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文

要闻

“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作者:日期:2011-05-03来源: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

 

 

      2011年4月20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上海召开“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研讨会,通报各试点省市工作进展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并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校对接”工作进行了商讨。本次会议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承办,上海市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

 

秘书长黎玖高致辞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刘昌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副行长吕家进,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秘书长黎玖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秘书长蒋红,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农业部政策法规司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主持。
      2009年11月,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湖南、重庆、陕西等七个高校较为集中的省市,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直供高校食堂试点工作。两年来,各试点省市按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实现“农校对接”的有效机制、模式和政策措施,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进行。

 

市教委秘书长蒋红致辞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秘书长蒋红致欢迎词并表示,上海“农校对接”工作进展顺利,上海高校后勤配货管理中心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完善,通过与现代化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对接,实现了统一订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监管和统一结算,初步构建了“农校对接”平台,在规模效益、增强市场调控、保证食品卫生和安全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成效。配送量占到了上海高校需求量的35%左右,每天有200多吨的食用农产品集中配送到上海各高校,成为上海高校食堂农产品供应名副其实的主渠道。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后勤处主任科员李异军在发言中表示,北京高校联合采购中心坚持深化高校联合采购工作,总结历次招标大会经验,把“一年两次的集中采购”变为“按商品批次单品招标”,并与北京市教委、质检、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严格实行合格供应商准入制度,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和价格公平;通过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学生代表现场监督,实行招标现场校企不见面,高校现场查看样品投标的方式,确保物美价廉和阳光廉政。
      天津、重庆、吉林、湖南等试点省市也介绍了各自开展“农校对接”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宋德民副司长充分肯定了上海在农校对接工作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农校对接工作是高校食堂原材料提供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减少食堂原材料采购的中间环节,从而降低成本,保证食品安全,是建立高校食堂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校对接”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是在原来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由政府主导,国家统一顶层设计,统一制度设计,把原来的很多种方式纳入到农校对接体制中,按照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重新审视后勤制度体系建设。“农校对接”工作刚刚起步,开局良好,任重道远。要充分认识农校对接工作的重要意义,清醒认识目前取得的成绩。此项工作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后勤改革的重要载体,推动学校后勤改革持续发展。

 


      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农校对接”办公室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与宝山区城市工业管委会举行了签约仪式。
      “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各省市提供了一个分享和了解“农校对接”工作最新进展的信息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深化开展。“农校对接”工作一头连着学生餐桌,一头连着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不但有效减少农产品采购的中间环节,保证学校食堂价格的相对稳定,还要求建立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可追溯源头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让学生吃得便宜,吃得放心。同时,开展“农校对接”有利于促进农民订单式生产,提升农民标准化种植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