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张晋峰在05年中国高教学会秘书长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admin日期:2005-04-04来源:

张晋峰在05年中国高教学会秘书长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 张晋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工作总结和2005年需要强调的几项工作
  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又有了新的进展,仅从几组数字就可以看到:(1)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比2003年增长2个百分点;(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333.5万人,比2003年增加224.93万人,增长20.39%;(3)在学研究生达到81.99万人,比2003年增加16.86万人,增长25.89%。其中,博士生16.56万人,硕士生65.43万人;(4)普通高等学校总数达到1731所(本科院校684所,专科院校1047所),比2003年增加179所,校均本专科在校生由7143人增加到7704人(本科院校由校均11662人增加到13561人;专科院校由2893人增加到3209人);(5)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达到45510.55万平方米,比2003年增加7308.79万平方米。校均面积由24.6万平方米增加到26.3万平方米。
  在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大形势下,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教育部党组和周远清会长的领导下,在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开拓创新、拼搏努力,各项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主要是:
  一、在推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1.积极推动教育部办公厅教高会厅[2004]1号文件精神的贯彻
  学会积极促成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设的意见》于2004年4月21日出台。在文件出台后,学会立即将文件转发至学会常务理事和学会系统各学会、分会、专业委员会。并在认真筹备的基础上,于10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设工作研讨会”。来自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所)、高校教科院或高教研究所(室)、学会有关分支机构的代表近200人出席了会议。会上,周远清会长作了主题报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教科院、三峡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介绍了经验。会议围绕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以及高教研究机构建设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会议对推动高教研究机构的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
  2.开展了首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表彰活动
  根据周远清会长的提议和学会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学会于4月24日开始启动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经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初评和推荐、专家组通讯评议、专家评审会评定、进行社会公示、学会最后审定等程序,评出优秀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在“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表彰,向论文获奖者及其导师颁发证书,向论文获奖者颁发奖金5000元。
  3.在重大科学研究课题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1)《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卷》出版。《教学卷》、《国际合作与交流卷》、《高等教育研究卷》即将出版。
  (2)启动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高水平高等学校综合水平评估研究》。决定由北京、上海、辽宁三个框架组和教学、科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德育与党建四个专题组分别将已有方案细化,并进行一定的实测或征求意见。2005年6月,各框架组分别提出方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学会的“高水平大学综合水平评估方案”,上报部党组,并请求能根据方案对部分“985高校”进行实测。如部党组同意,在2005年下半年进行实测,并根据实测情况修改完善方案,于2006年上半年提出研究报告。如部党组不同意进行实测,就对方案进行一定范围的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形成研究报告,于2006年初结题。
  4.成功举办了“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2004年11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大学联合举办的“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在珠海召开。参加此次论坛的有中外著名大学的校长、教育理论家、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以及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共220多人。论坛收到代表提交的论文100余篇。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论坛发表了重要讲话,周远清会长作了论坛主旨讲演。潘懋元、卢铁城、张伟江、张德祥等30余位中外校长、专家在论坛上作了学术讲演。会上,表彰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首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此次论坛继续举办了博士生分论坛。
  5.独立或联合举办了一系列大中型学术研讨会
  (1)5月23日至2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联合在北京召开“教师教育论坛”。此次论坛是为全国教师教育工作会议做前期准备的一次会议。参加论坛的有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育理论专家、大学的校长、书记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干部、教师近300人。论坛收到论文150余篇。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论坛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论述了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思路。周远清会长在讲演中建议将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此次论坛采取了主论坛与分论坛相结合的方式,有60多人发言。会后,学会秘书处对论坛收到的论文进行了整理,结集将由语文出版社出版。
  (2)6月19日至2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在青岛大学召开“科学发展观论坛”。参加论坛的有高等学校的校长、书记,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老教育工作者等30余人。论坛围绕“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展开深入研讨。
  (3)6月26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在京召开“邓小平与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讨会,以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出席会议的有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高等学校的校长、书记,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老教育工作者等,共100余人。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周远清、汪家 、陈希、纪宝成、耿学超等18位同志作了大会发言。
  (4)7月17日至1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东北林业大学联合在哈尔滨召开“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全国50多所高校的15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周远清会长作了会议主题报告,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李坚、教育专家蔡克勇、谢桂华、张笛梅等十几位同志作了发言。
  (5)11月6日至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和浙江树人大学承办的“中外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在杭州举行。出席论坛的有来自中外民办高校的校长和教育专家60余人。会上,浙江树人大学校长朱玉、教育专家胡瑞文、邬大光,日本京都创成大学校长二场邦彦等20余位代表作了发言。
  6.发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根据各地反映的情况,1月12日,学会发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要求各学会、分会和专业委员会加强对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所立的“十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管理,特别是要认真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到年底,初步测算,我会所立“十五”课题已有三分之一以上先后结题。剩下的课题,大多数进展顺利。
  7.发出《关于开展第六次优秀高教研究成果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
  按照每四年评选、表彰一次优秀高教研究成果的惯例,学会于10月25日发出《关于开展第六次优秀高教研究成果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学会、分会、专业委员会在初评的基础上,于2005年5月1日前将推荐参评的论文和专著报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
  8.在推动重点大学建立高等教育学会方面又有新的进展
  在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清华大学等校先后成立了高等教育学会,远清同志均亲自出席会议,为成立会作报告。年初,学会派人参加了三峡大学高等教育学会的换届大会,对学会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所作出的成绩表示祝贺。在10月召开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会议上,请三峡大学高等教育学会介绍了经验。
  二、发挥学会的咨询、中介和服务等功能
  1.在咨询功能的发挥方面,主要作了这样几件事情:
  (1)持续不断地反映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意见,促成教育部办公厅教高会厅[1004]1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设的意见》的发出。
  (2)在2003年11月我会与教育学学科评议组联合举办的“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整理并反复修改了《关于改进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建议》,提出设立教育博士等建议。于1月29日和10月28日,两次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报送。
  (3)为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受教育部人事司的委托,于3月26日至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理论研讨会”。会后,又就人事薪酬改革问题出了一期《中国高教研究》(增刊)。受到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学校人事干部的广泛好评。
  (4)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两课”教师反映的情况,于6月3日向社政司和部主管领导提出《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两课”改革的一点建议》。
  (5)根据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的意见,于8月18日向周济部长提出《关于提请进一步关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建议信》。
  (6)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制改革的新情况,于10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两年制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会后,提出关于两年制改革的情况、问题和建议的报告,报高教司并部领导。
  2.在中介功能的发挥方面,主要作了这样几件事情:
  学会中介功能的发挥,最突出的是成功举办每年春、秋两届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
  2004年春季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于5月12日至14日在武汉举行。参加展示会的有600多家教学仪器设备厂商,展位1300多个。29个省市区的1000多所高校的2300多位组团住会代表和10000多位非住会代表出席。会展期间深圳市安泰信电子有限公司向全国17个省市的22所高校捐赠了价值200万元的成套频谱分析仪,开创了民营企业向高校捐赠之先河。
  2004年秋季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于10月18日至20日在南京举行。参加展示会的有800多家教学仪器设备厂商,展位数达到1600多个。30个省市区的1000多所高校的2300多位组团住会代表和近10000位非住会代表出席。本次展示会成为规模空前的一次盛会。
  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已成为我国会展经济中的一个知名品牌,成为沟通教学仪器设备厂商和高等学校的桥梁,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此外,学会还作了这样一些工作:
  (1)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的建设有了新的进展。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自2003年12月18日开通后,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级领导、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和广大干部、教师的关注、支持。在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下,网站不断成熟。根据网站发展的需要,在认真吸取专家、学者和高等教育工作者意见的基础上,网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版,增加并充实了相关的栏目与内容。改版后的网站作为献给第20个教师节的礼物,于9月10日正式与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见面。
  (2)举办了首次高等教育教材展示会。2004年5月中旬,我会在北京科技会展中心首次举办了高等教育教材展示会。有30多家出版社参展,展位数为60余个。高校教师代表1000余人出席。
  3.在服务功能的发挥方面,主要作了以下几件事情:
  (1)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高校广大干部教师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18个,培训干部教师近4000人次。其中,主要的有:“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学术报告会”、“扩招形势下研究生培养工作专题研讨会”、“全国高职高专骨干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理论研讨会”等。
  (2)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编辑、出版了《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
  (3)为庆祝第20个教师节,为教师做一点实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了《中国教师手册》(高等教育卷、基础教育卷)。
  (4)适应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以《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的名义与高等教育司联合编辑了《高职高专教育启示录——百名院校长的办学新理念》一书。此书于2月初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编写出版了高职高专基础课教材系列:《大学英语》(1、2、3)、《大学英语教师用书》、《高等数学》(上、下册)、《计算机公共基础》、《计算机公共基础习题与实训》等教材。
  (5)根据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特别是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需要,组织部分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党建工作者编写出版了《新时期大学生党课培训教材》、《新时期大学生党课培训教材》(高职高专卷)等党课教材。
  (6)为促进摄影教育的开展和推动素质教育,9月25日至28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在四川大学召开“2004全国高校(成都)摄影艺术汇展”。前来参观的师生和群众达数万人。
  三、加强了报刊和宣传工作
  《中国高教研究》杂志是学会的会刊和基本宣传阵地。学会不断加强《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的建设,现在已经初见成效。杂志坚持了正确的办刊宗旨,坚持了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学术导向。杂志通过一年的邮局发行和自办发行,发行数量有了一定的增长,并表现出进一步增长的势头。有关领导和广大读者一致反映,杂志的质量和水平在稳步提高。
  8月16日,周济同志曾批示,赞扬《中国高教研究》杂志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把握了宣传舆论导向。
  此外,还作了以下一些工作:
  (1)加强了对《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实验室科学》、《高校后勤研究》等刊物和《科学时报》-《大学周刊》的联系和沟通。
  (2)在学会的重大活动时,注意与有关报刊和媒体沟通,请他们予以及时报道。其中,“教师教育论坛”、“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等活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现代教育报》、《科学时报》-《大学周刊》等报刊都作了较为深入的集中报导,有的还进行了连续报导。中国教育电视台对“教师教育论坛”予以报导。
  (3)今年,又通过教育部(社政司办理,主管部长审批)向国家新闻出版署申报了《当代教师发展》、《现代大学研究》、《学习科学》、《学校档案》等四份杂志,待批。
  四、加强了学会自身建设和与单位会员的联系
  1.进一步规范对分支机构的管理
  3月18日至1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系统秘书长工作会议”。会上通报了学会2003年的工作情况,对做好2004年的工作提出意见。会上,特别对加强分支机构的管理提出要求,主要是:规范使用名称,每年要报告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换届和其他重大活动要提前请示,注意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民政部有关规定,等。
  2.积极参加单位会员的重大活动
  派人参加了广西高教学会、师范教育分会、河北高教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的换届会议,参加了引智工作分会、影视教育分会、校友工作分会、美育工作分会、教育信息化分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期刊工作分会、校史研究分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继续教育分会等十几家分支机构的年会或学术研讨会。
  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简讯》工作有所加强
  在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简讯》的编辑和下发工作有所加强,全年共出刊6期。
  4.吸收了新的单位会员
  今年,我会先后吸收中国交通教育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教育研究分会为学会的单位会员,并且,立即与他们建立起工作联系。
  5.积极进行发展新的分支机构的工作
  年初,我们就整理了申请加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十一个分支机构的材料,上报教育部社团办。经工作,教育部办公厅于11月批准将仪器科学及测控技术专业委员会、党校教育研究分会、基金会工作研究分会等3个分支机构的材料先行上报民政部。办公厅表示,下余的8个分支机构将以后再报。
  6.教育部人事司批复同意我会设立高校技术物资中心
  我会高校技术物资中心在1999年即已设立,但是,一直未得到教育部人事司的认可。经与人事司反复协商,人事司于2004年3月15日正式批复,同意我会设立高校技术物资中心。
  7.积极参加社团风采展示活动
  按教育部社团办的安排,我会于12月9日至11日参加了民政部等部门组织的“全国行业协会成就汇报展览会”。我会的展台,既有文字和图片展板,又有大量的学会编辑、出版的报刊、书籍,比较引人注目。展览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民政部副部长姜力等领导同志参观了我会的展台,询问了学会的工作,并与我会在场的工作人员合影。
  8.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今年,经教育部人事司的批准,我们接受了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李燕同志,使学会正式在编人员有所增加。
  我们初步调整了有关聘用人员的待遇和相关政策,主要为:增加工资;在学会自身组织的各项活动时,与其他人员享受同等权利。
  9.积极组团参加教育部机关的活动
  4月,学会秘书处组队参加了教育部机关的运动会。
  9月,学会秘书处与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就业指导中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秘书处等单位联合组队,参加了教育部机关举行的纪念国庆55周年歌咏比赛。此次参赛,虽然仍没有获奖,但是,得到了领导与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其他工作
  1.西部教育顾问活动又有了新的进展
  3月15日至1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老教授协会和西部地区发展促进会联合召开的第五次西部地区教育顾问会议在北京举行。经过5次会议,聘请的西部教育顾问已超过6000人。
  7月23日至26日,西部教育顾问秘书处组织教育顾问西部行云南宜良站活动。有教育顾问47人参加。他们与西部学校的代表共同座谈教育问题、签定帮扶协议,举办学术讲座、公开课,得到宜良县人民的高度评价。
  8月6日至9日,西部地区教育顾问秘书处组织了教育顾问西部行昌吉站活动。有教育顾问99人参加。活动内容与宜良类似,但是,规模更大、影响更大。
  以上3次西部教育顾问活动,《中国教育报》都作了报导。
  2.组织了赴南非高等教育考察团
  为借鉴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近国家的经验,经教育部批准,11月6日至2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赴南非高等教育考察团一行9人,对南非高等教育情况进行了考察。其中重点考察了开普敦大学、金山大学、南非大学,了解了南非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和基本经验,交流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建立了今后加强联系的渠道。回国途中,顺访了香港理工大学,并与其有关部门进行了加强合作的初步协商。
  
  2005年,学会的工作任务依然比较重,学会2005年的工作要点已经下发。在此,我想进一步强调几点:
  1.在2005年底,将召开学会的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初步打算,“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将同时召开。这次会上,将经过常务理事通讯会议认可的理事名额分配方案分别通知了各家,请各单位认真作好推举理事的工作。关于常务理事,没有要求各家推举,主要考虑要等理事报上来才好定。原则是,层次要高一些,基本条件一般掌握:教育行政部门的副厅以上干部,学校正职和重点大学的副职,知名的专家学者。同时,考虑地区、专业的分布,以及历史的沿革。
  2.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主题已经确定,就是“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根据远清同志的意见,现在,高等教育界对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认识还不够高,学会系统要带个头,近一、两年,都要结合自己专业或工作,集中讨论一下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推动高等教育界提高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并且,真正在实践上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大家都来讨论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学会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也才能讨论得更为深入。为了使问题的讨论更为深入,秘书处围绕科学发展观又提出了10个问题:(1)对高等教育发展“以人为本”的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2)如何理解和实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3)高等教育类型、层次结构的科学规范和发展;(4)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现实特征和在这一阶段的科学发展策略;(5)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高等学校如何实现科学定位、坚持特色、可持续发展;(6)我国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差距,以及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策略;(7)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8)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9)高等教育适应国家(地区)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科学、文化、军事等方面发展的研究;(10)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发展的统筹、公办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等问题的研究。还可以自己拟出一些题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也准备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召开前,与一些地方、行业、专业学会联合召开一些中、小型的研讨会。有这方面要求的,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完成第六届高等教育科学优秀成果的评选和表彰。请各单位按时(4月30日前)将有关材料报到学会秘书处。个别有特殊困难的,一定要提前和我们打招呼。
  4.开展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普查,在此基础上,评选表彰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这件事情请各省级高等教育学会关注一下。通过这件事,促使省级高等教育学会进一步加强与省级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工作联系。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报送推荐材料的时间,可以向后延伸一个月。
  5.学会将在在普查高等教育学硕士点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组成班子,组织力量,筹集经费,进行硕士课程基本教材建设工程。同时,组织力量开展对硕士学位授权点进行评估。
  6.配合中央16号文件的学习贯彻和中央专题工作会议的召开,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题研讨会和培训活动。
  7.配合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的召开,组织专题研讨会和培训活动。特别是,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在教师教育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教师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很不适应。说一句不好听的话,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可能就要出现在教师教育问题上。最近,周济同志在论述科学发展观问题时,强调了坚持教育工作的“两个为本”,即,第一,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第二,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现在,高等学校的教师总数虽然已经达到85.84万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是在1999年42.56万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在这5-6年期间又是高校教师退休的高峰期,估计至少有10万以上的老教师退休,也就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教师,甚至是“文化大革命”前上大学,以后又当了教师的人,也绝大多数退休了。这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至少有55万左右的教师,也就是三分之二左右的教师,教龄不足5-6年。高等教育界过去都公认,没有5-10年的时间,难以培养出合格的教师。而且,这些教师是在扩招的形势下进入教师队伍里来的,是在高生师比的条件下成长的。所以,我们不去高度关注他们的成长问题,不去加强教师教育工作,就可能毁了他们。而毁了他们,就意味着毁了高等教育。
  8.在我们的学会工作中,注意运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我们的两头,一头是重点大学、领头的高等学校,不抓住他们,我们的学会就会失去影响力、号召力。这就不用多说了。一头是新建院校,也就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为了说明抓这一头的重要性,我想再说一组数字:1998年的时候,全国有普通高等学校1022所。在这几年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的合并,净减普通高校近300所。而到2004年底,全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却达到1731所,这1731所学校中,还不包括这几年新办的249所独立学院。这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有1200多所国家承认正式学历的高等学校的办学历史不足5-6年。在这些学校中,在校生数虽然不足全国总在校生数的一半,但是招生数已经突破了一半。这半壁江山需要帮助,特别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如果这些学校不能尽快地成长起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就永远是一句空话。当然,这方面的工作,主要要靠教育行政部门去做,但是,我们学会也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去做。我们可以依靠自己的优势,帮助他们培训校长、培训干部、培训教师,向他们传授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帮助他们科学定位、规划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思路,帮助他们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行政管理水平和后勤管理水平,帮助他们某一个学科、某一项工作的提高。总之,可以做的工作很多。在这方面,省级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技术研究分会可能发挥的作用要大一些,但是,其他学会、分会、专业委员会也都可以发挥作用。学会的位置怎么来的?就是靠我们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一点实实在在的工作得来的。
  9.要进一步加强学会的咨询作用的发挥。在发挥学会的咨询作用方面,大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这仍然是学会工作的薄弱环节。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很好,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以推动改革与发展的方法去解决。为此,学会不应该站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潮之外去品头论足,而应该投身大潮,实实在在地做一些调查研究工作,紧密配合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有分析、有内容、可操作的咨询性报告。在我们的活动中,不要公开批评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不要拆台,而要补台。这要成为我们学会工作的一条原则。

 
据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