的权利。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绝大多数学生要求享受这份权利,学生家长也认为“把孩子送到大学中培养,有关住宿生活的一切就交给了学校,有问题,学校就应该解决并且要负责任”,这种思想导致了学校作为责任人,为了“管住”学生,在制定宿舍管理制度过程中缺乏了变通性的条款。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表现为:重管理,淡薄人性化;轻服务,且不贯彻沟通型。
随着后勤社会化的发展,宿舍管理工作的理念不断发生着变化。尽管目前大部分人还把宿管工作定型为管理与服务,但实际上宿管工作的服务理念已经开始升级,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来促进学生宿舍管理
工作的开展。也就是说通过对物业的管理的理念实现对学生的住宿服务,即通过对楼房、设备和环境的管理来体现对住宿学生的服务,这种理念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特别是教育和德育要一体化发展的师范类院校更应该贯彻这种理念,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比如在我校,宿舍管理部门为每栋宿舍安装天气预报牌,准时更新天气情况,服务学子生活,充分体现沟通式服务。同时,又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为每栋宿舍配制国际红十字会提供的医疗紧急救护设备,既保证了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急救,又拉近了学生和管理部门的距离。这些措施实行以后,学生通过这个渠道不仅了解宿管的管理理念和服务宗旨,又加强了沟通,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一些必要情况下所作出的停电停水的决定,学生也会理解和支持,学生起哄、集体抗议的事件也很难发生。
因此,宿管部门要根据新形式和新变化,不断探索和更新宿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住宿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环境优美的住宿环境是今后宿管工作重点,强调人性化管理和沟通式服务是重中之重。作为宿舍管理的高层,要学会换位思考,达到管理和服务的完美合壁。
二、 宿舍管理应逐步加强育人功能形式上的变化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交活动的综合性场所,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树立公共道德风尚,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造就全面发展四有新人的重要阵地。
高校宿舍管理工作的内涵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应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一方面要纠正只将学生宿舍当作学生休息和学习场所的思想;一方面要把宿舍思想文明建设融入宿舍管理工作中去,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宿舍管理、宿舍文化、宿舍生活等紧密结合,实现育人目标。
以前,高校宿舍管理部门大都从属于主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学生处等部门,建设好学生宿舍,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住宿环境,同时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管理是齐头并进的。但由于学生宿舍管理部门的工作接口较多,学生会具体任务的落实、文明寝室评比、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学生的品德教育、各院系组织学生活动等各项工作都集中到宿管部门,结果使得宿管部门两方面工作都做不好,宿舍服务质量很难保证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做不好;在宿舍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也很少考虑人性化的要求。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当一方面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校宿舍管理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把宿舍管理与学校教育管理相结合,把对学生在宿舍区活动的品行、评价体系与学校对学生的品行评估体系、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有机结合,纳入其中。为此,我们应该抓“两个结合”一即专职管理队伍和兼职管理队伍相结合,外地经验和本校实际相结合,并要求各院系专职书记、政治辅导员专职关注学生公寓,负责学生日常行为和品德教育,指导学生自律组织的活动,通过说理引导、实践锻炼、熏陶感染、比较鉴别、心理咨询等多种方法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另外,作为新的管理更要充分利用学生宿区所具有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开展形式多样、为学生所喜爱的具有富教于乐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使宿舍区文化和各种活动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抓手和载体。
三、 宿舍安全工作必须始终重视且要加强更新
学生宿舍安全问题,历来是宿舍管理的首要任务。对于宿舍管理来讲,安全重于泰山。俗话说:一把火,就能把宿舍管理工作的所有成绩烧光。事实确实这样,莫斯科友谊大学和我国某些高校都有着惨痛的教训。因此,
加强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对学生宿舍的防火安全教育和防火安全知识的宣传是宿管部门的首要任务。
在过去,宿舍的安全工作职责重心在学校保卫部门,学生宿舍的安全检查、消防设施及其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均有学校保卫处(部)负责管理,宿舍管理部门只是协管。
实行后勤社会化以来,对学生宿舍安全的管理职责重心转移到宿管部门。因此,制定完善齐备的适合新形式的安全规章制度非常必要。应增设专职安全员(男女各一名)、安全应急预案、门卫值班制度、详细的值班记录、会客登记制度、安全检查记录制度、防火安全条例等。这些制度宿管部门应根据新的形式和实际情况适时制定,灵活改变。
同时,要建立健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保卫工作网络。对学生宿舍和公寓的住宿、用电、用水、饮食、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工作,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建立安全工作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制度,确保重要信息及时、准确上报;建立值班制度和门卫制度,开通二十四小时固定值班电话,切实做到值班门卫到位、巡逻执勤到位、检查整改到位、制度落实到位。
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由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民主监督机构,积极参与学生宿舍公寓的管理和服务,及时向学校和公寓管理部门反映学生的意见,协助辅导员、宿舍管理员排解矛盾。培育和发展学生宿舍和公寓管理的自我管理组织,把学生宿舍和公寓建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场所。
四、切实加强学生宿舍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在转型期的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的震荡和重建中受到了很大冲击,呈现出复杂、多元、易变、观测的特点。面对新情况、新特点、新领域,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不断找出新的对策和办法,探索新的教育途径。把宿舍作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不仅是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的探索,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近来不断研究的新课题。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一起,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工作核心。在第12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作为高校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将学生在宿舍和公寓内按班集体住在一起,按班集体建立党团支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住宿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没有按班集体安排住房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作出住房调整。反对按学生经济状况分配住房的做法。要以学生宿舍和公寓为基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丰富学生宿舍和公寓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公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要坚决落实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切实选派足够数量的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即与学生
同住学生公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思想、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落实学校生活辅导员管理的各项规定,班主任必须每周定期到学生宿舍走访学生。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思想高屋建瓴,奠定其他工作的基础。
五、探索管理员的高学历建设
欧美各国经济发达,其高等学校建校历史悠久,使欧美国家一些老牌大学在宿舍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其最具特色的是:欧美地区很多大学的学生宿舍管理员被称为宿舍部主任,他们不像国内大学多是从社会上招来的临时工,而都是具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高素质人员。因为校方抓住了大学生的心理:他们更乐意于接受本身比他们水平和层次高的人的管教。
这些宿舍部主任全部住在学生宿舍,吃在学生食堂,办公室也设在学生宿舍。他们参加学生的各种会议和活动,课间饭后与学生广泛交谈,可以说是整天泡在学生当中。与学生距离近才有利于了解学生,做深入的工作,也有利于与学生建立感情。他们的主要内在职能也就是帮助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精神发展,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一方面这种情感帮助是对学生自身的,要能够自由地表达情感并有效地控制它们,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的,要善于理解接受他人的情感,互相信任并互相尊重,和他人保持一种和睦的关系。同时,也要求学生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如此的寝室管理自然就大大地减少了寝室里的治安犯罪,就算学生有心理问题,也能及时地被管理人员发现。
当然,我们不能全盘接收或者完全否定欧美大学寝室管理制度,但现实证明有些举措是行之有效的,这些对我国提高高校宿舍管理水平能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对于目前我们的高校宿舍应开始配备专职管理员,这些新上岗专职人员需要通过暑期培训后才能获得上岗的资格。上岗后的第一年中,他们每周应接受一次培训,从实际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定向演习,提高应变能力。另外,学校应聘有学生管理员。这些学生管理员一定要学一门与本身工作有关的心理学课程,并在培训时设置各种情景学习处理宿舍中的突发事件,比如说遇到21岁以下的学生饮酒,在“安静时间"内制造噪音,室友们吵架,学生中有自杀倾向,宿舍内发生性骚扰案件等等。老的学生管理员会充当情景模拟中的主人翁,让每一个新上岗的学生管理员对各种情景逐一处理,校方的专职管理员则在一旁进行指导和评判。活动结束后,大家再进行交流与讲评,这样的效果才会非常显著。
社会在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在继续深化改革之中,由于新变化和新问题在学生宿舍管理运行机制的转换过程中不断出现,因此,只有充分考虑和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不断探索出一条公寓管理的新途径,才能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宿管运作模式,通过这些有效机制来保证公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公寓管理达到学生满意,学生家长满意、学校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