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瞭望》: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年倒掉食物可养活约1000万人

作者:日期:2013-01-07来源:

 

  保守推算,我国2007年至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的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
  “没有吃过的馒头、整条的鱼、密封完好的肉制品,还有成包的麦面等等,什么都有。”张顺芳(化名)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每天看到那么多食物被当成垃圾扔掉,心里确实不好受。”
  现年50岁的张顺芳,是北京市大兴区的一名环卫工人,主要负责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
  在北京市大兴区某小区,张顺芳每天早晨七点左右开始工作,此时她身后时常会跟着一两只欢快的流浪狗。“我翻到一些被扔掉的食物,就会挑选一些好的给它们吃,它们对我都已不认生了。”张顺芳说。
  这仅是浪费粮食的一个缩影。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郑楚光曾表示:“我国粮食浪费现象惊人,估算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浪费粮食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而且处理食品垃圾所释放出的甲烷会产生温室效应,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陈明生副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尽管粮食连年增产,但减少粮食浪费,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题中之义。
  粮食浪费触目惊心
  2012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与此同时,浪费粮食现象依然触目惊心。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课题组对大、中、小三类城市,共2700桌不同规模的餐桌中剩余饭菜的蛋白质、脂肪等进行系统分析,保守推算,我国2007年至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的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
  据一项针对北京部分大学餐后剩菜剩饭情况的调查表明,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三分之一。按全国大专以上在校生总数量2860万人(2009年底数据)计,大学生们每年倒掉了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
  从全球角度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2012年6月13日发表声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达到13亿吨。倘若这些粮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尽管在中国已经不存在饥饿问题,但还有数千万人口处于温饱线之下,仍有约10%的人生活在营养不良的状态下。
  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显示,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
 “当今中国,大量贫困人口视粮食为生命。全国数亿农民和农民工,也仅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至于城镇里中低收入者,包括众多的普通工薪族,用辛苦钱购买价格日益上涨的粮食,还是一笔不小的生活负担。”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学院袁德峰副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连年丰收,国际粮食日益金融化及许多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让中国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袁德峰说。
  逐渐丧失的饥饿感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对于饥饿,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人几乎没有记忆,但之前出生的多数人,对饥饿仍然刻骨铭心。
  阅读著名作家莫言作品不难发现,1955年出生的莫言,对饥饿有一种恐怖、绝望、疯狂的感觉。而莫言在小说中能将饥饿的感受写得入木三分,也完全得益于他自己对饥饿的亲身经历。
  在小说中,莫言对粮食十分迷恋,随处可见对饥饿感受的描写。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说过:“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主要源泉。”
  “我伸手抓过那鳖裙,迅速地掩进嘴里。从口腔到胃这一段,都是腥的、热的。我的肠子在肚子里为我的行动欢呼。”这是莫言在小说《罪过》中的描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这是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写生产队长在吃结束后的情形。
  此外,莫言曾经多次提到小时候自己和姐姐争抢红薯干,以及“当作家初衷是为一天三顿吃饺子”的故事。
  1944年出生的袁德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痛心地叙述了一段往事:“从1960年开始,就只能吃窝头了,而且掺着野菜、糠,还吃不饱。那时人饿得腿都浮肿了,吃糠咽菜这些形容饥荒挨饿的词语,我都亲身经历过。”
  “1961年,那时我正在内蒙古包头市一所中学读高中。粮食定量不够,而且没油水。再加上十六七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30多斤粮食就更不够了。就说中午饭吧,这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顿饭。两个黑面窝头,外加一碗熬白菜,不一会就风卷残云了。吃完后,却觉得尚未进食,再吃一份也不在话下。”袁德峰说。
  “到年底,食堂表示有一笔伙食结余,可以敞开地吃上一顿。”袁德峰说,“大家早就摩拳擦掌,翘首以待。谁知饭后却有好几个人吃坏了肚子。有一位张姓同学的帽子掉到地上,居然弯不下腰,只好慢慢蹲下去,才把帽子拣起,再慢慢直起腰来。有人把这当作笑谈,我却觉得心酸。”
  “正是因为有了对饥饿的恐惧,我才会对粮食有更深的敬畏,同时也懂得珍惜,从不浪费一粒米。如今,就连儿孙辈也知道把掉在饭桌上的米粒拣起来吃掉。”袁德峰说。
  当今的很多年轻人,对饥饿则没有什么特别的体会。“有时早上因为睡懒觉,来不及吃早餐。还没等到中午下课,就饿得不行了。不过时间不长。”北京一位中学生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并非仅仅面子问题
  2012年11月4日下午,本刊记者在北京西城区一家饭店就餐时发现,不少客人走后,餐桌上还剩下许多没动过的鱼、肉和蔬菜等食物。
  “公款请客浪费比较严重,有的为了场面,点了很多菜,一般能吃一半就不错了。”这家餐厅的一位服务员对本刊记者说,“多数客人碍于面子,也极少打包带走。这些饭菜只有倒掉,怪可惜的。”
  次日中午,本刊记者到北京大兴区一家餐馆就餐,尽管墙壁上“文明用餐,杜绝浪费”的提示牌赫然醒目,但整整一个午餐时段,将剩菜打包带走的人很少,不少菜整盘剩在桌上。
  “我们这里就餐的客人,大约有三分之一会出现剩菜较多而又不愿打包的现象,特别是商务宴请或婚宴。如果安排好的一桌人有几人缺席,一桌菜就会剩下很多,只能倒掉。”这家餐厅的王经理对本刊记者说。
 随后,王经理带本刊记者去了后厨,指着几个一米多高的泔水桶说:“每天的剩饭剩菜都可以装满两三桶。如果赶上婚宴时,这些桶就根本不够用。”
  “浪费粮食和国人观念有关。”陈明生分析认为,在传统中,宁“剩”勿“缺”成了不少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根深蒂固的观念,普遍认为一顿饭下来,只有桌上菜有剩余,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大气和热情。
  “粮食浪费现象严重,除了观念和面子问题,还与用餐习惯有关。”北京一位长期在企业做接待工作的负责人举例说,“饭后也觉得剩菜丢了可惜,但因为不是分餐制,想打包又感觉不卫生,就打消打包念头。”
  2012年7月,本刊记者在甘肃省庆阳市就相关情况进行调研时,经常有应酬的市民朱先生坦承,“请客人吃饭时,总觉得少点菜会怠慢对方。有时尽管明知菜点够了,但还是放不下面子,只有硬着头皮多点。”
  “家庭里的粮食浪费,有不少是无意识造成的。”朱先生说,“比如大量购买食品放置在冰箱里。由于应酬多,很少在家吃饭,后来突然有一天,才发现冰箱里的东西已经过了保质期,只好丢掉。”
  而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国粮食还存在各种不同形式的“隐性浪费”。
  2012年7月3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粮食损失率超过8%,蔬菜损失率则是超过20%,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
  而根据农业部有关专家测算,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损失率,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
  还须堵住“隐性浪费”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尽管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有所保证,但长远来看仍面临着粮食生产资源不断减少、粮食供应存在结构性短缺、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很大等严峻挑战。
  “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我国粮食都面临安全问题。尤其是数量上,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依然面临很大的压力。”袁德峰说。
  “节约粮食应成为公共意识和国家战略。”袁德峰认为,“有关部门在禁止公款大吃大喝的同时,应增加每一个人对于粮食重要性的认知和体验,并对维系我们生命的粮食心存敬畏、对铺张浪费的行为鄙视唾弃。”
  “要树立节俭文明的就餐新风尚,树立‘够吃正好和营养均衡’的消费理念,克服好面子的陋习。”袁德峰说,“节约粮食应该从家庭做起、从单位做起、从一个社区和城市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饭店经营者也应积极担负起监督与倡导的作用,服务员应建议客人合理消费,引导健康文明消费。”袁德峰说。
  事实上,对于粮食浪费现象,不少国家采取了相应措施。比如,目前每位法国人平均每年所浪费的粮食在20千克至30千克之间。法国政府决定通过增加小包装销售,以及将未售出的食品赠送给各类救助组织等方式向这一现象开战,以期到2025年时能将粮食的人均浪费量减少一半。
  “杜绝餐桌浪费需要靠法律制度及早介入。”上海财经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麻国安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节约粮食有赖于观念的转变,但也应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制止奢侈、反对浪费、厉行节约。”
 “鉴于目前粮食浪费严重的情况,急需制定《反浪费法》,制止和防范浪费行为,规定浪费粮食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使浪费粮食的现象得以有效抑制。”麻国安说。
  “对于公款大吃大喝形成的浪费,应从挥霍公款,或者职务侵占角度进行处理,或从贪污受贿角度依法进行调查。”麻国安说,“只有增加大吃大喝的风险,树立浪费粮食是犯罪的观念,公款消费行为才会变得规矩。”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在提及浪费粮食的问题时,往往会更多地强调消费端,忽视解决粮食生产、储存、流通等环节的“隐性浪费”问题。
  “不能只强化消费者的道德责任,而弱化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陈明生说。
  “针对造成生产、储存、流通、粮食转化等环节‘隐性浪费’的主要问题,应尽快推动改善储粮条件,研发适合农户储粮的技术,加速粮食流通体系建设,提升遗传育种及饲料管理等的技术水平,以减少储粮损失,降低运输损耗,提升饲料转化率。”陈明生说,减少粮食的“隐性浪费”,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题中之义,也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