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文

要闻

主流媒体对高校后勤改革成果展及“农校对接”会议报道

作者:日期:2010-08-02来源:

人民网:

 

鲜活农产品直供高校食堂
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举行
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突出成绩

 

       (记者朱虹)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推进,鲜活农产品将直供高校食堂。记者从今天开幕的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上获悉,农校对接推动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及生产型龙头企业等产销对接,从而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高校原材料流通采购成本。
  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于72729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洽谈会集产品交易、成果展示、高峰论坛、项目招商、合作交流于一体。展区共设千余个展位,展览面积4万平方米。参加本次洽谈会的高校共768所,其中由各省高校后勤研究会推荐参加高校后勤改革十年成果展的高校367所,农业部推荐参加的农业合作社290余家,龙头企业200余家,自愿参加的农业合作社100余家。
  据了解,200911月,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联合下文,在北京等7个高校较为集中的省市,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直供高校食堂试点工作。今年4月教育部与农业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召开本次洽谈会,为有关方面搭建对接平台,更有效地推进农校对接工作。
  鲁昕表示,洽谈会搭建了农校对接供需见面的平台,总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验。高校食堂采取农校对接方式采购农产品,将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它不仅关系到学生食堂的伙食价格,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同时对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国家可追溯源头的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促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建立,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同时举行,各省高校后勤研究会推荐的367所高校参加了成果展。据统计,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普通高校在校生增加了5倍,由360万人增加到2150万人,学生的食宿条件反而有较大程度改善,生均住宿面积由6.62平方米增加到9.17平方米;生均食堂面积由1.28平方米增加到1.33平方米。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以来,高校后勤社会化得以大力推动。十年来,以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行政依法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为目标,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突出成绩,市场机制在高校后勤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后勤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新华网:


我国高校食堂总数过万 每天2800多万师生员工就餐


  (记者张建新)记者从正在天津举行的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0年成果展上获悉,我国高校食堂总数有1万多家,每天有2800多万师生员工就餐,每年营业额超过500多亿元。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逐步成为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近10年来,我国以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行政依法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为目标,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通过改革,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后勤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为保障学生食堂的伙食价格,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2009年11月,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选定北京、天津、吉林等7个省份为试点,通过农校对接,让鲜活农产品能够直接从田间地头走到高等学校食堂。到2011年,试点地区高校食堂里的农产品将要有一半以上直接采购自生产基地。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用学生的话来形容,今天的高校食堂就像小吃一条街,这是10年前读大学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光明日报》:


让高校学生吃得更好更安全


  (记者 刘茜)高校食堂直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签订单,高校食堂采取农校对接方式采购农产品。教育部、农业部有关司局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今天举行。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会上对农校对接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大中小学与农产品加工、生产和销售企业实现对接;希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农业高等教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等单位展开更好的合作;希望这个对接平台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保证为学校食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为了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国务院办公厅自1999年开始,连续四年召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大力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普通高校由360万人增加到2150万人,学生的生均住宿面积由6.62平方米增加到9.17平方米;生均食堂面积由1.28平方米增加到1.33平方米。

 

 

中国广播网:


高校与农企津城聚首 “农校对接”保障高校食品安全


   
(记者刘玉蕾 实习记者刘璐)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727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部领导和天津市领导也出席了会议并讲话。
  鲁昕副部长在讲话中对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来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并阐述了开展农校对接工作的重要意义。鲁昕对农校对接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大中小学与农产品加工、生产和销售企业实现对接;二是希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农业高等教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高校农业科研创新单位展开更好地合作,促进农业商品化生产与农业教育与科研开发相结合;三是希望这个对接平台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保证为学校食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据悉,自去年11月,在北京、天津、吉林、上海等7个高校较为集中的省市率先开展的首批农校对接试点工作初见成效,改变了过去学校食堂自由采购,价格和安全性都难以保障的现状,建立从产地到销售终端可追溯源头的农产品食品安全体系。
  据记者了解,参加本次洽谈会的高校有768所,龙头企业200余家,农业部推荐参加的农业合作社有290余家,自愿参加的农业合作社有100余家。在此次洽谈会,北大荒集团、中粮集团等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与中国高校伙专会举行了签约仪式,搭建起了田间地头学生餐桌的对接平台。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逐步成为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国务院办公厅自1999年至2002年,连续四年召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大力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气候,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改革思路。其目标就是要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行政依法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十年来,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突出成绩。通过改革,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后勤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据统计,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普通高校在校生增加了5倍,由360万人增加到2150万人,而学生的食宿条件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较大程度改善,生均住宿面积由6.62平方米增加到9.17平方米;生均食堂面积由1.28平方米增加到1.33平方米。
  如今,丰富的饭菜品种提供给学生更加营养、安全的食品,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整洁有序的餐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餐环境,当初破旧的校园也变成了美丽、温馨的校园,提供了更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中国教育报》:

 

高校后勤改革十年成果在津展出

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同时举办

 

  (记者 陈宝泉)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暨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今天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鲁昕在讲话中对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来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并阐述了开展农校对接工作的重要意义。鲁昕对农校对接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大中小学校与农产品加工、生产和销售企业实现对接;二是希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农业高等教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高校农业科研创新单位展开更好的合作,促进农业商品化生产与农业教育和科研开发相结合;三是希望这个对接平台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保证为学校食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十年前,在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初期,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四年召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大力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餐饮、住宿管理、卫生等服务组织企业化,原有后勤部门履行准入、监管等新职能,建立起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行政依法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以前长期困扰高校发展的社会办大学还是大学办社会难题被突破,市场机制对高校后勤资源配置发挥作用,高校后勤的保障能力、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从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由360万人增加到2150万人,而学生的生活条件则有较大改善,生均住宿面积由6.62平方米增加到9.17平方米。丰富的饭菜品种更加营养、安全,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整洁有序的宿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环境也更加美丽、温馨,优化了育人环境。

 

《中国青年报》:

 

“农校对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走回头路

 

768所大学的后勤主管与200多家企业、390多家农业合作社的代表坐在一起,按照市场规则正儿八经谈起了生意——以往不可能出现的场面,今天成为现实。
  727,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0年成果展在天津开幕。这场展会对外展示了经过10年改革之后,中国高校后勤系统更加开放、多元、社会化,不再是之前被公认的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部门。
  “农校对接”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新生事物之一。200911,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选定北京、天津、吉林等7个省份为试点,通过“农校对接”,让鲜活农产品直接从田间地头走进高校食堂。
  据悉,到2011年,试点地区高校食堂里的农产品将有一半以上直接采购自生产基地。而且,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可以从餐桌上的一盘土豆开始,追根溯源到土豆产地。
  目前,全国共有1万多家高校食堂,每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每天有2800多万师生员工在食堂就餐。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用学生的话来形容,今天的高校食堂就像“小吃一条街”,没有看不到的食品,也没有想吃而吃不到的食品。这可是10年前的大学生想都不敢想的。
  10年前,我国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一度令人担忧。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逐步成为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1998年高校扩招后,校园里迎来了数量庞大的学生,他们的吃饭和住宿问题愁坏了不少高校。
  199911月,全国高校后勤改革启动,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让高校后勤服务部门的人员、资源及运营工作,逐渐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剥离,增强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999年至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连续4年召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
  改革的成效体现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今天公布的数字上:1998年到2008年,普通高校在校生由360万人增加到2150万人,高校后勤保障条件不降反升,生均住宿面积由662平方米增加到9.17平方米,生均食堂面积由128平方米增加到1.33平方米。与改革前的运行模式相比,全国高校每年节约后勤经费数以百亿元计。

      如今,大学食堂里的厨师及饭菜的来源更加多元,但改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一些高校,因改革而生的“后勤服务集团”,在运行几年后又被取消了。有人指出,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都是公益性的,不能交给重利的市场。
  据中国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分析,当前高校伙食经营实体在体制方面有行政事业型、独立法人企业型、非独立法人模拟企业型以及综合型等多种模式。既有社会餐饮企业进入高校市场,也有高校餐饮实体进入社会,还有进入后因种种原因又退回来等多种情况。一部分人感觉改革前景不明朗,甚至对改革是否会出现倒退产生疑问。
  教育部的表态侧面回应了上述疑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今天表示,希望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不仅成为农产品采购的平台,也能够成为推动高校后勤改革的平台。
  今年6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在关于后勤改革的一次会议上说,既然从实践来看后勤改革非常成功,为什么还有人持否定或怀疑态度?一种可能是没有从宏观全局去考虑问题,仅从了解到的局部情况作判断,也有可能是没有进行历史对比,只从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出发作判断。
  朱宝铜还指出,后勤系统虽然已不再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兼后勤集团总经理黎玖高认为,目前亟需打破高校学生食堂长期形成的封闭运行、小本经营、信息不畅、分散采购的传统习惯,促进后勤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关于“象牙塔”内柴米油盐的问题,今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提法让多高校“后勤人”印象深刻。接受采访时,不少人不约而同地对记者强调了这句话:“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他们认为,这是对10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种肯定,也是一个明确的表态:高校后勤改革不会走回头路。

 

 

《科技日报》:


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举行


  (记者 赵凤华)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于今天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就农校对接工作提出三点希望。
  鲁昕说,一是希望大中小学与农产品加工、生产和销售企业实现对接;二是希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农业高等教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高校农业科研创新单位展开更好地合作,促进农业商品化生产与农业教育与科研开发相结合;三是希望这个对接平台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保证为学校食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据主办方介绍,参加本次洽谈会的高校共有768所,由各省高校后勤研究会推荐参加高校后勤改革十年成果展的高校有367所;农业部推荐参加的农业合作社有290余家,龙头企业200余家,自愿参加的农业合作社有100余家。会上,有多家企业、农业合作社与高校达成意向,为高校后勤直供产品。

 

 《农民日报》:

 

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举办

 

  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0年成果展72729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对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0年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通过改革,市场机制在高校后勤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有效促进了后勤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768所高校和农业部推荐的290多家专业合作社以及200多家龙头企业参加洽谈会,367所由各省高校后勤研究会推荐的高校参加成果展。

  对于农校对接工作,鲁昕说,一是希望大中小学与农产品加工、生产和销售企业实现对接;二是希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农业高等教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高校农业科研创新单位展开更好的合作,促进农业商品化生产和农业教育与科研开发相结合;三是希望这个对接平台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保证为学校食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中国改革报》:


高校后勤改革每年节约财政经费数百亿


   
(本报记者 任丽梅)日前,记者从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上获悉,高校后勤改革后的运行模式与改革前的运行模式相比,全国高校每年节约后勤经费达数百亿元。
     
据介绍,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逐步成为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国务院办公厅自1999~2002年,连续四年召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大力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目前,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在后勤方面建立起“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行政依法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10年来,通过改革,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后勤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据统计,1998~200810年间,普通高校在校生增加了5倍,由360万人增加到2150万人,而学生的食宿条件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较大程度改善,生均住宿面积由6.62平方米增加到9.17平方米;生均食堂面积由1.28平方米增加到1.33平方米。如今,学校食堂丰富的饭菜品种不但提供给学生更加营养、安全的食品,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整洁有序的学生公寓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休息环境。当初破旧的校园也变成了美丽、温馨的校园,提供了更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人民政协报》:

 

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在天津召开


 
 (记者 张宁锐)由教育部、农业部等部门联合举行的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近日在天津举行。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开幕式讲话中表示,希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农业高等教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高校农业科研创新单位展开更好的合作,促进农业商品化生产与农业教育和科研开发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