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前9月因灾损失粮食896亿斤
11月23日,以“气象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在广州开幕,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气象专家和学者本着参与、共享、合作、创新的理念,济济一堂,共享盛会。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
许小峰和危朝安共同诠释了气候变暖带来的种种灾害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减缓农业因灾波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许小峰介绍说,中国近50年来,大部分地区的强降水的频率上升,热昼、热夜、热浪更为频繁,更大范围的地区发生了强度更强、持续周期更长的干旱,台风的强度也在增大。强对流天气造成雷电灾害,现在每年有几百人死于雷击。
根据许小峰公布的统计数据,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国的平均气温是一个明显的上升曲线,但主要是以北方增暖为主;另外是降水,从全国来看我国总雨量似乎没有太大变化,但是降水区域出现明显的不均匀,华北、东北地区降雨的趋势明显减少,北方地区的总体情况是温度在上升,降水在减少。近几年来,东北、华北等粮食主产区持续干旱确实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危朝安在会上作“气候变化与中国农业发展”的报告。报告指出,气候变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气候变暖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统计,我国去年全年因灾损失粮食894亿斤,比上年增加204亿斤,比“十五”平均水平增加20多亿斤;今年1至9月,全国因灾损失粮食896亿斤,比去年同期多损失163亿斤。同时,气象灾害也为生物灾害提供了发生条件,今年小麦条锈病、稻飞虱、蝗虫等重大病虫害发生早、范围广、病情重,在很多地区呈现发生态势,给小麦和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危朝安介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气候变暖冻不死害虫与病菌,它们越冬数量增加,另外台风也加快了病虫害传播蔓延的速度。所以说气温升高对农业生产有利有弊,但是总体来说弊远远大于利。
全国雷电多发省份广东防雷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记者从23日第六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暨防雷技术与产品展获悉,近九年来,我省防雷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雷电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防雷减灾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省雷击灾害事故尤其是雷击爆炸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