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一椅,一台电脑,一个身影······
记者来到后勤集团办公室的时候,林老师正在电脑前忙碌着,手里拿着下午开会要用的报表,认真得核对着电脑上的数据。直到记者喊了一声老师,他才回过神来热情地邀请大家坐下,连连地抱歉:“不好意思,能不能再等我两分钟,下午有个会要开,赶着把表统计出来。”这就是林老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说起林浩伟老师,自2001年起毕业于淮南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前身)后便留校在后勤集团工作,这一呆便是11年,他不仅是优秀共产党员,还是办公室主任和担任五年的党支部书记。可他坦言,当初选择留校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后勤集团这个地方,更不用说了解它的具体概念——究竟是做什么工作,有哪些部门。他对此可以算得上是一无所知。“尽管当初有一段时间很迷茫,但是自己都坚持下来了,遇到不懂的就请教别人,有时候自己也钻研思考,怎么才能把工作做好。”在这11年里,林老师先后在后勤的不同部门工作,最初是在总务中心,之后又相继在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图书馆物业办、宜园小区物业办、楼宇管理中心等工作,最后被调到了后勤集团办公室,据同一办公室的吴怀胜老师说:林主任为人很亲切,我们在一块工作有七、八年了,他经常加班加点,早出晚归,任劳任怨。”工作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林老师在此倾注了多少心血,投入了多少情感,是别人无法深入体会的。他说,“既然当初我选择留下来,我就要对它负责,就要把最小的事、最基本的工作做好。”他常常这样鞭策自己。
林老师把这次获得“青年岗位能手”的称号当成是对自己工作的再一次肯定,他每天都想着怎样才能把工作——就只是这么一份普通的工作做好。他希望自己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也能带动别人这样做,也只有自身树立起好榜样才能感染周围的人。在工作上能够被学校认可、被领导认可、被大家认可,林老师心里很高兴,同时也激励了他以后在工作中更有动力、更有冲劲。办公室的高静老师告诉记者:“他是一个勤奋踏实的人,大事小事都是自己在亲力亲为,人很亲和,没有领导的架子,办事能力也很强。我们都喜欢和他一起工作。”
后勤工作点多面广,繁而杂,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落实、处理。在采访的过程中,办公室的电话时不时响起,他说:“及时受理师生的来电来访也是我的工作内容之一。”其实很多人都不了解后勤工作,说到这个的时候,林老师显得有些落寞,很多学生都认为后勤集团办事没有效率,年年反映,年年一尘不变,反映的情况很少有落实。但事实上后勤集团每件事都积极面对仔细分析研究寻求解决办法,有些问题看起来琐碎,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林老师坦言,今年的“优质服务年”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能,如果在职责范围内,都会尽量为学生办到,绝对不会有半点拖拉,即使不是职责范围内的也会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例如前些日子有个宿舍打电话来报修,后勤集团很便快派人解决了问题。但是有些问题确实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据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10-1班的裴佳明同学反应,他自己是校篮球队队员,喜欢中午在操场打球,但是很多同学要求中午关闭操场,因为操场和宿舍楼仅隔一条小道,那些中午打篮球的人就会影响中午休息的同学,可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他以后去哪里打球呢。所以有些问题后勤集团也一直在讨论研究,尽量想出更好的措施替同学们排忧解难。集团办公室有他们的公开承诺,请示报告当天处理,急件更是当时就办理。文件找不到就会耽误事情,“我们要保证每个来电都能接到,每一件事都要及时处理。”
在2007和2010年,林老师有机会调出后勤集团并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可是他毅然拒绝了,他说:“我在这儿干了11年,虽然220多后勤同事中有很多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有些甚至只是小学毕业,但是他们人都很朴实、豪爽,重情重义,都是愿意踏踏实实努力辛勤工作的人,和他们交流相处很愉快,现在已经舍不得离开了。” “后勤工作不容易,想做好就更难,但我们在不断努力,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说完,林老师就憨憨地笑了,在他的笑容里记者仿佛看到了他想把工作做好的决心,和他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去年他所在党支部被评为校“先进党支部”,他本人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
这样一个对工作充满热忱的人,但在说起女儿的时候却显得有些惭愧,“女儿今年下半年都上小学了,可我却没有很多时间陪她,她常常抱怨爸爸忙,不陪她。每次听到她这样说,我心里都很难过,我想等我有时间了,我一定要好好陪陪她,给她讲故事。”由于林老师每天都坚持很早去工作,因此女儿也成了每天去学校最早的孩子。
林老师总是强调自己的工作很平凡,他只是想把这简单的工作做好。可就是在这一份普通中坚持下来的精神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愿这份精神始终如磐石再无转移。记者衷心祝愿林浩伟老师在工作中能够再创佳绩,能够带领他的团队再创辉煌,为学校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