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实践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作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 刘娜日期:2013-11-22来源:

摘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体会和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长期实践的结晶。本文通过回顾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及其拓展变化,探讨了为什么党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群众路线,面对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应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及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应如何践行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

关键词:群众路线;高校后勤;新形势;后勤管理

 

1、引言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19816月中央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的简明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过程中正确运用的典范,是对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成功与挫折的经验总结,是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顺利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法宝,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继续坚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的必然结果。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今天,我们在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重温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立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全部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党的一切努力、奋斗和牺牲,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幸福,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本身决无任何特殊的私利。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各项事业的立足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事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只有把党的事业放在一切依靠群众的基点上,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党的各项事业的胜利完成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运用到党的领导工作中,又把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作出了科学理论概括,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与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的科学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3、新形势下群众路线内涵的拓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得到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总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清醒地看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霞要性。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形势新时期,群众路线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重视民生问题和社会建设是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基本着力点和重点方向

    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加强社会建设,要坚持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民生利益是我们的最高利益,我们必须不断满足群众。“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这也是古往今来领导者倡导的基本信条。尽管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增多,其中也不尽合理。这不是群众不知足,也不是我们工作不力,而是矛盾论在民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这个矛盾的存在,正是推动我们进一步改善民生的动力。因此,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无视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任何时候都要分清轻重缓急,不遗余力地为群众解决问题。当前,国家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要执行好惠民政策,把群众该得的实惠送给群众。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和严格落实这些政策是各级党员干部的重要责任。还一定要要改进服务方式,端正服务态度,让群众心安理得地拿、有尊严地享受到这些政策。我们一定要始终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重视民生、研究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履行党赋予我们的权力、责任、义务。

    党员干部要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群众工作的重点。我们必须始终把群众摆在衣食父母的位置,保持感恩之心来对待群众,深怀愧疚之心来回报群众。应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对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感同身受,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要进一步转变作风,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倾听人民心声,体察群众愿望,把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寻求对策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首先从人民群众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热切盼望的具体问题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摸实情、讲真话、求实效。

(二)“为民、务实、清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明确阐明了“为民务实清廉”是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为民”,构成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之一,它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目的。自从国家形成以来,治理国家的理念、原则无非两种,或为民主政治,或为专制政治。主张并实行民主政治的,必然包含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由人民群众掌握权力;主张并实行专制政治的,必然只包含极少数人,只由极少数人掌握权力。民主政治理所当然的是我们党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要实行民主政治,就必然要求走群众路线,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群众路线的灵魂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在于人民要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群众路线的根本是“为民”。党是人民的公仆,党要为民众服务,如果我们不是把群众路线当做口号喊喊的话,就一定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把立足点落在“为民”和“办实事”上。

    “务实”,构成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之二,它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途径。当我们知道落实群众路线就要“为民”之后,但如何体现“为民”,怎样才能做到“为民”,仍然是一个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共产党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摸清事物规律,掌握工作主动。毛泽东论述道,“在我党的—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就是务求实际、务求成效的“务实”精神。没有这样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务实”精神,群众路线就失去方向,失去意义。由此可见,“务实”是实践群众路线的具体途径、有效方式。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就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身边的事情做起,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情。

    “清廉”, 构成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之三,它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了党的干部要清正、廉洁的要求。“清廉”,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是最可贵的品质。方志敏烈士说:“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共产党人坚守清廉,反对奢侈,是因为清廉使人刚直不阿,心系群众,自觉无悔地为人民事业奋斗;奢侈使人贪污腐败,失去民心,最终陷一己私利而不能自拔。很难设想,我们共产党人一旦失去了清廉,还会去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吗?一旦失去了清廉,老百姓还会欢迎、拥护这样的干部吗?因此,“清廉”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有力保障,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生命线。

 

4、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高校后勤承载的任务,决定了群众路线是高校后勤工作发展的力量源泉。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代表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正确方向,代表了高校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党的根本宗旨。高校后勤之群众,有二,一是全校师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的群众,要密切联系,热情服务。二是后勤员工,高校后勤员工的利益要保障,要亲近,要一致。近年来,后勤管理部门反复强调,后勤管理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必须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就是要做好服务工作,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后勤的发展依靠师生员工,发展的成果也由师生员工共享。务实,就是要“办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决策、办事情尊重规律,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所谓清廉,就是要坚持廉洁从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这为我们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为民、务实、清廉,对于高校后勤管理者来说,首要是为师生员工做好服务工作。为师生员工,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为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师生员工所用,情为师生员工所系,利为师生员工所谋。要把为师生员工办实事作为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无论是开展活动,制定措施,还是部署工作,解决问题,都要切实把师生员工是否方便、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检验标准来衡量。作为后勤管理者,尤其要增强对师生员工的感情。有了对师生员工的爱,师生员工就会支持你的工作,缺乏对师生员工的深厚感情,为师生员工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应当努力做到感情上贴近他们,心里装着他们,凡事想着他们,一切为了他们。要把为师生员工服务作为最大追求,把为师生员工谋利益作为最高目的。

    为民、务实、清廉,对于高校后勤管理者来说,根本在务实。务实,就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师生员工服务工作。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以民众,为党和师生员工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这是衡量后勤管理者是否做到求真务实的试金石,履行好应尽的职责,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服务是做好管理的基础,只有踏踏实实的“为民”和“办实事”。

    为民、务实、清廉,对于高校后勤管理者来说,清廉是关键。清廉,就是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作为后勤管理者,就应该坚持以廉为重,从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方面时刻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保持清正廉洁。坚持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规定,从生活上防微杜渐。在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新形势下,时刻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规范约束自己。对此,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觉,在管理工作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保持自身良好道德情操。我们要时刻增强后勤管理者的责任感,检查自身存在的差距,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表率,广大师生员工的表率,身先士卒。

 

5、结束语

    总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为高校后勤管理者要全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新形势新时期的新要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广大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服务师生员工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师生员工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全面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实现我们的后勤梦提供坚强保证。

 

参考文献

[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3/65374/4526448.html

[2] 毛晓刚.新形势下更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北京日报,20121123

[3] 徐雪平.论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内涵的拓展.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6)82-83

[4] 许耀桐.群众路线的内涵是“为民务实清廉”.广东党建,2013(2)

[5] 张宝竹.浅谈高校后勤服务群众观点的工作实践.金田,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