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后勤

全国高校保健医学分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总结

作者:日期:2010-02-02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健医学分会

2009年12月17日

 

      2005年10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健医学分会在南京进行了换届改选,第五届理事会由常务理事31名、理事109名人员共同组成。北京大学林久祥副校长任理事长;张宏印任常务副理事长,主持日常工作;李英奇、于利娟、朱梅、张龙杰任副理事长;郭建丽任秘书长,叶树青任副秘书长。
      近四年来,在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领导下,本届理事会与全国同仁一道,围绕本会工作纲要提出的核心任务,尽其所能的开展工作,为完善和发展高校社区卫生、提高师生医疗保健水平、促进各高校医院的学术交流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届理事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高校社区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事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师生员工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全面提高,医疗和医疗保险的改革进程急需加速与深化,这也是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故此,本届学会就将大学生健康促进、大学生医疗保险、高校社区医疗机构建设等作为研究交流的工作方向。

      1、将大学生健康教育、大学生医疗保障作为学会工作的重点之一
      从本届第一次全会到第五次会议,教育部体卫艺司廖文科副司长、张芯处长就多次强调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将其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快推进和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据初步统计全国近50%的省市统一编写或者再版了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材,并正式出版发行;其中在许多高校,经校医院努力,将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必修或选修课,获得了广大大学生的赞许。
      根据高校大学生心理卫生和传染病流行特点,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心理调研和咨询,以及结核病、乙肝和艾滋病等宣传教育活动,聘请相关专家进校园举办专题讲座和面对面交流,使高校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收效甚佳。特别是在近期H1N1甲流防控宣传方面,汲取了SARS防控工作的经验,关口前移、多途径、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师生员工对甲流的防控有了更及时、更科学的认识,为避免师生恐慌心理、保障高校正常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做出了贡献。
      本会下设的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一直坚持开展心理卫生师资培训、心理健康教材编写、心理测试软件开发,以及推广心理咨询和同伴教育等项工作,为促进高校保健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将高校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医疗安全作为重中之重
      学会充分认识到高校公共卫生工作是高校卫生工作的核心内容,时刻强调这一领域的调研、交流、投入和管理情况。在各省分会的协作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山西省逐级签订了“学校卫生防疫、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等,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明确了其公益性质及定位。
      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群防群控程序和制度,并制定了应对高校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实施办法,使学校、院系、各功能区域和医院既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又有紧密的协作与联系,取得了非常显著的防控效果。尽管今年在国庆60年大典等重大事件的关键时刻,发生了甲流疫情,教育部体卫艺司高度重视,学会也及时了解各省市有关疫情及防控情况,与浙大、清华等高校一起,紧密协商,协助上级部门制定了高校相关防控办法,使高校防控工作井然有序,至今并未出现03年非典防控中出现的恐慌等不利现象,获得北京市的高度赞扬,为校园卫生安全肩负起了应有的责任,做出了贡献。

      3、不断完善高校医疗机构的区域化管理
      高校医疗机构由于其历史的原因,一直处于学校和当地卫生部门双重领导之下,经常在其归属、职能、权利、任务等方面面临比较尴尬的境地,给其工作和发展带来不少的困难与困惑。主要表现为人财物归属学校,大部分经费来自学校,但学校同时认为这部分属于社会保障即所谓后勤工作,学校不愿意与校内其他部门一样同等支持;工作则主要接受卫生部门的领导、监督、分派,同时也接受学校分派的其他相关任务,但在经费和相关利益方面,卫生部门又存在另眼相待的现实。
      为此,学会作为重大议题多次组织各高校医院讨论、交流,鼓励高校医疗机构在现有条件下,针对不同问题积极争取,共性问题联合协作解决,期望大家都能走上合法生存、健康发展的轨道。如北京等省市的一些高校联合起来,在争取高校医院具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格上,据理力争,方法得当,途经有力,为自身的合法权益争得一席之地;同时在争取政府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其中最多的为内蒙古大学将从市政府得到的720万元用于校医院装修改造,湖北地区2007年争取到公共卫生经费170万元等,尽管还不能与政府所属的社区服务中心相提并论,但也能分得一杯羹,走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为了提高高校医疗机构的管理效能,学会于2007年6月1日在北戴河举办了“全国高校医院加强规范管理与引入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培训班”,来自全国各高校医院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参加了会议。管理学专家就ISO9000质量管理、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三大管理体系及其论证程序进行了讲授,让学员详细了解了国际标准化管理在高校医院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二、围绕高校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类调查研究和学术交流
      为了全面掌握全国各高校医疗机构的建设情况,2008年配合教育部体卫艺司完成了“全国普通高校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情况调查”。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时间内及时反映了高校医院工作的现状和重要性,为教育部相关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同时河北、四川等许多分会还组织对本地区高校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进行了系统调研和考评,使各高校间的保健医疗工作有了量化比较,为促进高校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根据历年全国学会学术论文交流分析,其内容涵盖了高校社区卫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医疗安全、医院管理、健康教育、慢病管理、临床观察、心理卫生、医疗改革等诸多领域。论文均取材于高校社区卫生实践,虽不高深,但可信度高、实用性强。这些论文多发表于由教育部主办、西南大学医院负责的本学会刊物《保健医学与实践》,该杂志从2004年底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公开发行刊物以来,已经出版了21期,作为高校医疗保健的学术园地,及时交流了各省市学会的动态、以及全国学会的信息。该杂志坚持奉行质量至上的原则,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和国外图书馆订阅和收录,作为具有保健医学特色的期刊,其影响日益广泛,期望在大家的共同支持下,该期刊能早日进入我国医学核心期刊的行列。

      三、讨论修改了章程和换届改选等问题
      2009年8月初,学会在重庆召开了常务理事会,与会人员根据学会工作实际,对学会的章程个别地方进行了修改,对学会的换届问题等进行了讨论、确定了下一届常务理事会挂靠在南京大学,常务副理事长由南京大学医院朱梅院长担任。会议还对学会换届工作和下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名额分配原则进行了研究。会议初步确定2009年12月份在北京召开2009年中国高校保健医学分会全国年会,并进行换届改选。
      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就本会成立20周年的纪念活动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周密安排。决定就学会20年来的发展历程、重大事项等汇编一份纪念册,并以此为基础制作成图文并茂、声情洋溢的DVD光盘,以志纪念。其中叶树青副秘书长、李英奇副理事长等为此付出良多,我谨代表本届理事会深表感谢。

      四、勤俭办会,团结协作,甘愿奉献
      本会经费来源仅有各省市学会所缴纳的会费,四年来共收缴会费61531.76?元,支出52728.8元,结余8802.96元,支出项目主要为补贴每年年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年会、常务理事会等。四年来,虽不敢言功,但许多同志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为学会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积极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第四届理事会工作规划所规定的任务。这种甘愿奉献的精神是本学会最值得发扬、传承的基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医疗改革的关键时刻、高校医疗机构在短期内仍会处在医改的风口浪尖上,船小风大,更需要我们携手共济,稳中求变,以学会为平台,以上级领导部门为依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精神,为促进高校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为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权益做出更大的努力。
      时至今日,北京大学医院作为本学会的挂靠单位已经整整8个春秋,由于我们的精力、能力、实力有限,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负众望,所幸有体卫艺司廖副司长、张芯处长的多年关怀、指导、理解和支持,所幸有各位副理事长的无私帮助、奉献和包涵,所幸有各位常务理事、理事以及在座所有领导和同仁的不离不弃,待若手足;这些都是我们学会8年来工作、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坚强后盾。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北京大学医院全体同仁向你们——我们最亲密的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北京大学医院将永远张开双臂欢迎大家,莅临指导,携手共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