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校园建设经验与案例

“用钱大户”到“节约大户”的转变

作者:admin日期:2006-05-31来源:

 

“用钱大户”到“节约大户”的转变
――扬大后勤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侧记

    如今,节约之风在全国掀起,勤俭意识在高校盛行,所有文件、文字材料双面打印,废纸利用等节约行为在扬州大学随处可见,深得人心。而使用经费近3个亿、占扬州大学全年经费近半壁江山的后勤,是如何充分开展节约工作、为创建节约型校园工作充当急先锋的呢?
积极宣传,舆论为先

    2005年下半年,扬州大学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期间,根据校党委要求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建议,后勤党委集思广益,积极行动,印发文件,倡导节约,在后勤系统内贯彻落实“扬州大学后勤创建节约型校园工作实施意见”,要求所属的后勤管理处、基建处、后勤服务集团等行政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强化节约意识,降低运行成本,积极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良好风尚,促进扬州大学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制定措施,明确目标
  扬大先教[2005]7号文“校党委常委会先进性教育整改工作任务分解”第52条明确规定,“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要求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节约资源活动,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张纸做起,积极推进无纸化办公,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根据以上要求,基建处、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等后勤部门积极响应,认真落实,分别制定具体措施。

    基建处是学校的用钱大户,每年基建经费1亿元左右,2006年开始启动新校区建设,基建支出经费将更多。针对这一状况,基建处提出“我们既是用钱大户,也是省钱大户”的口号,具体措施是:科学制定校园规划,合理利用土地;对基建项目立项进行充分论证,合理增加使用面积以增加投资效益;工程施工图设计前,与使用单位和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多交流,科学设计、优化设计,避免因设计原因造成工程竣工后二次改造所带来的浪费;科学确定基建材料,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高效节能照明产品,使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强化工程施工的过程管理,进一步加强事前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严格规范变更、签证手续,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在保证质量、确保工期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总造价;严把工程决算审核关,加强对工程决算工程量的审核。
后勤管理处每年经手的经费近半个亿,具体用于公费医疗、大中小型维修和水电管理,经费的使用涉及面广,因此其节约具体措施有:大宗办公用品的购置实行同品牌招议标,复印纸采购按学校规定办理,所有文书类材料均采用双面打印;加强办公电话的使用管理,将配电房及卫生所的电话改为网内电话,对有市话功能的电话采取每月限额使用;对工程维修计划的立项进行多方调研,避免重复施工;在施工中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加大节电的技改投入,在长明灯教室安装节能灯;加强水电检查力度,适度调整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的高水箱位置,安装红外线节水器,加强水平衡测试工作,查找漏水点并逐步减少二次供水的情况;采取加大药品代购力度、聘请医院专家定期坐诊、鼓励教职工回校取药等方法,节约学校的公费医疗开支,对公费医疗药品范畴严格掌握,减少公费医疗费用支出,加强对药品有效期的监测和库存管理,减少药品的报损浪费。
    后勤服务集团全年经费分托管经费和自筹经费,涉及饮食、运输、物业管理、公寓管理、绿化卫生、接待服务、商贸经营、幼教服务等项目,因此提出了“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分钱”的方针,明确了节约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对短期用工的管理,精简短期用工人数,减少费用支出,加强归口管理,对外公务接待用餐、用烟用酒标准按学校和集团有关规定从严控制,力戒铺张浪费,加强对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进行驾驶员节油技术,安装节油装置,核定各类车型的油耗,制定车辆用油奖惩办法。

科学管理,机制激励。
    为充分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工作,扬州大学引进激励机制,推行科学管理,以水电节约为例,可以窥见一斑。为了充分调动水电管理人员节能挖潜的工作积极性,扬州大学相关职能部门与水电管理科明确规定:当年实现水电节约部分奖励10%,回收部分提取2%作为奖励。此政策已执行了三年。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管理干部和一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职工们在尽职尽力的同时也可以得到有限的个人利益,从中体会到学校领导对节水节电工作的重视之情。正是带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水电管理人员在节水技改创新,查堵跑冒滴漏,加大水电费回收力度等工作方面干得更加投入、更为主动,充分体现出激励机制对节水工作所产生的明显效果。2005年仅在文汇路校区就查堵每小时漏水量在20吨以上的漏点9处,为学校减少不良支出经费40多万元。
认真落实,成效显著。

    扬大后勤创建节约型校园工作开展以来,由于领导重视,上下同心,管理到位,措施得力,社会效益上喜获丰收,经济效益上初见成效。尤其2006年上半年,节约之花到处盛开,节约意识深入人心,干部职工们都养成了良好的节约习惯,文件双面打印,空调低档运行,离开办公室随手关灯、下班拉掉电器电源开关,严格控制使用大功率电器等已习以为常,由此也带来的是经济效益上的大提升。后勤管理方面还是以水的节约效益为例,近年来扬州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入学人数逐年增加,而学校的用水总量却是逐年减少。据统计:
2001年全校实际取水量为388万吨
2002年全校实际取水量为320万吨
2003年全校实际取水量为277万吨
2004年全校实际取水量为250万吨,
2005年全校实际取水量为252万吨。
以上数据表明,扬州大学节水工作成效非常显著。经测算全校师生月人均用水量为6.5吨,低于市区规定的月人均用量的指标。后勤服务集团公寓中心经严格管理,学生宿舍月人均用水3吨,比扬州市月定额用水标准减少3.5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效。

    基建工作上,近三年扬州大学先后建成了19项工程,总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通过工程、材料招投标竞争,节省投资1760万元。通过功能定位调整、变更设计材料、设备优化选型,扬大体育馆的建设比预算节省2600万元。通过完善老校区规划,最大程度地节省土地资源,使有限的校园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但节约决不能影响工程质量,基建人一手抓厉行节约,一手抓精品工程,近三年来,在建成的19项工程中,有16项工程获市级以上优质工程奖,其中体育馆、逸夫图书馆等7项工程获省优质工程奖。

    后勤服务方面,节约工作从人力资源抓起,近三年来后勤集团通过科学核定工作量,合理确定岗位编制,有条件地实行一人多岗,将大多数正式编制职工推上一线岗位,累计裁减短期用工人数近150人,每年平均节省人员经费50万元;托管经费的节约成效更为显著,扬州大学自2001年核定了物业、绿化、小型维修等经费标准后,下达的经费一直稳定在639万元,而近几年随着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全校增加的物业管理面积达22863M2,增加的草坪面积达199523M2,增加的道路面积达33465M2,仅此一项每年节约经费约55万元;汽车燃油费得到了有效控制,运输服务中心共有各类车辆72部,每年燃油消耗近200万元左右,通过制定燃油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奖惩措施,采用集中定点加油降低油品单价,每年节约经费13.5万元;后勤集团物业、绿化等中心使用大量的拖把、扫帚、垃圾袋等低值易耗品,通过实行经费包干使用、节约提成、超支扣工资等管理手段,每年节约经费约10万元。

    节约工作开了头就会有成效,关键是要长期坚持下去,在厉行节约的征程上,扬大后勤人仍在不断努力。


                        扬州大学后勤管理处 刘继平
               二OO六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