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八荣八耻”点出中国社会要害

作者:admin日期:2006-06-02来源:

 

八荣八耻”点出中国社会要害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3月5日《新京报》、新华社电)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各种场合曾经多次提到“社会主义荣辱观”,但如此具体而微地谈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且把“荣”和“辱”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却并不多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八荣八耻”,可谓字字珠玑,不仅点出了中国社会的要害,也为重构中华民族的荣辱观、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许多伟大文明都通过强烈的耻感意识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其中犹以中华文明为典型。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有着强烈耻感意识的民族。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释道:“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都源自中国文化的耻感意识。

  但改革开放至今,耻感意识却受到普遍的解构与腐蚀。有论者认为,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不是道德理想的失落,不是功利主义和世俗文化的泛滥,而是中国文化中底线伦理的普遍崩溃。底线伦理崩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们内心深处耻感和罪感意识淡化以至消失:没有了羞耻感、知耻感、耻辱感,什么不要脸的事都干得出来,对任何羞辱的事情也无所谓;没有了负罪感、内疚感、忏悔意识,就什么也不怕,什么也敢干。

  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人一旦不知羞耻,做人便难以做好人、办事难以办好事、从政就不会当好官。与此同时,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便会被一些人引以为荣;而对于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却“不好意思”起来。这显然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悖的。因此,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是时不我待。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荣辱观。在阶级社会中,荣辱观受一定阶级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制约。一切剥削阶级的荣辱观都从利己主义的原则出发,以个人特权和财富为基础。奴隶主阶级以占有奴隶、出身高贵、拥有特权为荣誉的标志;封建地主阶级以“金榜题名”、“高官厚禄”、“封妻荫子”为荣;资产阶级则以金钱和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荣辱的标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决定其荣辱观与阶级社会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我们不仅要吸收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中,优秀的荣辱观,也要摒弃与社会主义新时代相冲突的荣辱观。

  耻辱不知,何以为荣?我们在强调“荣”的同时,也要把“辱”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这已在胡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讲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重构社会主义荣辱观时,总书记这一讲话显然值得我们好好领悟。


据新华网 光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