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后勤信息专区

大连科技学院: 平凡岗位 倾注热情

作者:dlkjxy日期:2014-11-20来源:

        平凡岗位    倾注热情

         ——记大连科技学院第三食堂洗碗工田淑莲

             服务工作有两年,年过花甲仍努力。

                谢字当作口头禅,笑容遍洒你我他

    这就是田淑莲——大连科技学院第三学生食堂洗碗工,也是收餐盘的一名员工。来到学校已有四个学期两个年头,从来到这里那天起,她就把爱岗敬业铭记于心,把热情服务奉献于人。爱岗是职责;敬业是本分;奉献是追求。她一直本着热情服务、无私奉献博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田淑莲是大商新玛特的一名退休工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膝下有两个儿子,均已成家。大儿子在家待业,二儿子刚买了房子需要按揭。在别人眼里,她的这个年龄的人一定是儿孙满堂,享受着天伦之乐。但恰恰相反,她不但要养活自己还得贴补两个儿子,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毅然来我院三食堂做了一名洗碗工。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体态轻盈,步伐矫健,经常穿梭于前厅和后厨之间,干起活来比年轻人还麻利。行业没有高低之别,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她秉着互相尊重,热情服务的原则,一直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做着自己平凡而再不能平凡的工作。

用平凡心,做平凡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的确,一名普普通通的洗碗工,她的岗位确实很平凡,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在田淑莲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平凡心,平凡事。

每天早上六点钟上岗,开始着一日三餐的餐后收拾餐盘和洗碗工作。每天她都穿着一身洁白的工作服,手上戴着一副胶皮手套,一个个熟练地接过同学们用过早餐的餐盘,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迅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站在三食堂东门口餐具回收处的工作台里面,每天都在重复着一个动作,把餐盘里剩下的饭菜倒在右手边的垃圾桶里,转过身把空餐盘一个个整齐的放到了左手边的桶里,又双手齐上阵的捡着筷子放到了指定的盒里,筷子总是齐刷刷的朝着一个方向躺着。完后,她就将这些脏的餐盘和筷子运到厨房开始洗刷,消毒。这一些列的动作已经成了她早中晚餐后的标志性动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从不叫苦叫累,始终有颗平凡的心。给师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用普通的双手,为莘莘学子真诚服务,甘做师生的“孺子牛”。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把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做到极致。

    谢字当头,热情服务

田淑莲刚来三食堂的时候,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由于环境不熟悉,她就向身边的同事询问,以便铭记在心;业务不熟练,她就向同事讨教。三食堂相比其它食堂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食堂,人流多,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她到达岗位忙忙碌碌就是一整天。哪怕是反反复复的工作也并没有让她厌倦和改变,她并没有因此而吝惜她的谢字,减少她的热情。她眯着双眼,咧着嘴笑,言语间总是流露出“谢谢”二字。简直就是不笑不说话,不言谢字心不爽。有的同学就餐后,主动的将餐盘里的剩菜剩饭倒入回收处的垃圾桶内,恰好被收拾餐盘的田淑莲看见,她忙迎上前去接过同学手中的餐盘说声:“谢谢!这可不是你们这些大学生该干的,好好学习才是正事。”有的同学就餐时,将擦拭过的餐巾纸递给正在收拾餐桌的田淑莲,她也笑脸相迎,连声说:“谢谢!谢谢!”“谢谢”已成为她的口头禅,成为她的一种习惯,不刻意,不掩饰。每当接过餐盘时她都会习惯性的说声“谢谢”。用她的话说:“学生读书都挺不容易的,离家远,也不能总见到自己的父母,我就想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给他们一种家的温暖。”“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素质高,人品好,每次接过餐盘时,学生都友好的说声谢谢。我们互相尊重,感觉学生们都挺带人亲的,我愿意为他们服务。”她与学生真实的互动中感到了真正的快乐。世间有杆秤,虽然生活给田淑莲无形的压力,但在工作岗位上体现了她人生的价值。她的热情永远是人间渴望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们永恒的需要。

懂得感恩,真情回报

感恩是收获幸福的源泉,懂得感恩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周围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田淑莲有颗感恩的心,她特别感谢院领导和三食堂经理对她的厚爱。由于她的年龄已经超过了工作人员的标准,本不应再录用。但田淑莲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工作心态,热情的服务态度。在三食堂工作这两年来没出过一点差错,没给领导添过一丁点麻烦,工作干得井井有条,把自己的分担区收拾的干干净净、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她喃喃地说:“我深深感受到领导对我的关爱,只有努力工作,才是我对领导最好的回报。”“能让来就餐的老师和同学满意便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和感动。”这就是她的信念,心怀感恩,不图回报。

桑榆未晚,为霞满天

    一个人工作了几十年,发光发热为社会做贡献,退休离岗后,应该如何度过晚年呢?有的人浑浑噩噩,不问世事;有的人心安理得,享受天伦;有的人无可奈何,感叹时间易逝;而又有的人离岗不离职,退休不退色,他们在有生之年,仍想着为社会多做一些事,让生命再发一次光。田淑莲就是这样,退休后再发一次光的人。在工作的这两年来她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尊敬与爱戴,同学们都亲切的称她为田阿姨,田淑莲把为同学们的服务当成一种乐趣,并在年逾古稀之际还在发着光和热,虽然没能在家里享受天伦,却把为学校的同学们服务当成了她享受天伦的一件幸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田淑莲,只是三食堂众多劳动者的一员,受她的感染,无论是在三食堂就餐的老师和同学,还是其他和她一样的劳动者,都学着她的口气,文明用语,谢字当头,互相尊重。在田淑莲的心中,她永远珍惜着每一个细小的肯定和感动,乐观向上,她的目标就是要努力给全校师生提供更好的就餐环境,而且需要一直努力做下去,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