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是各级政府着力破解的难题。
从2010年4月开始,重庆探索建立以“校园民警”为主体的校园安全保卫体系。截至目前,全市42个区县公安机关均成立了校园安保支(大)队,5566名校园民警奋战在维护校园安全第一线。
护卫校园,校警登场。重庆试水中小学幼儿园新型警务体制和勤务机制。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的中心。学生安全问题,是最让人牵挂的人身安全问题。2010年上半年,发生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周边的恶性案件,引起了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整治校园安全,为孩子们撑起强有力的保护伞成为社会的新期待。
2010年4月29日,在公安部专题电视电话会议后,重庆市公安局召开“重庆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在会上,重庆市公安局党委当即制定了紧急应对措施,包括:成立专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管控、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整治、开展重点人头排查管理、开展涉校涉生未破刑事案件梳理侦办,将校园及周边纳入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启动问责机制,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落实治安管控责任,确保校园安全。
翌日清晨,当家长们再次送孩子上学时,街道上、校园里,一张严密的防护网已经“铺天盖地”。这是因为按会议要求立刻行动以来,在学生上学的高峰来临之前,所有涉及的民警必须到位,尤其是在全市的学校周边必须实现“三见”——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
随后的几天,“校警”开始被提上议程。2010年5月2日,重庆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立军再次召开专题行政办公会议,提出构建以“校园民警”为主体的校园安全保卫体系的思路。
5月3日,作为先行试点,校园安全保卫支队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挂牌成立。次日,一支由120名校警和200名保安组成的校园安全保卫队伍,进驻辖区100所中小学开展工作。
5月5日,重庆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了市公安局提出的关于建立校园新型警务体制的报告。5月8日,重庆市委召开第101次常委会议,作出“建立中小学幼儿园新型警务体制和勤务机制的决定”。重庆校警正式登场!
重拾警服,挥洒余热。1993名老民警成为校园安保主力军。
“田警官,您辛苦了!”“田爷爷,谢谢您!”……走进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的校警办公室,迎面就看到贴满了五颜六色彩纸的玻璃墙,上面是孩子们稚嫩的字迹,表达着对该校校警田亚军的敬意和爱戴。今年58岁的田亚军是一名有着30年警龄的高级警官,去年5月,他作为全市第一批上岗的校警来到这所小学,一年多来风雨无阻,尽心尽责守护着校园安全。
莫道桑榆晚,夕阳无限好,像田亚军这样年过半百的校警,在重庆有很多。
重庆有万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型警务机制急需大量的校警,而重庆市本身一直处于警力不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重庆市公安局不等不靠、自身挖潜,决定从全市公安机关改非、二线、退休民警中选调和返聘一批民警。
截至目前,1993名老民警放弃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将自己的余热奉献给新型校园警务体制建设。
“过去我在部队院校当教员,转业后又在警院任教员。现在当校警,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教员,我热爱这项工作,我特别希望能够让娃娃们在安全和谐的环境里安心学习、茁壮成长。”对“江北区行知小学校警”这个头衔,曾任重庆市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正处级侦察员的钟国银有着特殊的感情。
钟国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乘车近1个小时,再步行半个小时,于7点半前赶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工作。带领保安人员守护师生进入校门后,又立即对校园及周边开展巡逻排查,当发现学校操场护栏较低,外边的人轻易就能进入学校时,他立即向学校领导汇报并提出建议,校园的护栏很快就得到了修整。当学校门口的垃圾长时间没人清除时,他又带领保安,大干3天,彻底清除了垃圾,并且将校园门口长期闲置的大鱼缸进行了清洗,放上水,养上了鱼和小乌龟,使之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放学护送师生离校后,他总要到学校电工房、电脑室等重要区域检查一遍,回到家时,常常是晚上9点以后。
“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本该在家享清福的,是对孩子们的责任心让他们又担起了重任。”重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队长郭金严说,“这些校警都有着几十年的从警经历,具备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和业务技能,无需培训就能上岗,优势非常明显。”
“校警不仅负责治安监控、巡逻防卫,而且对学校加强校舍安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防范等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有时还给学生和家长上安全教育课,真是给我们帮了大忙。”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长肖方明说。
在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的同时,重庆各区校园安全保卫支(大)队和广大校警还十分注重与学校保卫部门的配合,同时加强对校园保安人员及护校队的培训辅导。
目前,重庆市共投入校园安保力量8.82万人,其中校园安全保卫支(大)队民警345人,派驻校园民警5566人,保卫干部9811人,校园保安2.8万人、护校队员4.57万人,从而构建起“五位一体”校园安全保卫体系,并推进该体系真正发挥作用。
超常举措,守卫平安。自2010年5月以来,校园内未发生重特大案件、事故。
2010年5月,从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副院长退休的喻春瑶,开始了在南岸区南坪区实验小学英趣幼儿园的返聘校警工作。日子一天天过去,在孩子们口中,喻春瑶成为“警察婆婆”。每天中午,孩子们都是在“警察婆婆”绘声绘色的警察故事中甜甜睡去。“孩子们就似我的孙子,我苦点、累点没啥,只要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我的老年时光就没有白过。”谈起自己的新角色,喻春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2010年末,因工作需要,组织决定将这位“警察婆婆”调往辅仁中学。英趣幼儿园的师生们在获悉此消息后,特别的不舍。“既然孩子们离不开我,两所学校干脆都交给我试试吧!”67岁的喻春瑶主动请战。从此,喻春瑶便往返于两校之间,为两个学校的孩子们带来安宁和快乐。
今天,像喻春瑶这样的“一警多校、区域联勤”在一些区域逐渐成为常态。截至目前,重庆市公安局在完成了100人以上中小学幼儿园“一校配备一名专职保卫干部、两名保安”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灵活采取“一校一警”和“一警多校、区域联勤”方式,向学校派驻校警,确保校园安保力量的充实。
同时,郭金严介绍,为了确保校警发挥实效,重庆市公安局重磅推出“两条铁规”,即“在上学、放学时段将中小学、幼儿园作为交巡警巡逻的必到点”、“对正在发生的针对学生和幼儿暴力行凶行为,可依法当场使用武器”。自2011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派驻校园警察,保证校园安全”,将校园安保上升到法规层面。
重庆的校警改革带来了显著成效,自2010年5月以来,重庆市校园内刑事案件立案2435起,同比下降41.6%;查处涉校涉生治安案件2886件,同比下降62.8%。同时,取缔211家校园周边网吧、电玩厅,清理17.82万户校园周边出租房屋和58.1万人暂住人口。排查列管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602人、高危人员2286人,调解涉校涉生矛盾纠纷4278起,校园内未发生重特大案件、事故,学校、家长安全感极大增强,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