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管理分会秘书长 黎玖高
2010年4月1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了第十届理事会。新一届分会秘书处也随之由浙江搬迁至北京。在将近8个月的时间里,新一届秘书处在以胡征宇为秘书长的上一届秘书处的卓越工作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边学习、边实践,继承和发扬分会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创新,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高校后勤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推进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着力《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2010年工作要点》的实施,积极推动分会组织建设、理论研究、业务拓展、规范化管理等工作。
一、夯实基础、建章立制,提高秘书处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保障分会工作有效开展。
1、建立分会工作会议制度,提高分会秘书处的执行力。工作会议由教育部主管部门领导、由分会理事长、秘书长和驻京的副秘书长参加,根据工作的需要还邀请相关人员列席,一般每月一次。工作会议的任务是沟通信息,了解进度、研究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同时也对重大事项做出集体决策。
2、建立专业化、效能型工作机构,为向行业协会工作班子转型过渡奠定基础。根据工作的需要,分会秘书处初步设立了办公室、会员服务中心、信息宣传中心、发展研究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事业拓展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职能部门,并逐步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
3、加强“两刊一站”的建设,整合媒体资源,增强宣传效果。一是进一步增强《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在新闻宣传方面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二是以《中国高校后勤通讯》为基础,整合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主办的《中国高校后勤信息》,创办《高校后勤参考》, 并准备在2011年1月正式出刊;三是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后勤研究》的管理,明确办刊原则,全力支持编辑部提高办刊质量,扩大杂志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努力推进《高校后勤研究》进入核心期刊行列。
4、启动高校后勤信息库的建设。建立有效的高校后勤信息收集、整理体系,全面掌握全国高校后勤系统的各类资源主信息,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为有关组织机构开展活动提供服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第十届理事会通讯录》业已编成印发。
5、规范会费收缴工作,增强会费的使用效益。根据《后勤管理分会会费管理办法》,6月,秘书处下发了《关于2010年后勤管理分会会费的收缴通知》,承蒙各省、市研究会(协会)的大力支持,今年会费收缴工作有很大进展。
二、把握高校后勤发展脉搏,积极发挥政府参谋助手作用。
1、认真开展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下达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规划建设研究”。4月8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下发《关于下达“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规划建设研究”课题的通知》,成立以黎玖高为组长的专项课题组,课题组办公室设在分会秘书处。6月,课题组下达立项分课题申报立项通知,共有34项课题申请。7月,中央教科所接受发展规划司委托,参与课题组起草“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4月份以来,课题组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两次课题研讨会,还组织专家分赴各地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形成《后勤规划纲要(草案)》后勤版、教科版两个版本。10月28日,分会在苏州大学召开专家咨询会,就《后勤规划纲要(草案)》两个版本征求意见。现在,已经形成《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争取在年底前正式提交教育部主管部门审定。
2、组织专项工作研讨会和专题调研,为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做好政策参谋工作。9月10日,受发展规划司的委托,召集北京高校后勤负责人召开高校伙食工作专题研讨会,并且就《关于建立高等学校学生食堂长效运行机制的意见》组织专题调研和广泛的征求意见,为当前高校伙食稳定问题出谋划策,为政府制定政策做好咨询。
三、围绕国家政策,突出工作重点,拓展后勤工作新领域。
1、进一步加快“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申请注册工作。成立教育后勤协会是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内容之一,分会秘书处责成专人负责协会的申办工作,现已将全部申请材料准备完成,并上报于教育部相关部门,目前正在审核过程中。
2、大力推进高校节能工作。6月13日,分会与国家节能中心联合开展了“节能攻坚——高校行动启动仪式暨全国高校节能联盟成立大会”。为进一步完善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的组织建设, 9月18日,分会在天津大学召开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组织建设研讨会。10月14日,在重庆召开了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第一次会员大会,10月15日,召开2010年节约型校园建设推进工作交流会。
根据国家节能主管部门的建议,高校节能联盟将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即每个参与高校在本校建设十项节能工程;在全国建立百所节能示范高校;在全国组织千个绿色节能环保为主题的师生团队;在全国培养万名节能管理人员,系统推进高校节能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整合高校资源,加强校际协作,打造高校节能工作交流平台,有力促进“绿色大学”的建设。
3、积极配合教育部、农业部开展“农校对接”工作。“农校对接”是党和国家为促进农业发展和保障高校伙食安全提出的重要举措。利用“农校对接”这样一种模式,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高校伙食采购成本,确保农产品进入高校的质量和安全。“农校对接”本身是一种探索性工作。具体的推进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5月1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农校对接”新闻发布会。7月27日——29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全国首届“农校对接”洽谈会。
四、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积极支持各专业部的活动,加强分会与各省市区研究会(协会)的沟通与交流。
5月22日—23日,在扬州召开“全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推进工作(2010)交流研讨年会”。7月31日—8月2日,在苏州召开“全国高校幼儿园改革发展模式选择与规划交流研讨会”。8月6日,在兰州召开“全国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暑期研修班”。
今年12月份分会还将与有关部门举办首届能源管理师培训班,召开“人力资源管理与队伍建设研讨会”。
此外,分会还派人参加了思政部举办的“全国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专业部主任扩大会议”以及伙专部在新疆召开的“2010年中国高校伙食改革与发展论坛”。
为进一步加强与各省市区后勤研究会(协会)以及各高校的交流,分会积极参与各省市后勤系统的各项活动。先后派人参加了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安徽省等省市的后勤改革十周年纪念活动,参加了山东省后勤研究会年会及表彰大会等会议。
2011年,后勤管理分会秘书处将继续秉承分会的办会宗旨,认清形势,把握方向,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启动实施为契机,以推进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为目标,研究和探索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的途径,进一步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强化后勤保障能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平安后勤、质量后勤、科技后勤、绿色后勤和人文后勤的建设,努力开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局面。
一、结合当前高校后勤形势,继续推进高校后勤面临的重大问题和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努力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提供对改进工作的设想。继续努力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深入研究高校后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重点研究和解决当前高校后勤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高校后勤事业的科学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快推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注册成立工作。争取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力争在2011年年内完成成立工作。同时进一步研究后勤行业组织的职能和任务,稳步推进分会从学术团体向行业组织的转型。
三、进一步加强各专业部的规范化建设,增强各专业部活力,合力打造后勤分会的整体形象。第一,进一步强化分会秘书处对各专业部工作的“指导、协调、管理、服务”职能,为各专业部的工作搭建行业发展平台。第二,加大对专业部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专业部策划和组织效果好、影响大、层次高、专业性强的活动。第三,进一步规范专业部的组织建设,提高专业部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第四,积极协调和组织好专业部的各项活动,有机整合后勤分会的资源,发挥分会的整体优势,提高分会活动的层次、品位。
四、大力加强“两刊一站”建设。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组织管理。整合优质资源,调动积极因素。创新办刊、办网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办刊质量和效益,形成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两刊一站”作为学术载体、沟通平台、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
五、加快学习型后勤组织的建设。第一,建立学习型网站,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为广大后勤干部员工提供学习、研究、交流的平台。第二,组织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与中央党校、教育行政学院等联合,面向高校后勤总经理、后勤处长、相关后勤企业负责人等人员,开展专项培训,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高校后勤干部队伍的素质。第三,加强与知名院校、专门培训机构等合作,建立高校后勤技术培训基地,为后勤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促进后勤员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六、积极推动高校节能工作。分会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央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以促进高校节能工作的有力开展。第一,以全国高校节能联盟为抓手,积极做好“十百千万工程”的宣传与推进工作。第二,设立节能工作专业部,为各高校节能工作的推进和节能工作的交流提供平台。第三,支持和鼓励各省市区高校后勤研究会(协会)成立节能专业机构,加强节能工作的研究、交流、协作、推广,在分会的统一协调下,积极开展工作。
七、稳步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成立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委员会,制定完善高校后勤信息化系统技术标准,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工作,建设后勤信息化支撑和服务平台,为建设科技后勤奠定基础。
八、继续开展“农校对接”工作。积极协助国家主管部门,开展“农校对接”的研究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农校对接实践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汲取经验、发现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开展农校对接工作的交流和研讨活动,积极探索农校对接的发展方向、发展途径以及发展方式。争取中央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强与各试点省份的交流与合作,在探索与研讨中不断积累经验。
九、加大后勤领域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的研究工作,促进高校后勤标准化建设。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升行业服务质量,积极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
十、开展与社会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第一,逐步建立与知名企业、后勤相关产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后勤事业的发展开辟更大的空间。第二,建立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高等院校和后勤行业组织的友好关系,加强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2010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