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实践

临沂大学后勤“十三五” 发展规划的思考

作者:临沂大学后勤管理处日期:2015-07-28来源: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紧迫、艰巨和复杂的历史性任务,涉及到政府、社会、学校、师生等多个层面,与国家政策、认识水平、思想观念等也密不可分,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也绝不能裹足不前。在临沂大学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是“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刚性化预算、生态化校园、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目标,完全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趋势,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不动摇;二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起最有利于高校发展的保障体制和运行机制,“师生为本”和“师生满意”是后勤改革的出发点和设计原点,任何时候也不能偏离这个原点;三是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个综合复杂的过程,必须在各种利益关系中找到平衡点,兼顾改革的力度、速度和各方面承受度,扎实稳步推进。

一、“十二五”期间基本情况

1.取得的主要成绩。临沂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围绕“三服务、三育人”中心任务,在艰难探索中踯躅前行,积累了一定成功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了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模式的转变;后勤设施建设,又会增加投资、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创造就业机会,具有很强的带动辐射效应;后勤社会化彻底打破了落后后勤模式所形成的体制性障碍,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和学生个人负担;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活力;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校的稳定。后勤社会化之后部门工作职责由直接服务转向监管招标来的社会服务公司。职责改变后责任意识和工作理念没有改变,制定严格的服务标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度,对物业等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师生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

2.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后勤服务不够规范,监管上不够严格,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后勤专业人才还十分匮乏,整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与现代大学的发展要求仍有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二、面临的形式分析

1.1999年以来,国务院加大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力度,《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2.对学校来说,最大的利益就是在所能承受的经费开支下,保证教学科研后勤条件、学生生活条件、校园整体环境的稳定运行:要求社会服务企业要价格低,了解学校服务的特殊性,服务质量好,最重要的是服务企业的诚信与实力能够让学校信得过,能保证学校稳定运行。

3.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规避用工风险。整合校内外资源,相继在教学楼、办公楼、校园绿化、学生餐饮等领域引进高资质的社会公司入校经营,将相关教学楼和水电暖等用工人员关系纳入物业公司,理顺了管理体制,规范了用工管理,有效规避了劳动用工风险和劳动、工伤等民事纠纷。目前,学校后勤在职在岗管理服务人员21人,无任何劳动用工风险。

4.劳务用工将更加规范和严格。国务院关于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化改革速度。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20147月已经实施,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规定,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发生工伤,由用工单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5.高校后勤财务纳入学校事业化管理,自办后勤产权明细问题难以解决,企业化运作空间逐步缩小,学校后勤法人治理难以完善。后勤和后勤集团甲乙方关系的异化,导致甲乙方合并恢复后勤保障处,趋向事业化管理服务。(山东省高校目前只有青岛海洋大学、聊城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设有后勤集团机构)

6.随着社会第三产业在服务范围、质量、规模上的快速发展,优秀的社会企业初步形成规模和市场(浙大新宇、山东明德、中快餐饮等),其介入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市场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到那时没有哪所大学愿意放着省钱、省力、省心的现代服务、专业化企业不用,而愿意永远背负着数百上千员工如此亢重的后勤人员和经费负担。

三、主要预期目标

在“政府履行职责,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规范管理,部门依法监管”的基本框架下,通过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现代大学办学规律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后勤保障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不断健全保障服务体系架构,明确机构、人员及相应的岗位职责,建立具有临沂大学特色的管理标准、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打造规范有序健康的校内市场,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实现后勤保障工作高效率、可持续,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营造文明和谐的美丽校园,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四、发展思路与措施

高校后勤改革发展要建立法制和市场两种意识,提升整合社会资源和驾驭市场两种能力。后勤是学校的重要支撑和重要组成,既要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又要促进学校的全面进步;既要满足多元化、差异化的师生需求,又要提供现代化、专业化的服务保障;既要发挥集约性、规模型的功能优势,又要拓展教育人、感染人的文化品味,努力实现以优质的服务感染学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以优雅的服务环境熏陶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最终建成生活舒适无障碍、环境优美怡人、文化丰富厚重的“宜人校园”。

(一)发展思路:

1.按照《临沂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后勤改革,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的“三服务、三育人”工作理念。

2.坚持后勤保障“小机关,大服务,社会化”体系格局。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主导、负责学校所有后勤业务;引入优质社会企业共同参与、提供服务,促进各类企业有序竞争、多元共存,集约化发展。

3.进一步明确后勤管理处职责。后勤管理处作为临沂大学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管理职能部门,通过学校授权,明确所管理的后勤资产范围和属性,制定具体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合理配置后勤资源,核定后勤资产使用成本,实行“租赁使用、委托管理”,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对资产使用收益负有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责任;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制定后勤服务保障的各项政策和标准,全面核算学校后勤保障总体运行成本,通过购买服务选择优质企业提供后勤服务,做好合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

(二)政策措施:

1.保障和加大后勤服务公益性投入。制定后勤保障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加强配套建设,引进先进设备,全面提升后勤保障硬件水平。完善优惠政策,保障和加大必要的公益性投入,健全公益性服务的成本补偿机制和经营性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形成有效的风险防范和价格平抑机制。建立后勤经费刚性预算机制,加大后勤有关基础设施设备资金投入,根据市场价格和用工成本核算,提高后勤运行经费性价比。

2.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监管机制。完善《临沂大学加强后勤服务质量监管的意见》,切实抓好各项监管工作,细化监管环节,增强监管能力,提高监管质量,杜绝安全事故。进一步完善校内后勤、审计、纪检、财务、国有资产、学生管理等部门和师生共同参与的监督和评价体系;主动配合食品药品和卫生等政府职能部门的依法监管;形成保证后勤安全稳定运行、清廉高效管理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

3.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后勤人员核岗核编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根据后勤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和标准要求,配齐配强后勤保障监管队伍,确保后勤监管力量和水平;加大干部培养发展力度,推动轮岗交流,使后勤保障系统成为学校干部培养基地。

(三)实现路径:

1.打造后勤标准体系,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临沂大学后勤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对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质量效益的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设立后勤服务一体化服务平台,建立及时、高效、优质、全覆盖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做到“第一时间反应、24 小时服务”;不断完善校园生活服务平台,畅通师生与后勤服务的沟通渠道;做好信息公开,促进后勤保障管理更加公开、透明、阳光、规范。

2.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规范学校公共物业管理。完善《临沂大学维修工程管理办法》,后勤管理处对全校所有公共物业服务进行归口管理,统一支付相关费用;推进物业管理的区域化、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整合,完善学校物业管理条例,核定绿化、保洁、保修、水电暖设备管理等各专项物业的服务规范标准,并对入校服务人员提出明确服务要求。

3. 坚持开放校内市场,严格准入退出机制。稳步开放校内市场,全面推进实施后勤服务项目招投标制度,定期竞标,按照质优价廉的原则,严格把关、规范审核、择优准入,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以师生评价与合同执行、日常检查情况作为准入企业年度考核依据。

4.实行成本分担机制,积极推进能源校院两级管理。制定《临沂大学加强节约型、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意见》,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各单位应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后勤管理处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核算各院系、各部门每年用能定额指标并负责核拨、考核,明确相应管理措施和奖励政策。各院系、各部门自主统筹管理使用本单位用能总额指标,超额部分按梯次累进原则自行支付,结余部分作为奖励留用。

5.建立学生食堂长效运行机制。按照大学建设发展规划,满足多层次的餐饮需求,给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更加优良与丰富的餐饮服务,建设学生食堂一栋。积极开展农校对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继续推进蔬菜直供基地建设,按照“政府扶持、学校主导、企业运作”模式建设,建成蔬菜大棚50座,用地2000亩,满足包括临沂大学在内的5所大中专学校的蔬菜供应。下一步重点建设以智慧农业为基础的农校对接物联网系统,加大与政府企业联合的力度,开拓油、面、蛋、奶、肉等更大的“农校对接”市场,让师生享受到更多更好的价廉物美的放心食品。

6.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为契机,建设生态化校园,以绿色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建设“园林化、景观化、生态化、人文化、艺术化”校园,校园建成区占地面积1660897.00㎡,绿化用地面积 1016291.56㎡,绿地率为61.19%,绿化覆盖率达67.93%,校园内水系面积达30万㎡。校园绿化整体实现了“四季常绿,三季花开”绿化效果。立足地方特色,构建自然山水空间体系,打造生态化和大景观校区,体现典型沂蒙乡土树种特色,打造中央区域绿地核心景观,着力建设学生修读主题绿化园区。加强校园绿地管理养护工作,进一步提高校园绿化管理的水平和标准,打造绿色生态校园。

7.将校医院和小学、幼儿园纳入学校整体建设规划,构建管理运行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校医院重点为师生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按照省级示范标准,向临沂市人民政府申请在临沂大学片区建设一所高质量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合理布局校舍环境,切实加强小学、幼儿教师培训,提高小学、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8.注重加强素质培训,塑造良好后勤形象。制定《临沂大学关于加强后勤服务育人和党建工作实施意见》,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目标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系统完备的培训规划,形成全方位的培训内容体系,分批次、分层次、分级分类对所有承担服务业务的社会企业后勤员工开展素质培训,使临沂大学办学理念为社会企业后勤员工认知、认同、认可并共同遵守,提高社会企业后勤员工服务学校意识,塑造良好后勤职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