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声音

曾培炎: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

作者:admin日期:2006-03-29来源:

 

曾培炎: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

       328日,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指出,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新的五年规划确定的到2010年的节能目标,中国将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积极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未来五年,中国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对新的建筑积极推行绿色标准。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同时加大绿色建筑标准的认证和推广力度。以节能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节水、节地、节材,从整体上提升建筑的资源节约水平。

       第二,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政府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应率先实施节能改造。开展居民住宅等普通建筑的节能改造试点,并适时加以全面推广。

       第三,利用先进技术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发展。加强对绿色节能技术、设备、建材的研究开发,广泛运用建筑智能技术,改善生产、生活和公共活动场所的环境质量,降低建筑能耗。

       第四,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制定有利于促进建筑节能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的法规体系,加强对有关标准执行的监督。

       曾培炎最后指出,建筑形式是外在美的体现,建筑是否节能、环保,则是建筑内在美的体现。只有做到了内在美与外在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才是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反映人类文明进步水平的优秀建筑作品,这也是当代建筑师们应当追求的目标。他希望广大建筑从业者以新的观念审视自己的工作,在追求建筑美观、舒适的同时,把节能、环保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链接

                立足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在第七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致辞

曾培炎

2006319日)

     三月的北京,大地回春,生机盎然。今天,我很高兴参加第七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与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相聚一堂,共同探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问题。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一个国内外有识之士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中国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其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所谋求的发展,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是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也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谐、和平、合作、共赢的发展。

    刚刚闭幕的中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通过了2006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纲要,已向世界公布。这个规划,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阐明了国家的战略意图,明确了政府的工作重点,为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提供了依据,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回顾过去的五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6%。去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00美元。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同时应当看到,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今后五年,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着力解决经济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的矛盾,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解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加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不平衡的矛盾,切实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改革涉及的深层次矛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 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目标。包括: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到2%;城镇化率提高到47%。

       二是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包括:全国总人口不超过136亿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2亿公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

       三是人民生活和公共服务的目标。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都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500万人;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23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超过80%。

      四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目标。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突破,市场监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更加协调,开放型经济达到新的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重点任务的实施。

      第一,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中国还有7亿多人口居住在农村,3亿多劳动力从事农业,他们的收入和生产率能否提高,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我们将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加大政府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饮水、道路、能源、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为进城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将以企业为主体,推进自主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支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展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先导产业,建立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今后五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前景看好,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大型化工、冶金、采掘设备,新型轨道交通装备,精密高速数控机床等技术装备的市场十分广阔。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优化发展电力和建设电网,积极开发石油天然气,促进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开工建设铁路客运专线,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等。

       第三,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我们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一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个领域,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加强改造,积极推进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节约降耗,实施低效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对1000家重点企业进行节能改造,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油环保型汽车。三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土壤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处置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工程,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第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国人口多,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我们将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东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坚持加大资金、政策、科技和人才投入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坚持调整和优化空间开发结构,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主体功能区,规范秩序,分类指导,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发展城市群,形成合理的城镇空间格局。

       第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就业、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着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大力发展文化、体育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第六,深化改革开放。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我们将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我们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信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进一步开放市场,继续改善投资贸易环境。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继续积极合理地吸收外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与各国企业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积极发展多边和双边经贸关系,更多地参与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预计到2010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将达到23万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五年累计,中国的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约达5万亿美元,这将为世界的繁荣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希望参加论坛的各位代表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广泛交流国际经验,深刻认识中国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也希望各国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更多地关注中国、了解中国、研究中国,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推进互利共赢的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