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大学校园的用水变革

作者:admin日期:2007-07-26来源:

大学校园的用水变革

    IC卡智能水表(又称智能水表)是20世纪末的产物,但直到2002年后,在我国才开始大面积推广。IC卡智能水表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除了极大改善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地区用水收费难、管理不方便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用水意识。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均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来说,实可谓善莫大焉。
    但是,我国家用智能水表的普及率不到50%,公共领域甚至不到5%,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普及率与之存在较大差距,在节水方面的潜能远未得到充分施展。颇具意味的是,智能水表在继续推广的过程中屡遭波折,让人们对智能水表更大范围的普及有所担心。
    近期发生在广州大学城的破坏水表事件,就表明了智能水表跋涉之艰难:广州大学城为建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校聚集区,在各项配套设施的选择上颇费了一番苦心。当时,作为中国最大智能水表出口商的杭州竞达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竞达公司”),同时具有为国内不少大学提供水表的先例。节水50%,也是它从众多竞标厂家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智能水表安装之后,就发现有学生私自改装水表、偷用热水的行为。以前安装智能水表的学校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到2006年,大学城这一现象愈演愈烈,有的学生甚至破坏掉水表,彻底使其失效,从而逃避缴纳水费。直到问题被发现,总共有8000只水表被破坏,并给后勤公司造成近300万的经济损失。
   “这是国产智能水表在国内市场遇到的不小波折”竞达水表总经理席科表示。诚然,破坏水表与部分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关,但如此大规模的破坏水表行为,究其根源,是智能水表在推广过程中遭遇传统用水意识的“阻击战”。众所周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水资源没有今天这么严峻,学校、工厂、事业单位等公共领域的用水往往被看作不值钱的“大锅饭”,不仅免费使用,而且用多用少一个样;后来象征性的收费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破天荒了;智能水表的出现,在约束学生和企业职工在澡堂“随心所浴”的同时,重重阻力也随之而来。
   “IC卡智能水表除了节水,还将公共领域的用水责任到人。”计量学出身又做过大学老师,现担任竞达公司总经理的席科说,“智能水表管住了随意用水,所以使很多人感到很不习惯。”他结合过多次赴欧美考察经历,认为,“中西方的节水观念还是有很大差距。不少欧洲国家的水资源很丰富,但智能水表早已过了普及阶段。关键节水也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责任、节约和公平”。在我国,由于普遍实行阶梯水价,我国家庭用水中的节约意识逐步增强,但大部分学校、工厂和集体单位仍在沿用普通水表,“大锅饭意识”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食堂、水房的“放任自流”现场时常上演。
    谁阻碍了智能水表的普及之路?意识原因之外,智能水表与传统水表相比,价格较高。一块智能水表的价格动辄3、4百元,近千元的也不少见,因此采购方出于成本的考虑,往往倾向采购普通水表。但援引水表专家刘百德的话说,“仅智能水表减少的水浪费一项,一年内就足以补回水表的成本。” 他同时表示,要真正做到节约用水,“一是硬件的改善,比如规范市场水龙头的标准,不能漏水。”但关键是用水观念转变。“为什么在家里用水懂得节约,但是到了公用领域就大手大脚,就是因为责任不明确。要节水,就要明确公共领域用水的责任,谁用水谁买单。”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为世界平均数1/3,更为严峻的是,我国又是世界上水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席科强调,普及智能水表,提高节约意识“是个关于子孙后代有没有水喝的重大问题”。
   “欧美等发达国家,资源第一,科技和金钱都是围绕更有效利用资源服务的。”席科比喻说,“就像我准备讲卫生,可是几公里大街上没有一个垃圾桶,硬件设施没有,我只有乱扔垃圾了。”“其实,科技对人的好习惯培养很关键的!”他最后颇有感触的说。

据杭州竞达公司 孙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