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陈至立: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作者:admin日期:2009-01-09来源: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不断深化、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陈至立

 

高等学校后勤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完全依靠国家财力,自办后勤。这种后勤保障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我国高教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诸多困难。由于资金有限,高校后勤保障能力和质量越来越难以满足教育、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发展需要,同时繁杂的后勤事务也使学校领导的负担越来越沉重,无法集中精力办学。后勤保障能力和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高校对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1999-2003年,在李岚清副总理的亲自指导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了由政府主导的快速推进时期。在此期间,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四年召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大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通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现了原有高校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序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立了竞争机制,使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充分改善,学校领导的负担极大减轻,高校办学活力显著增强,一种新型的、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办学规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已经形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形势下,新矛盾、新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这项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不断深化、推进。

以盛裕良同志为组长的《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课题组,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教育部提出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框架进行了充分论证和分析,十分必要,也十分有益,对进一步科学制定政策、完善制度具有参考意义。

(这是陈至立副委员长为《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一书作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