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校实际 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内蒙古民族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简介
内蒙古民族大学于2000年7月成立,由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合并而成。
学校党委于2001年6月批准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总体实施方案》,改革后勤管理体制,2001年6月底成立了小机关一后勤管理处,组建了后勤服务总公司,形成了甲、乙方契约关系,学校将大部分具有后勤属性的教学、生活后勤划归总公司,在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后勤职工的共同努力之下,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四年的运行,收到了预期效果,基础得到了夯实,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后勤保障能力有所增强,初步实现了为学校减负的目标。
一、优化人员资源配置。转换运行机制
(一)优化人员与资源配置。针对后勤实体事业编制人员偏多(330多人)的实际,结合校区分散、后勤服务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经过全体职工几上几下的讨论和反复论证,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把原总务处后勤服务项目和学校归口过来的人员和资源,进行重新优化组合,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组建了十一个中心实体,按服务内容分为两大类,对能够为师生或学校提供直接服务获得收入的,确定为经营服务型实体,如饮食服务中心、供暖、商业服务等;对不能直接从师生或服务对象获得收入,而由学校支付服务费的实体,
确定为管理服务型实体。经营服务型实体,通过为师生提供服务,实行自负盈亏;管理服务型实体按服务面积或服务量进行核算确定服务经费,包干使用。
(二)财务集中管理、分户核算。总公司设立财务部,对各中心服务项目进行成本核算,饮食服务中心实行会计委派制,其它中心的财务实行统一管理,分户合算。
(三)实行全员聘任制。通过对各中心的各岗位工作进行测定,按工作量和实际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达到工作量饱满,各中心严格按照总公司下达的岗位职数进行聘任,中心正副主任由公司聘任;中心各岗位由中心主任提出聘任意见,报公司批准。在聘任工作中打破干部与工人界限,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由身份管理转为岗位管理。
(四)改革分配制度。按《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总公司职工实行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分配制度,2002年下半年首先在饮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于2003年元月起在公司全面推开,实行新的分配制度后,98%以上的职工的收入有所增加,岗位待遇与完成岗位任务、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挂钩,以岗定薪、薪随岗变,变发工资为挣工资,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
(五)明晰产权关系。学校有关部门对后勤实体使用的学校资产进行了核查,并签订资产使用合同,五年内实行零租赁,后勤实体对学校资产有管理权和使用权,并保证学校资产不流失和保值增值。
(六)加强制度建设。四年来,总公司共出台三十几个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对规范后勤职工的服务和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
二、后勤实体成建制与学校行政系统分离
(一)从2001年下半年起,部分经营服务型实体,如饮食服务中心、供暖班组、商贸中心、修缮中心陆续从学校分离出来,进入校内企业编制。
(二)从2003年元月起,总公司实体的人员,成建制的从学校分离出来,所有服务型实体按服务面积或服务量向学校收取服务费,完成了由拨款制向服务收费制的转变,当年即为学校节支近200万元。现在,服务费每年核定一次,学生由2001年的7000多人到现在的16000多人,四年翻了一番还多,但后勤服务经费的增长不足20%。
三、通过“内化”和“外化”。打破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一)以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建设为例,学校通过银行贷款、引进社会资金等方法,四年增加食堂营业面积12000平方米,增加学生公寓近
(二)“内化”成绩显著。四年来,通过财务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使用有限资金,将经营利润和闲置资金动员出来,总公司用于后勤服务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建设投资达700多万元:投资400万元,建设3500平方米幼儿园,改善了办学条件;旧食堂改造,更新旧食堂设备投入J80万元;车辆购置投入资金50多万元;花卉暖棚建设、礼堂防火改造投入60多万元;留学生公寓改造、学生公寓改造投入810万元;办公自动化设备投入15万元,上述投入大大增强了后勤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使国有资产得到增值。
(三)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开展校企合作。四年来,我们积极向社会拓展服务领域和开展多种经营,与社会合作办了小型涂料厂、邮政代办点、被服厂;自办的养猪场、饮料厂、花卉生产基地已见雏形,开始进入社会市场,收到较好效果。
四、保持后勤“姓教”。
自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一切从有利于学校稳定、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出发,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把学校领导从繁琐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
(一)总公司已完成三轮包括中层干部在内的全员聘任工作,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运行平稳,为学校稳定作了大量的工作。
(二)四年来,总公司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饮食服务的经营管理方面,逐步把个人承包的食堂收回来,统一管理,分班组核算,集中采购,全成本核算,微利运行,既改变了以前食堂脏乱差的局面,食品安全有了保障,又增加了花样品种,降低了伙食成本,平稳度过了去年物价上涨的敏感时期。在老干部活动用房的维修改造中,公司支援了2.8万元,
在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帮扶贫困生方面,每年拿出数万元进行资助。
(三)以学校大局为重,为学校分忧。几年来,共安排近50名大集体人员、毕业生、复员兵到总公司上岗,为学校解决了多年的遗留难题,按新人新办法较好的解决了他们的待遇问题。
五、几点体会
(一)后勤改革要兼顾学校、公司、职工三方面利益,尤其职工利益必须处理好,才能保持稳定。后勤社会化改革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稳步推进,不要盲目;要让职工、让师生看到实效;不要单纯追求利润,不求质量;要摆正大家与小家的关系,大河没水小河干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二)处理好甲乙方关系方面。一要明确职责范围,二要经常沟通,三要处以公心。
(三)改革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后勤改革要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必须做到如下几点: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要做好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益,首先要让师生受益,教职工、学生的意见少了,反映到校长耳朵中意见也就少了;改革后是否真正为学校节约资金,帐要算明白,要实事求是,让领导真正感受到改革的益处;另外就是您的工作是否让校长、书记省心。
(四)后勤队伍建设问题。一是人才进不来,主要是编制和待遇问题;二是后勤实体相关人员的职称应合理解决;三是后勤职工应与学校管理部门建立合理流动机制,死水一潭会影响后勤职工的积极性。 。
(五)高校后勤改革的优惠政策应进一步明确。包括工商注册、优惠政策、税收等,政府的主导作用应进一步加强,要有配套政策作支撑。
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些实效,但与兄弟院校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今后还要克服各方面的困难,用科学的发展观去指导,进一步深化后勤改革,把后勤企业做大做强,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内蒙古民族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