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高等学校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联进日期:2010-02-20来源:济南大学物业中心

    摘要:物业管理模式和物业服务内容从简单到综合服务多样化,充分体现了高等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特色和优势。文章阐述了高等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理念,提出高等学校物业管理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服务契约化、内部运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物业管理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关键词: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普遍扩大,高等学校后勤改革不断深入,学生对学习环境要求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的标准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具有注重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注重服务保障的特性,正确协调处理服务和管理中服务、管理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保证高等学校物业管理的方向性和目的性,积极保障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物业管理实体的管理标准和服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物业管理服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和服务的定位
    1、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手段和方法,始终坚持高等学校“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服务宗旨,为广大师生和员工提供优质、高效、周到细致的服务。不断营造环境优雅、文明舒适、周到细致、经营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客户满意、学生满意、让老师满意、让教职工家属满意。
    2、建立一种满足高等学校发展需要,能够充分保障教学科研和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保障体系。高等学校的物业管理服务工作要始终围绕高等学校“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的中心工作和高等学校发展的需要,努力掌握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的规律性,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服务保障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
    3、建立一种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具有高等学校特色的新型物业管理服务保障体系,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积极开拓新的校外市场,逐步实现高等学校的物业管理服务社会化。
    二、对高校物业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1、高等学校实施物业管理与社会上的物业管理相比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它作为高等学校后勤保障工作的一部分,一样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责任和义务,这是高等学校物业管理的特殊性。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处于高等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社会上的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和服务上就要充分考虑这种特定环境的特殊要求,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和服务的特殊要求决定了物业管理和服务应服从于高等学校“教书育人”的总目标。一切管理和服务都要强化“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观念,树立“以服务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思路,营造良好的、有高校物业管理文化特色的氛围。
    2、运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使物业管理服务机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实体,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即是高等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反映高等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就目前的管理方式而言,学校离不开物业管理,物业管理也离不开学校,经费由学校核定拨付,人员由学校安置,工作由学校安排,校内物业管理市场的环境没有形成,这种物业管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运行。必须在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高等学校物业管理、服务市场和经营环境等多方面大胆探索,以高等学校的物业管理和服务为基础,逐步实现投资多元化、管理契约化,运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使物业管理服务机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实体。
    3、应该理顺各种关系,高等学校物业管理要发展,就需要广大师生员工的理解,更需要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因此必须理顺协调各种关系,妥善处理职工与职工、部门与部门、职工与学生、物业管理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各种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加强沟通和双向交流,使物业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使物业管理服务的信誉不断提高。
    4、高等学校物业管理要推向社会,企业化运行,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首先要有良好的声誉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做保证,并不断的学习和吸取社会上同行的经验和成果,持续改进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在职工队伍中树立良好的服务质量意识,加强管理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努力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用科学规范的制度来管理,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来赢得学校领导、广大师生和社会客户的赞誉。
    5、校园环境建设是高等学校物业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突出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和保障服务工作的特色,在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和保障服务工作中环境育人功能的建设不可忽视,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字教科书,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优美的环境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园地,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基础,随时随处都发挥着环境育人的潜在作用。
    三、高等学校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高等学校的物业管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服务机构,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物业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也要同步发展,因其具有特殊的行业属性和特殊的服务对象,它与社会上的业内同行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不可比拟的优势。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和服务实施投资多元化、管理契约化、运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1、高等学校物业管理的投资多元化:是指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和服务经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运作,实行有偿服务,按照 “谁投资,谁受益” 的原则,根据学校需求确立服务项目,确定服务标准和取费标准,根据服务对象的消费层次,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做好高校物业的管理、服务和经营工作。立足学校这个大市场,切实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保障,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市场,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经营方式,使高等学校物业管理运行机制从职能型管理转移到经营型管理,走市场化的道路,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社会化效果。
    2、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契约化:是指高等学校与物业管理部门之间、物业管理部门与用户之间要有健全的制度和合理的契约来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各职能部门要各尽其职做好监督和保障。高等学校物业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水、电、暖等公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教学楼、图书馆的门卫值勤和保洁、绿化、管理服务等,由于物业管理的范围大、项目多,帐目测算要求细,管理契约要对应各项条款明确责任,便于合同的执行和监督。
    3、高等学校物业管理的运行企业化:是指作为高等学校的物业管理实体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在工商管理部门和税务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合法的物业管理企业,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经营,建立完整的、科学规范的物业管理企业工作标准、管理制度和服务程序,以确保企业的运行管理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4、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必须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需要、科研的需要、教学的需要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与生活的需求,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实现节能降耗,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效率,做好服务保障。利用高等学校物业管理实体的良好信誉,打造服务品牌,抓住机遇,积极开拓校外市场,不断调整服务内容,创新服务项目,增加经营收入,创造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物业管理服务实体作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和保障的主力军,越来越受到高等学校和社会上物业管理企业的高度重视,高等学校的物业管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服务契约化、内部运行企业化也将成为高等学校物业管理服务实体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