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社区文化,学生社区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的重要空间。学生社区在开展思政教育、丰富学生课余文化、实现学生“三自作用”、保障正常学习和生活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区文化建设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
我校学工部门、后勤总公司把握学校发展节奏,充分结合我校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新思路,提出了“建设一流社区文化”的工作思路。
一、制定“一流社区文化建设”规划
(一)启动推进阶段:通过问卷、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建立自主运作的学生组织和制度框架。
1.前期调研,起草工作方案,制定征求意见稿。
2.由校学工部门和后勤发展总公司共同召集,组织召开一流社区文化建设研讨会,征求各分团委和学生意见。
3.依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建立学生社区文化中心,搭建制度框架。
4.对第一批进入公寓的社团进行筛选,提出具体工作方案。
(二)深化建设阶段: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依托于学生社区文化中心全面铺开工作,在工作中反馈提高。
1.学生社区文化中心开始运作,履行相应职能,组织开展公寓装饰、布置等相应工作,开展公寓社团结对子等活动。
2.社区活动中心和各精品社团工作室正式启用,社团进公寓全面运作,利用文化休闲广场等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3.中期反馈调研,立足于学生角度,充分反应一流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4.召开岁末座谈会,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着眼未来,修订工作方案。
(三)总结提炼阶段:进一步探索长效机制,完成各场地的建设工作,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形成品牌活动。
1.根据工作情况,对学生社区文化中心的机构进行适当调整,完善制度建设。
2.对第一批进入公寓的社团进行考核,优胜劣汰,挑选第二批进入公寓的社团。
3.对各活动场地进行再建设,尤其是小型户外场地,进行更名或挂牌工作,提高活动点知名度。
4.对各项活动进行评比,评选品牌活动,开创精品化道路。
二、完善一流社区文化建设的载体
一流的文化需要一流的载体,而社团文化和社区一样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高校师生的认可和重视。我校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社团的特点和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之后,提出以下具体内容:
(一)开辟社区文化广场。充分利用生活区场地,发挥学生社团灵活的优势,将二期食堂广场建设成社团活动为主、展示为辅的、高人气活动场所。以申报制和申请制结合的形式定期邀请社团开展一些以表演和展示为主的活动,如戏曲表演等。
(二)建立精品社团工作室。我校社团总数庞大,社团类型齐全,经过多年的经营,在它们之中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代表。为了将优秀的社团引入到社区当中,计划在社区中建立精品社团工作室。这些组织在社区中主要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展示活动为主,同学可以近距离接触到这些优秀组织,并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这同样是为营造一流的社区文化添砖加瓦。
(三)设立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一流的社区文化要有一流的工作机制与之配套,即成立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大学生群体正在逐步成长为接触社会和适应社会的社会人,其在生活中常常期望更大的主动权和独立性,他们热切地期待参与到学校的工作中去。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计划成立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它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三自作用”的自治组织,具体负责本项工作的推进,负责管理社区活动中心、精品社团工作室以及社区文化广场的管理工作。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除了要发挥社团的重要作用外,还要重点抓好其他载体的建设:
1.借助宣传手段提高社区环境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含量。①制作名人名言报;②开辟社区报刊、阅览室、自修室;③开设社区文化宣传专栏;④宿舍文明标语征集与张贴;⑤开辟读书角。
2.提升社区文化活动品位,实现社区文化育人的目标。①成立读书会;②成立英语角;③编发《伴你成长》学生指导手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对大学生活及人生做出合理的自我设计;④举办书画及艺术设计作品展;⑤开展讲座、研讨、交流活动,⑥举行一年一度的社区文化节,加强沟通和交流。
3.开展社区第二课堂,营造高雅社区文化氛围。社区第二课堂内容涉及政治社会化教育、人文知识教育、职业生活规划教育、个性发展教育、心理健康与行为健康教育、安全风险防范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力求形式多元化。
三、一流社区文化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探索
(一)管理机构的正式成立
为使本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特成立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由校领导,校学生处、校团委、校后勤发展总公司老师以及校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校学生生活自律委员会主席组成,下设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中除主任、主任助理外,还设有项目审批组、策划组、公关组、宣传组、编辑组5个小组,其职能分别如下:
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面指导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由学校相关部门指导教师担任。
办公室主任助理:负责全面执行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由校社联副主席担任。
项目审批组:负责管理社区活动中心和社区文化广场等活动场地及器械的使用权限。
策划组:负责指导社区活动中心和社区文化广场等活动场地中活动的具体开展,负责协调各精品社团工作室的工作。
公关组:负责与学校其他部门和其他学生组织的沟通工作,负责社区活动中心和社区广场大型活动的社会赞助事宜。
宣传组:负责学生社区的宣传事宜,利用海报、横幅等传统媒介扩大学生社区的影响。
编辑组:负责学生社区的文字编辑和摄影工作。
(二)精品社团工作室正式启用
通过第一阶段的发动和筛选,精品社团工作室已经在社团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并且初步筛选出一部分比较优秀且有代表性的社团,随后将面向全校社团开展招标活动,以竞标的竞争方式挑选出首批进驻的社团。
精品社团工作室启动初期,先引进以下八个精品社团:
1.大学生艺术团:进驻社区以后,将为活跃社区文化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主要分为三块内容:日常训练、活动室开放日和以舞会友。一方面锻炼队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可以服务于社区文化的建设;以舞会友主要面向全校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也为各个队员提供一个和大家交流的空间。
2.繁星文学社。进驻学生公寓后,将面向广大文学爱好者展开一系列的文学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日益活跃的文学氛围。繁星文学系列沙龙目的在于增强文学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并为之提供一个畅谈文学,共聊人生的平台,把社团活动室办成社员们温暖的家,心灵的栖息地。
3.陶行知理论研究会。校陶研会进驻社区后,将结合社区文化和陶研文化,一如既往地为广大同学以及社区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
4.文明礼仪队“霓裳”工作室。“霓裳”工作室的成立将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的生活情趣,提升校园人本品质,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5.心理健康协会。进驻公寓后主要开展朋辈互助活动和宣泄心情活动。朋辈互助活动每次联络约20位同学开展朋辈活动,每次活动的主题均不同;宣泄心情活动则若有同学心情郁闷,可以到心情坊(女生)或心畅室(男生)进行发泄。
6.研究生会智学社。进驻公寓后将举办研究生学术沙龙、举办研究生教育科研活动、研究生生活服务、就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7.阳光体育俱乐部。进驻学生公寓后,俱乐部将面向广大体育活动爱好者组织各类活动如CSB 3v3-校园街头篮球赛、“社团进公寓”乒乓球联赛、阳光健身俱乐部等。
8.叶帆戏曲社。进驻公寓后将组织戏曲观摩会、戏曲交流会、戏曲排演、戏曲联欢会等。
(三)社区文化广场建设完成
为更好地服务同学,建设社区文化,后勤发展总公司还专门为社区文化广场配备了一套移动式的可拆卸舞台。舞台台面高0.8m,长9.76m,高6.1m,总面积达59.54㎡,由折叠式的拼装板组合拼装而成,为我们学生社区的大型舞台表演提供了保障,也为办公室对舞台的移动,拆卸和保管工作带来了便利。此外,舞台还具备一个可布置的舞台背景和演出背景架,主要用于活动演出等的背景布置和灯光音响等设备的固定。
可移动的折叠式舞台作为承载学生社区文化的重要基地,可用于社团的活动展示和专场演出,也可用于组织演唱会等活动,与此同时,学生社区也会组织文化节和活动月来集中展示社区文化。
为使社区文化广场合理有序地进行利用,也方便协调社团活动的展示,社区文化广场的使用采用申请制和申报制的形式进行利用。首先,需要使用文化广场的社团要向办公室递交申请使用的材料;经项目审批组初步审核后交由主任助理审批;主任助理审定通过后社团可以在场地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社团要将场地整理干净,恢复原貌。
目前,我们的社区文化建设已经完成了一定任务,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努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拓宽理念,凝练文化,形成特色,塑造师大住宿新品牌。争取把大学生生活社区打造成学生的“生活乐园”和“第二课堂”,形成一流的社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