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打造后勤发展新蓝图
张林书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过去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坚持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局的改革实践,我认为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对后勤发展地位作出新论断,后勤发展阶段作出新定位,后勤发展战略作出新部署,后勤发展目标作出新追求。
一、后勤发展地位的新论断
有位才能有为。发展地位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已根据我国的国情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局能够发展到今天拥有800多人(正式职工220人,临时工近600人),4个管理部门,24个企事业单位,形成6个管理体系,迎来了北戴河培训中心、4号楼区域建设和北京栗林山庄建设等机遇,也充分说明“发展是硬道理”。
回顾我局发展的历程,既有辉煌的今天,也有低落的过去。成立服务局前,几乎处于消亡的边沿。那个时候,人员意志消沉,机构摇摆不定。在发展问题上,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大的反差,关键出自于局领导对发展定位新论断的认识。
今年中央非常重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这既是我们党在理论建设上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也是指导我们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为落实陈奎元院长在院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发挥社科院的资源优势,研究生财、用财之道,增强创收能力,为改善社科院的服务设施,提高各类人员物质待遇,提供有力的支持”的指示,又加深了我们对后勤发展新论断的认识,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科研后勤事业”的新论断,并动员全体党员、干部齐心协力,认真把握和落实19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看,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二、后勤发展阶段的新定位
自2000年7月服务局领导班子组建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创造品牌,对后勤发展阶段作出新定位,提出“半年打好基础,一年进入程序,三年走向规范”。
服务局在这一发展新定位的指导下,管理体系基本理顺,为发展增添了后劲:狠抓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为发展铺平了道路:真抓实干,在基本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为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戴河培训中心翻扩建工程、4号楼翻扩建工程和北京栗林度假山庄建设等工程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经过123天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4213.52平方米4号楼翻工程,确保院部餐厅按计划向院职工提供午餐服务:对研究员俱乐部进行了改造扩建,扩大了规模,为增加服务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自筹资金对4号楼东侧进行改造,建成了“贡院圣士大酒楼”,为服务局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进行探索和尝试提供了条件:4号楼区域建设,新建、扩建、改建共计7003.44平方米,其中新建4989.68平方米,改造2013。76平方米,实现了“6个月新建、改造6000平方米新,上6个新项目”的预期设想:经过扩建改造的栗林度假山庄目前有了脱胎换骨的明显变化。院里大片草坪绿草茵茵,鲜花簇族,坡前湖水清澈,倒映着小桥、栗树、蓝天、客房,令人心旷神怡,凭添无限惬意,拥有客房5栋,形成2套豪华房、8套普通房、80余套标准间、200余张广西壮族自治区位的接待能力,山庄还拥有大、小餐厅,配备了大、小会议室4个,可容纳180人召开各种会议。大会议室配备了先进的电视机、影碟机、功放机、投影仪和扩音设备。山庄还有歌厅、舞厅、网球场、棋牌室、保龄球室、斯诺克台球室、落袋台球室、沙狐球室、台式足球、气悬球、电子飞镖等娱乐设施。这些建筑工程的完成,为服务局的发展及走向社会、进入市场打下雄厚的基础。
从此以后,服务局领导再也不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提供后勤服务保障作难了。一个拥有31个研究所、54个研究中心、含二三级学科近300个,其中重点学科120个,4200名工作人员,科研业务人员32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20个,中级专业人员1200多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将有了一个放心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更有利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后的发展。
三、后勤发展战略的新部署
在总结前三年发展工作的基础上,服务局领导对后勤发展战略作出新部署,提出今后三年的发展战略是:加强规范管理,完善领导运行机制;建立三大服务经营体系,扩大资产规模;造就一批后勤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术人才。具体地讲,规范管理的重点是完善领导运行机制,搞好局级领班子建设,落实管理机制,形成~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使“垂直领导、逐级负责、专业督导、计划控制”的管理机制落实到位,领导机制运行顺畅,保证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在经济实力增强的情况下,改组、改造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新进行资产整合,集中优势力量,不断扩大资产规模,形成以物业为基础的专业化管理体系:接待服务管理体系和以维尔卡姆实业公司为主体的公司体系;本着“就地取才、加强培养、合理安排、争取外援”的原则,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各方面人才,给予他们广阔的舞台,使之施展才华用智慧取胜。
为了确保“加强规范管理,完善领导运行机制”的实现,服务局领导草拟了《关于加强规范管理的意见》,下发各单位遵照执行,《意见》对规范管理的涵义、目的和意义、范围、内容、标准、奖惩和考核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印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局职员职务管理办法》的通知,对各级人员的职责作出详细的规定;印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局工作规则》,对局领导管理权限、会议制度、公文处理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作出详尽的规定:局领导在服务局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构筑制度体系,推进规范管理》的讲话。
为确保“建立三大服务经营体系,扩大资产规模”的实现,局领导提出如下措施:一是在改革中求发展,并明确指出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动力,是创新的源泉,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好方法:二是稳定中求发展,并强调创造和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随时解决思想和工作问题,使大家心情愉快,增强凝聚力;三是树立大局意识,要以服务局改革发展的目标为大局,切忌将本单位利益或个人想法误认为是大局利益;四是树立真抓实干的作风,强调发展只有通过实干才能变成现实,没有真抓实干目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要一心一意谋大局的发展:五是把发展目标具体化,要把目标分解到单位和人,并进行量化,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六是加快人才培养,采用培训、轮岗、引进等办法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七是着力解决好效益问题,并指出现在效益比较低,有的单位还存在亏损,这与资产规模的投入产出不相适应,必须实行严明的经济效益责任制搞好的奖,搞差的罚,领导干部甚至调离;八是牢牢把握新的机遇,要善于创造和抓住机遇,全力以赴把事情办好,并强调指出机遇对发展至关重要,没有机遇,信心再大也办不成事。
为了确保“造就一批后勤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术人才”的实现,服务局印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局职能配置、内部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局外聘管理人员暂行办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局会计人员委派制管理办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局奖金分配暂行办法》等。
四、后勤发展目标的新追求
后勤改革与发展目标,党中央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给予确定。即后勤服务实现社会化,后勤管理实现科学化。围绕实现“两化”,局领导对后勤发展目标作出新追求,并在服务局2003年服务经营工作会议上作了详细论述。总的提法是:在改革中求发展,在稳定中求发展。
2003年的发展目标是:推进一个创新,突出两个重点,办好三件大事,搞好四个创收。“一个创新”是指职能部门的管理创新,重点是财务、人事管理创新。“两个重点”是指突出抓好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是物业管理和院部餐厅管理。“三件大事”是加强服务结算制研究,推进落实三项社会保险和信息化建设。“四个创收”是在搞好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争创经济效益,重点资产、接待、公司和物业四个方面。
今后三年的发展目标是:一年高速求发展.两年变革建立业,三年社会化见成效。并号召大家务必要加强干好事的责任心,务必要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增加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提高领导的才能。现在一些中央国家机关已走后勤事业发展的前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要迎头赶上,就必须付出辛苦,珍惜每一天,用好每一天,干好每一件事情。因此,要做到“想细、说细、干细、记细”,体现“说话有依据、工作有程序、办事有证据。”希望大家坚定信心,锲而不舍,重新开始,顽强拼搏,从大局出发,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跟上步伐,与时俱进,为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