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后勤

人大代表建议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

作者:admin日期:2005-07-07来源:

 

人大代表建议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

      “在北京,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公费医疗费用为66元,而武汉地区平均只有40元左右。40元能干什么?66元也治不好一次‘感冒’。”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发现,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高校公费医疗制度,如今早已形同虚设,而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进入高校,使得大学生医疗费用的矛盾更加突出。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周洪宇代表今年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议》,试图从制度设计层面上解题。
  学校担不起公费医疗形同虚设
  一直从事教育领域工作并对高校情况相当熟悉的周洪宇代表表示,现有的高校公费医疗制度,是从1953年开始实施的。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微不足道的公费医疗费用早已是杯水车薪。
  周洪宇代表举例说,武汉有一所高校,一年时间里出现了13位身患重病的大学生,医疗费用都达10万元左右,而政府给学校的全部医疗拨款不到100万元,一个重病学生就会花光全年级的医疗费用。绝大部分大学生只能享受低水平的医疗服务。
  周洪宇代表调查发现,为了弥补旧制度下的公费医疗不足,许多高校动了很多脑筋,出台了形式不一、标准不同的新的学生公费医疗方案。但这些方案没有法律保障不说,也仅能提供低水平的医疗服务。有的学校将国家拨发的医疗费用全部发给学生,不再承担学生的医疗保障,大部分院校则是以“国家拿一点,学校负担一点,个人承担一点”的方式,分担医疗费用。
  以省属院校湖北大学为例,现在学生在本校医院门诊医疗费用自负20%,学校报销80%;在校外医疗门诊费自负40%,学校报销60%。无论在校内、校外医院住院,其医疗费用累计报销金额不得超过10万元,超过部分自负。湖北大学在校学生1.6万人,而享受国家拨款的计划内学生仅1万人,即40万元拨款。据学校统计,平均每名学生每年仅门诊费用就是137元,大大超过了国家拨款标准,这还不包括住院费用。学校只有每年从“校长基金”中拿出150万元至180万元作为医疗经费投入。
  “如今,几乎所有高校都被类似的问题困扰着。”周洪宇代表说。
  学生病不起爱心只解一时之困
  “可能与应试教育下的‘高三后遗症’有些关系,现在大学生的体质令人担忧。”周洪宇代表说,“有些贫困学生由于过去的家庭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体质很差。我了解到,武汉有一所大学进行军训,站一两个小时就有学生晕倒了。”
  据调查,目前大学生患大重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仅乙肝病毒携带者就占8%至10%,如果按普通疗法治疗乙肝,通常一年需要1万元。结核病也是呈上升趋势,武汉地区2002年至2003年一年间,就有311名大学生因肺结核病住院,按常规治疗,一个普通结核病患者治愈,至少需要8000元医疗费用。
  为什么大学生不像企业职工那样有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周洪宇代表一言以蔽之:还是钱的问题。除了入校体检按照有关规定不得不进行之外,多数学校并不愿意增加额外的投入做体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个学生家在福建农村,父亲下岗后一直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弟弟妹妹都在念书,家里负担很重。她品学兼优,一个月生活费不足100元。但她突然被确定为高危白血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手术费用约30万元。对于这样一个贫困家庭,学校给予了特殊照顾,全校师生为她进行了募捐,可还是无法解决她的医疗费用问题。
  周洪宇代表说,每年分摊到每个学生头上的医疗拨款连一次感冒都无法治愈。“病不起”,已经成为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负担与压力。而爱心捐助只可以解一时之困,无法彻底解决后续的治疗问题,更何况,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受捐助的机会。
  尽快建立大学生医保体系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病不起’的问题,必须从制度上找办法。”周洪宇代表开出了五剂“药方”。
  第一,尽快建立新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请教育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专人专班,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校进行调研,制定相对统一的医疗保障标准。
  第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要改变几十年来一直不变的投入标准,根据目前的经济消费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
  第三,建立大学生医疗救助体制。将各种慈善、爱心捐献纳入其中。
  第四,把大学生医疗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在制度设计上,将社保覆盖到每个大学生。
  第五,加强大学生参与商业保险的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面临更多的挑战,挑战越多,风险越大。”周洪宇代表说,“目前中国社会的保险意识仍十分薄弱,参加保险,无疑是降低大学生意外风险的较好选择。”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