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声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立群解读宏观经济形势

作者:日期:2015-03-13来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解读宏观经济形势

 

时 间:2015391530

嘉 宾:张立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简 介:201535日上午9,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2015年经济形势如何?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强、弱刺激措施的标准是什么?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我国将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手段?2015391530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作客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政府网2015全国两会特别访谈。2015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之中,会场内的代表委员和会场外的广大网友都非常关心的话题之一就是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2015年经济形势到底如何?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强弱、刺激措施的标准又是什么?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我国将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手段?今天我们就为大家邀请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作客中国政府网的直播间,和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张研究员,欢迎您。2015-03-09 15:30:05

[主持人]首先想听您解读的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GDP7%的预期增速,想让您为我们解读一下这个数字。从历史的纵轴来看,应该如何应对今年的放缓和已经到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是怎样的?这个7%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从全球的经济形势来看,7%的增速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和实力?2015-03-09 15:34:47

[张立群]7%GDP增长,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中是比较低的增长水平。我们国家大概1978年到2010年的时候,年均增长率是接近10%。特别是中间在2003年以后,比如说到2008年的这段时间内,都是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和那个时候的高增长比较起来,7%确实是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但是,如果从世界范围来看,比如去年美国经济增长是2.4%,欧元区的经济增长是1.1%,日本是零增长,印度按照2014的财政年度来算是6%左右。从国际视野来看,我们的7%又是不算低的,应该说是名列前茅的。所以对经济增速的变化,我想有几个方面是要注意的。2015-03-09 15:37:04

[张立群]第一是中国经济的增速换挡。中国经济正在从高增长转向中高增长,从“旧常态”转入“新常态”。这个变化是一个重大的阶段性的改变。这种阶段性的改变意味着我们目前观察经济增长水平的标准必须要按照“新常态”的新环境来判断,不能按照传统思维来判断。这个“新常态”涉及到国内外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如果从国外来看,就是世界经济曾经经历了10年多的繁荣和高涨,就是从上世纪生物信息技术革命一直到本世纪初的美国启动的金融创新。这种繁荣确实使得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明显提高的。因此,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的出口一直是接近30%的高增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繁荣的状态。从2008年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深度调整,经济是持续低迷。这种情况下,外需,或者从我们角度来看的出口对中国经过增长的贡献度是明显减弱的。增长水平由2008年到2013年的出口年均增长只有0.08%2004年按人民币计算是增长4.9%。这是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具体表现。2015-03-09 15:40:44

[张立群]另外国内的发展环境,我认为现在也有一些深刻变化。我个人的分析认为很重要的就是城镇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束缚或者制约作用,在最近几年开始突出。主要表现是我们的产业或者是人口转移,按照过去城镇化的模式来看,是向大城市转移、向大城市集中。但是,这个大城市承载过多的产业或者过多的人口的能力是越来越不足。北京现在就开始限制人口了。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又没有及时地成长起来,比如它的公共服务能力跟大城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它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跟大城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个产业和人口还不愿意向中小城市去聚集。在这种情况下,产业发展空间开始越来越狭窄。产业在城市发展的成本,包括物流成本、房租、地价等等压力是不断增大的。2015-03-09 15:41:57

[张立群]另一个方面,劳动力进入大城市受到的约束也是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大城市的市场对整个市场的支持力度在减弱,比如汽车市场。如果人口都集中在大城市,应该说汽车市场发展的重点是在大城市的。但是,当大城市的堵车现象越来越严重,装不下这么多车的时候,就只好采取措施,比如限购、限制使用。这对大城市汽车市场的成长肯定会带来直接的约束,进而对整个汽车市场的成长带来制约。另外就是住房。如果人口都集中在大城市,买房的需求也都集中在大城市。但是,在大城市建设住房的空间日益狭窄。具体表现就是拿地的竞争,在北上广深等等大城市是非常激烈,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都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由城镇化的瓶颈制约带来的国内居民生活改善、消费结构升级步伐的减慢、两大市场发展速度的减慢也必然传导到多个市场需求方面,比如对房地产的影响、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对重化工业的影响、对建筑材料工业的影响、对装备制造、能源交通等等多个方面的影响。2015-03-09 15:45:49

 

[主持人]我们该怎样应对经济放缓和下行的压力呢?2015-03-09 15:47:36

[张立群]首先是要适应经济的“新常态”。既然经济发展的国内、国外环境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我们就要认识新的环境、适应新的环境。所谓适者生存,这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国内外发展条件的变化,一个很集中的表现就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改变,外部需求的水平、国内需求的水平都开始有所下降,市场就开始由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产能开始出现普遍的过剩。怎么样适应这样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从过去的做得多、做得快转向做得好、做得优、做得省。这个变化是适应“新常态”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而这个重大任务恰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2015-03-09 15:51:48

[张立群]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条很重要的主线就是从粗放的、低水平、低成本的数量扩张转向集约的质量效益型的或者是清洁的发展。这样的转型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看成是重大机遇。过去的高增长带来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因此,如果持续地按照那个模式走下去,早晚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累积得越多、拖得时间越长,解决问题的难度就越大。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外的发展环境发生改变,恰恰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应该是重大的历史性机遇。2015-03-09 15:53:15

[张立群]我们要把握这个机遇,在提高增长的含金量上下功夫、在控制发展的代价上下功夫。通过努力,使中国经济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有一个更高水平、更小代价可持续发展的新基础。我想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所以把握这个机会,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适应新常态,实际上就是要接受经济增速的适度下调。从刚刚的分析来看,国内外的需求水平都有所下降,企业的订单水平也就开始下降。这种情况下还要维持两位数的高增长,靠着财政和货币的扩张,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所以适应这个市场需求水平的变化,把增长速度适当地调低下来,我想对于中国经济可能是一个合理的调整。从最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可以承受的调整,比如就业,我们最近几年一直密切关注这个问题,增速换挡了,会不会对就业形成重大冲击?但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最近两三年来,新增就业的数量比过去更多了,像2007年新增就业是1100万人,当年的经济增长是14.2%,但去年的经济增长是7.4%,新增就业是1322万人。2015-03-09 15:56:57

[张立群]这种情况表明了我们这样一个增速的换挡对就业是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的。经过我们的努力,包括服务业的平稳发展、改革所推动的创业性的就业增加,再加上现在经济体量加大,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率对应的绝对量比过去多很多,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就多了不少。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在做好工作的情况下,7%左右的速度,或者是中高速的增长是完全可以支持比较充分的就业的。从这些分析来看,增速的适度调整是保障基本民生、保障经济社会基本需要、能够接受的增长速度,而且这个增长速度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GDP再翻一番也是可以保证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7%的增长,首先要从“新常态”的背景下认识它,我认为这是比较恰当的增长水平。 2015-03-09 15:59:35

 

[主持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出现了一些新词,网友就很关心“双目标”、“双结合”、“双引擎”、“双中高”,请您给网友做一下系统的梳理。 2015-03-09 16:01:44

[张立群]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些非常鲜明的概念,这些概念应该是我国宏观调控经验的系统总结。像双目标,它就谈到了在这个“新常态”的背景下,稳中求进的具体表现。经济增长是由高增长转入中高增长,这个就是提出来稳增长的目标所在。我们现在不再要求像过去那样的高增长,现在是一个中高增长,比如7-8%之间,比如我们今年预期目标是7%左右的增长。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前进,这就指出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重要任务。增长的水平可以适当降一些,但增长的含金量一定要提高上去。因此,我想这就提出来在结构调整方面的重大目标。实际上这就表现了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两个目标要兼顾。稳增长实际是为结构调整创造条件,而结构条件恰恰是从基础上来支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来更新经济增长的基础。这个双目标就比较好地把稳中求进在年度宏观调控当中的具体目标刻画地非常清楚。2015-03-09 16:03:19

[张立群]还有一个是双结合。实际上是指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相结合。稳增长、稳预期主要还是围绕着稳增长。稳政策,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果政策是稳定的、是连续的,就可以对市场预期产生稳定的引导作用,而这个预期的稳定对于市场需求的稳定是重要的因素,特别对于像库存调整等等这些预期的变化。它对于整个增长的稳定就会发挥重要作用。从稳增长来看,我们是以微调、预调和定向发力为基本特点。总的来说,我个人理解以一个中性的连续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努力地实现稳增长的目标。2015-03-09 16:06:12

[张立群]促改革、调结构实际上是涉及到“进”。提高增长的含金量,整个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保障因素是和改革分不开的。在改革的支持下、体制机制的完善下来调结构,来实现“进”。双结合是从措施方面来呼应双目标怎么实现,稳增长的目标是通过稳政策、稳预期这样一个措施。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目标,那是通过促改革、调结构来实现。这个呼应都是很紧密的。2015-03-09 16:08:40

[张立群]还有就是双引擎。它是强调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怎么样更好地结合起来,来支持稳中求进。政府引擎多年以来在整个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各种建设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目前来看,就是集中在公共产品的供给,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国际比较来看,这些方面也是需要政府承担责任的。我们怎么把政府投资的传统引擎用好,对今年的稳增长、调结构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我们现在讲的定向发力,很多的还是指在政府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怎么样把这个资源配置和调结构的目标、完善基础的目标、为未来长远打基础的目标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它也会呼应当前稳投资、稳增长的目标。 2015-03-09 16:10:32

[张立群]另外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基于市场建设形成的另外一个引擎。这个引擎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这次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中国有13亿人口,而且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如果能在一个恰当的环境充分释放,这个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说新引擎的打造,通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蕴含的力量是更为强大。我们现在是通过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的效益、提高创新的活力,在这个方面蕴含的力量是非常大的。经济增长是要有一些动力来推动的,刚刚讲的双目标的实现实际上要通过动力的培育,通过传统引擎和新引擎的打造和强化来完成。通过一系列的目标、措施、动力培养相结合,实现中国经济更有质量、更有效益、含金量更高、给人民带来更多实惠的发展。这样一些概念非常清晰地把“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目标、措施、动力源泉解释得非常清晰。2015-03-09 16:12:40

 

[主持人]非常感谢。2015年是构筑“三稳四进”的关键一年,在新一年当中,宏观调控的重点会转向哪里?结构调整又面临哪些机遇?支持稳定价格的要素是否成立?如何在宏观调控上采取有力措施?2015-03-09 16:13:39

[张立群]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学习,我个人有一个感觉,今年的宏观调控在进一步的由稳转向进。稳是很重要的,包括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是硬道理”,避免跨入中等收入陷阱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是可持续、可持久、潜力不断增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也是宏观调控的工作重点。如果我们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短期的保增长上,那么基于长远的“进”,包括结构调整、改革开放的深化,可能就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推动它。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增长目标的7%来看,稳增长还是给政策留出了余地和空间。我个人也对今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我认为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可以在略高于7%的水平上稳定下来的,不会一路的下行下去。主要的根据还是从三驾马车、市场需求方面建立起来的。2015-03-09 16:15:36

[张立群]首先是居民消费。最近几年的保民生、保就业的成效已经显现出来了。经济增速在换挡,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并没有换挡。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了8%,是按照可比价格。这个增速比GDP的增长更高一些。另外,去年新增就业1322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12万人。这些成果都表明支持消费的基本要素是平稳的,比如就业的形势比较好,来自于工资的收入增长就比较平稳,尤其对中低收入群体是非常关键的。收入增长比较平稳必然让日常消费开支比较平稳。所以现在大家并没有感觉到中国经济阶段性的大变化,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换挡等等。从西方国家来看,这可能是大的经济调整,它对就业和消费的影响肯定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我们从最近这两年的市场消费活动来看并没有出现变化。相反的是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到海外的购物,使中国的春节因素影响到多个国家,都开始围绕中国的春节元素打造市场氛围。从国内来看,线上、线下和互联网相联系的购物活动是非常活跃的。现在大家感受到的日常的衣食用住行,包括外出旅游等等,这些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箫条或者是明显的支付能力不足。我个人认为13.64亿中国人的基本生活大体平稳,没有出现换挡,必然会支持2015年消费类的产业订单是明显增长,像食品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家用电器工业、汽车工业、电脑、手机、房屋装修材料、餐饮业,都可以有信心,可以看到今年的发展不会出现坍塌,增长水平不会比去年低。 2015-03-09 16:17:32

[张立群]第二是出口。因为外部需求对于整个生产也是很重要的一类订单支持。出口的形势在1月份确实很不好,负增长,但二月份又进行强烈的反弹,春节因素的影响是很强的。12月份比去年增长15.3%,这给我们一个信心。去年的出口按人民币计算是增长4.9%,今年的开局,从出口来看,形势是不错的。在这个背景下,从世界经济来看,比如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呈现出触底温和复苏的状态,欧洲经济也有这个特点,包括日本经济,也呈现从底部开始恢复的状态。所以世界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过若干年的调整,基本上触底,开始了温和的恢复。这个恢复前提就是由于政府的介入,由于国家信用的兜底,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导致世界性的社会信用的全面的崩塌,整个信用的稳定、金融的稳定对实体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今年出口的增长不会比去年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出口增长6%左右,我想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如果实现这个目标,来自外部的订单增长水平不会比去年下降,外向型的生产的增长水平也不会比去年降低。2015-03-09 16:19:44

[张立群]还有就是投资,大家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去年影响投资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房地产投资。房地产的调整和转型在今年开始向温和的状态改变。去年的房地产调整转型之所以剧烈,一个是拿地难,都集中在大城市拿地,但大城市的供地能力是有限的。第二个是卖房难。去年由于房价回落的预期,由中小城市蔓延到大城市,大城市很多买房的人持币待购,出现卖房难。两个因素影响使去年房地产市场降幅比较大。从去年四季度之后,买落的预期已经在改变。因为大城市的房价不具备持续下降的条件,开发成本很高,是有刚性的。在这种背景下,大城市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再加上去年的房贷政策调整、限购政策调整、货币政策的降准、降息,对整个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恢复都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今年房地产企业卖房难的问题不会太明显了,房地产的调整也就不会像去年那么强烈。房子能卖掉、资金有周转的时候,开发商还要拿地建房,所以现在大城市拿地的活动又开始重新高涨起来。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房地产投资不会像去年那样持续下降,而是出现由落转稳的变化,这对稳定投资是很重要的因素。2015-03-09 16:21:49

[张立群]还有就是今年的基础设施投资。这次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预算内资金在支持投资方面是有所增加的,大概是4760多亿。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进一步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面向民间开放。再加上今年的地方债存量的清理还要做很多工作。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在今年新型城镇化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还有“一带一路”新的开放格局,基于硬件的互联互通也有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今年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水平不会比去年低。 2015-03-09 16:23:16

[张立群]综合这些情况来看,今年的整个投资增长应该是由落转稳的态势。这样的态势能够发展,所有生产投资品的企业,像钢铁、水泥、有色、石化、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的订单水平也会稳定下来,不会持续地收缩。从整个消费来看,包括出口、投资,多个方面的订单水平都不会持续下降。因此,经济增长就会出现由落转稳,或者叫触底。我觉得增速换挡有望在今年基本完成。“十二五”期间从中增长到中高增长的换挡有望完成。完成的底部应该是略高于7%。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预期目标是7%左右,实际上是留出一定的余地。按照这样的目标是支持增长的条件来分析,我认为今年的宏观调控在稳增长方面不会遇到非常大的压力。这样就有可能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求进方面,比如定向发力,在打基础方面、在利好未来方面,在整个结构调整、改革开放的深化等方面着力,打造新的增长基础,保证制度方面和发展方式方面的基础。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巩固增长的水平,包括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个人感觉如果说今年宏观调控的特点,我想它是进一步由稳转向进。年度稳增长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我刚刚讲的这些原因,有可能或者有条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求进上,更多的通过求进的措施来支持稳。2015-03-09 16:26:03

 

[主持人]基于您刚才的分析,您认为今年的货币走向是怎样的?2015-03-09 16:27:44

[张立群]我想还是要把稳健的基调把握好,既不能不足,也不应该过度。因为过度就涉及到风险的控制问题。在这样一个转型、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中,有不少企业和项目面对的困难是比较大的。因此,资金需求在有些方面还是很迫切的,特别是通过资本市场表现出的需求。这些资金需求很迫切的话,有的是拆东墙补西墙的需求,有可能会接受比较高利率的信贷资金。如果货币政策把握不当,这些资金就可能会注入到这样一些追逐高收益的方向上去,比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高利率吸引高风险的信贷资金扩张是需要警惕的。货币政策在防风险方面还是要有足够的警惕。 2015-03-09 16:28:52

[张立群]货币政策在保持适度的货币供给量方面也确实应该做好工作。我们现在看到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整,QE结束以后,我们的外汇资金向外部流出,这和原来的流动方向是不一样的。外汇资金流出就导致人民币向央行的回流。很多人用人民币买外汇,这些外汇流到国外,这些人民币是向央行回流的。由原来结汇渠道投放的大量货币是要向央行回流。这个回流是会使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减少。实际上这反映了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和中国人民币的供给量是相关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应该有一系列的适应性调整。如果要保持人民币的供给量不变,像存准率的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的调整,货币回流之后就要有必要的货币投放、货币供给。从而保证我们这个市场上的货币数量不因为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整或者是美元数量的变化而产生过大的影响。 2015-03-09 16:30:21

[张立群]再有现在的价格水平总体是比较低的,包括CPI,特别是PPI。在这种背景下,稳定需求还是很重要的,不应该出现由于货币紧张抑制需求的增长。这个情况也是要认真防范的。 从这些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在今年围绕着保持适度的货币供给量,还应该认真做好工作,因为它面临的情况是很复杂的。货币政策今年既要防风险,又要稳增长,中性把握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松紧适度的把握难度是比较大的。在这个背景下,今年还有深化金融改革的任务,比如利率市场化,要把利率市场化的相关措施结合到货币政策的调整当中来,像现在利率调整当中逐步的把存款利率上浮的空间扩大了。如果有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适当下调,整个市场对金融资源配置的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这些都对于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包括通过市场更好地配置金融资源、货币资源会起到更好的作用。今年的货币政策面对的形势是非常复杂的,把握好它的力度,难度比较大。当然,货币政策从各项操作工具的选择上,今年的选项是进一步增加的。应该说经过努力,货币政策能够把任务做好。2015-03-09 16:32:58

 

[主持人]时间有限,但我还是想让您再回答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今年大学生的毕业人数是749万,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怎么样从政策和措施上落到实处?宏观经济的政策组合拳怎么出?2015-03-09 16:33:00

[张立群]今年的就业仍然有一些艰巨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应届毕业大学生是749万,这个数字比去年有所增加。怎么样把这些人才用好,真正在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中发挥作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了,比如对于职业的引导、各种就业信息的引导,包括必要的行业知识的培训方面,要做好工作,而且也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勇于面向基层,从草根做起,有信心,自己有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把自己的潜力、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在这些方面,《政府工作报告》都做了相关安排。当然,对于更具体的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讲得更细。 2015-03-09 16:34:30

 

[主持人]在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怎么样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让税收真正成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有力杠杆?2015-03-09 16:35:20

[张立群]今年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任务。一是要增加支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如果把市场的新引擎打造好,减税是非常重要的。让利于企业、让利于大众,必然会使企业的发展能力增强,使大众的创业创新能力增强。在减税方面,今年重要的是结构性减税,还有就是普遍的清费。结构性的减税,像营改增,生产服务业的营改增;包括建筑、房地产等等方面的营改增;还有金融业的营改增,今年都要全面推进。财政部的楼继伟部长也强调这几个方面都是营改增改革的难点,推进起来可能还要遇到不少的难题。但是,必须要持续推进。营改增对于降低相关行业的税负水平会提供重要支持。还有就是面向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减税措施,包括针对特定方面的,像物流行业的减税措施,今年都会不断地加以完善。2015-03-09 16:37:32

 

[主持人]投资增速的降低对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2015-03-09 16:38:15

[张立群]投资增速降低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是最大的。投资活动最重要的是对投资品的采购,其中非常重要的,比如钢铁、水泥、有色、石化等重化工产品,还有像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讲的传统产业,特别是重化工、装备制造和投资增长的关系非常紧密。我刚才也讲到今年的房地产投资有望由落转稳,而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水平不会下降,会保持平稳。所以整个投资增长在今年应该是向平稳的方向发展,我个人的观点应该是在15%左右的投资增长。尽管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在加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地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的形势判断也应该考虑这个特点。 2015-03-09 16:40:25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研究员接受我们的采访。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下期节目再见。2015-03-09 16: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