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公寓环境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乔荣培
公寓不仅是学生休息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大学生每天有一半多的时间在这里度过,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重大影响。他们的集体感、友谊感的建立,兴趣爱好、职业志向的选择,审美观、求实、创新精神等方面都会受到公寓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生公寓环境,即学生的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是指设施配置、生活条件、环境因素等。人文环境是指文化底蕴、服务水平、和谐程度等。公寓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这个影响是相互的、潜移默化的、多方面的。良好的公寓环境与学生行为的自我调节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内部调节,共同营造着公寓文明,规范着学生个体新的行为习惯。就环境而言,不仅指物质对象和物质关系,而且包括人的活动。人的活动能动的改造着环境,并且改造着人自己。因而,人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影响着人,人也改造着环境。这就是说,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学生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他们的活动和行为也在潜移默化地或是直截了当地影响着环境,改变着环境。学生的活动和行为之所以对营造环境如此重要,是因为环境只有在人的适当活动和行为的配合下,才能产生影响作用,而不是以某种固定不变的方式影响学生个体。学生的活动和管理者的行为不仅扩大了环境与有机体接触的范围,同时也造就了新的环境条件,不断调节、影响着环境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环境是在学生的行为发生前后和活动过程中影响学生主体的,所以学生总会根据自己与环境接触的经验和效果,去不断调节自己的活动和行为。环境不仅引起动机结构的改变,甚至可以引起脑神经解剖方面的和脑的生化方面的改变。这样,不仅影响到动机的强化过程,而且影响到行为的塑造过程和控制过程。因此,公寓环境中学生适应能力培养,行为规范教育,思想工作疏导,心理的平抚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人的生活意义不仅是简单的满足某些需求、达到某些结果,而且还在于活动本身,在于人的本质上的功能本身。尽管衣、食、住、行、用之类的物质需要,是每个人所必须有的基本需求,但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还应包括安全需要、性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因此,物质需求动力的实现不可能不与精神动力、生物动力以及已形成的经整合的环境动力发生关系。这种调节叫做自我调节或主体的内部调节。这种内部调节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外部环境进行选择、组织和加工上,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如:新生入校后,环境条件适应或不适应都在影响着他们,而这时管理者的行为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也在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时学生个体行为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着。由此可见,人的行为和活动仍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的一个有决定性的因素。因为人的行为和活动不仅可以使环境因素得以激活,而且可以创造新的环境。因而,环境因素可以说是由主体来决定的。当学生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环境。如何使学生在公寓环境中生活的同时,规范其行动。在营造环境的同时,引导其行为。在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利用其行为。这是公寓管理中必须抓好的几项重要工作。
环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学生个体在与环境的接触中,对发生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矛盾,总会借助(他人的或自己的)经验去适应新环境,这就是新生活模式的养成过程。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生活时间的长短,与其所受到的影响有着明显的正比关系。时间越长,影响越深,时间越短,影响越浅。当然与外界制约强度、密度以及与个体的主观作用也有密切的关系。主动接触,影响就大,被动接触,影响便小。强制接触,影响就大,自我接触,影响就小。文明宿舍创建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以下情况:当一个宿舍的同学主动自觉去创建文明宿舍时,卫生、纪律考核情况就好,并且平稳;当一个宿舍同学一部分主动,一部分被动接受时,卫生、纪律考核分就会时好时差极不平稳;当强制或被动创建时,卫生、纪律考核分就会随外界强制的力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由高到低或时高时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内在意识的激励都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也是公寓文明建设中必须抓的两项工作。
就像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一样。一个人有文明的行为并不难,难就难在文明行为成为习惯。《剑桥导语》里有言:很多很多的习惯才形成那么一点文化,很多很多的文化才形成那么一点历史。营造良好的公寓环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使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的重要条件。通过这种方式在内的长期养成教育,使文明渗透到我们公寓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文明的习惯,这叫“环境育人”。“不随地扔纸削”“不乱写乱画”“不在宿舍大声喧哗”等等规范的养成,可以说是一种简单的文明。说它简单,是指行为既不需剖析道理也容易为之。“挟泰山以填北海,曰吾不能,是不能也;为老人折枝,曰吾不能,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为什么诸如为老人折枝一般“简单”的事,却需要我们去大力营造呢?想来,和我们没有养成习惯有关,若文明养成了习惯后,加上简单的文明行为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公共道德也是文化,文明行为尚且不能形成习惯时,我们能奢望“很多很多的习惯才形成那么一点文化”吗?显然是不能的。可以说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文化是长期积淀的,它靠规范的养成,靠环境的陶冶,也靠群体的感染,更要靠自我的塑造。好的习惯来自长期的养成教育和自我约束,良好的文化底蕴来自教职员工长期的共同营造。差生之所以差,是长期的无效教育而发展形成的,我们倘若过分追求近期效应,必定使差生的承受能力“超载”,反而复蹈“揠苗助长”之辙。所以说,如何营造良好的公寓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工作,也是形成我们良好校园文化和公寓文化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