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董事长韦曙和参加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专家委员会
工作会议并作专题汇报
2015年3月25日上午,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第二次会长办公会议和第二次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在苏州大学红楼报告厅召开。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程天权、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专家委员会主席王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潘漫、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会长黄大卫、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协会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特邀代表和协会重点课题负责人约60人。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柳华主持。
在开幕式上,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潘漫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会长黄大卫分别代表江苏省教育厅、省教工委以及省高校后勤协会致辞,并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代表全校师生,特别是后勤同仁欢迎大家的到来。他首先介绍了苏州大学的基本情况,回顾了苏州大学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他表示,在学校党政、相关部门以及教服集团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苏大后勤社会化改革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指出,经过十年发展,苏大教服集团已经成长为苏州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强有力的支撑队伍。他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程天权、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开幕式后,分别于红楼217会议室和201会议室同期召开了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办公会议和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
下午,召开了中国教育后勤协会2015年度重点课题开题报告会。课题项目负责人卢彩晨、成冠润、王武海、王哲强、韩轶、陆国祥分别进行了6个重点课题开题报告陈述。与会人员进行了点评。
随后,大会召开专门议题,研讨苏大教服集团的改革发展模式及发展前景。与会人员首先观看了集团十周年总结视频,接着,集团董事长韦曙和从十年来集团的主要业绩、基本实践和主要体会进行了汇报。与会人员进行了点评。
朱宝铜处长指出,苏州大学党政领导解放思想,齐心协力,以前瞻性的思维和坚定地信念开始了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公益性投入,市场化运作”。苏大教服集团“坚持姓教”的文化突出,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强烈,不追求利润最大化,重视品牌建设和长远发展,在全国树立了榜样。
协会秘书处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皮光纯结合自己的调研,谈了四点感受:一是苏州大学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第一功劳还是归功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二是苏大改革的成功,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苏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学生;三是向全国高校后勤行业输送了一个优秀的市场主体——苏大教服集团;四是苏大教服集团代表高校后勤行业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关系和高校后勤的先进文化,是真正的三个代表的践行者。
重庆教育后勤协会秘书长蒋中全指出,苏大教服集团的成功,是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亮点,也是一面旗帜,为高校后勤的进一步改革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希望通过苏大的改革为高校后勤体制机制改革做出一个榜样。他同时指出,苏大教服集团目前各类员工较多,要预防或规避发展中潜在的用工等风险。
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柳华指出,苏大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之所以成功,除了当时的改革环境、学校党委的支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自1999年开始就紧跟国务院、教育部的改革步伐,坚持改革,与时俱进。而苏大教服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关键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姓“教”,坚持“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不动摇。
复旦大学副校长许征认为教服集团的成功离不开“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人在教服集团是有激情、能创造活力和先进生产力的要素。大学如果要走市场化的道路,最盼望的就是引进像苏大教服集团这样的,一个坚持姓“教”的并且已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历练过、经受过磨练的企业进来。她认为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做到两条腿走路,一是管理理念上要打开壁垒,开放市场,二是要培育高校后勤达到购买服务规范化要求的合格服务主体。
3月26日,部分与会领导参观了苏大教服集团承接的项目。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物业项目”,参观领导表示这种高校后勤FMS模式,有利于学校集中精力完成教学、科研等主要业务,增强学校声誉及综合办校能力,值得总结与推广;在参观了苏州独墅湖高教区“文萃学生公寓物业项目”的社区化管理以及位于金鸡湖畔的苏州地标性建筑“苏州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后,我公司服务育人工作的成效、公司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以及公司的综合实力令各位领导印象深刻,对公司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新的历史机遇期,苏大教服集团将与各兄弟高校后勤服务单位一道,共同推进高校后勤的深化改革,为建设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