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山东大学改革创新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作者:日期:2011-05-27来源:

 

  山东大学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教学科研,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创新体制机制、依法规范监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效益、维护学校权益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非经营性资产的条件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经营性资产运营发展态势良好。
  ——创新管理体制,构建起全方位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山东大学深刻把握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探索适应学校发展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全力构建起符合国有资产管理规律,具有山大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系。山东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和体制架构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在财政部召开的“全国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上作了重点发言。
  一是对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实施统一管理。对非经营性资产监管,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构建了“学校国资委→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单位”三层次的分级监管架构。对经营性资产监管,学校明确了“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建立了国资委对学校直接出资企业的监管架构,形成覆盖全校企业的经营性资产监管体系。二是根据国有资产属性不同,建立起了“大国资”的管理体制。在“大国资”的管理体制架构下,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先后修订完善了《山东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山东大学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山东大学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山东大学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形成了涵盖各类资产,从资产配置、使用到处置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框架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逐步改变了国有资产管理覆盖不够全面、资产管理部门边界职责不够清晰、管理不够规范、监管不力且部分资产存在交叉管理或管理盲区的现象,形成了“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管有力”的国有资产运行机制。
  ——非经营性资产的条件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为缓解学校空间资源不足的矛盾,山东大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拓展外部资源,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按照保教学、保科研,优先考虑杰出人才、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用房需求的原则,全力增强空间资源的条件支撑作用,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是开展全校范围的公房普查,深入掌握全校公房使用状况。经过摸查,基本查清了公房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公房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公房配置能力,挖掘使用潜力,充分发挥公房使用效益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组织实施了全校空间资源的整合,有力支持了学校中心工作。山东大学结合知新楼等新建建筑物的启用,先后对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千佛山校区、兴隆山校区等校区空间资源进行了大范围调整和有效整合。仅2010年就为教学科研新增了24万平方米的发展空间,调整了20余万平方米用于教学科研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经营性资产发展态势良好。近几年,学校国资委着重加强经营性资产监管,逐步健全经营性资产监管体制,积极推进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经营性资产运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是采取了一系列战略调整及创新改革措施。通过资产重组、公司改制、清理整顿等方式,防范和减少了学校的经济与法律风险,逐步优化校办企业的资产结构;二是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升校办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整体实力快速增长,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学校投资收益,经充分调研论证,2010年5月,学校成立了山东山大附属生殖医院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后,学校的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调整为在学校国资委的统一领导和监管下,由产业集团、后勤服务公司、出版社、机械厂、口腔医院和山东山大附属生殖医院有限公司等学校直接投资的六家一级企业进行运营。从上缴学校的利润来看,校办企业2010年上缴学校利润2236万元,较2009年增加1236万元,增长123.6%。其中,产业集团上缴1616万元,较2009年增加616万元,增长61.6%。2010年5月新成立的山东山大生殖医院上缴学校利润620万元,占整体增长幅度的62%。对比2008年度至2010年度校办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数据,归属学校的净资产同比增加2911.7万元,增长5.5%,净资产收益率10.5%,总资产报酬率10.3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5.44%,基本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校办企业对学校的投资回报逐年增加,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