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订阅

吉林省高校后勤协会工作汇报

作者:日期:2010-03-09来源:

吉林省高校后勤协会秘书长 张常钟
 
      对协会重要性的认识
      在筹建协会的过程中,也曾经听到过不同的声音,包括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也有看法。我们通过会议讨论、沟通交流、教育厅行政部门强力推进等方式,进行了统一思想和认识沟通,将教育部指导意见、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后勤工作行业化管理需求、政府职能转变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得到了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部门的认同,也得到了绝大多数高校的认同。
      在对协会重要性认识上我们有如下理解:
      一是从办会宗旨看,后勤协会将在省内高校之间搭建起互利共赢的平台。如果说,原来的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的办会宗旨,是侧重研究高校后勤管理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的话,我们所做的工作只局限或停留在研究层面上,缺乏实践空间和自主作为的自由度。而后勤协会,则是省内高校后勤管理者和经营者自愿组成的后勤系统行业协会组织,并经过业务主管部门和社团管理机关批准登记,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团组织,其办会宗旨是团结、组织全省高校后勤行业的管理者与经营者,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交流和行业协作,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行行业自律,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后勤工作服务质量和水平。从中不难看出,原来研究会的研究职能得到了很大的延伸和拓展,这种延伸,实质上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扩大了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省内高校进行各种改革尝试的自主作为空间。各高校可以利用后勤协会这个平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借鉴省内高校后勤改革资源,谋求互利共赢,实现跨跃式发展。
      二是从形势发展看,后勤协会将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是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有了后勤协会这样一个行业自律性组织,就可以用足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利用职能部门的监管权威,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市场准入机制;面对真假难辨的商品市场和良莠不齐的服务市场,我们就可以依靠集体的慧眼去自主选择,并在质量控制和价格监管上,为学校设置了一道“防火墙”,最大限度地维护学校利益,维护师生利益,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行业准入机制等协会职能优势,推广会员企业产品,推动会员企业发展,使会员单位的所属企业和产品享受优先准入便利,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优先准入,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优先采购,在素质相近的情况下,优先使用、安置消化会员单位的人力资源。过去我们常说:校内服务根基稳,校际联合天地宽。通过行业协会广泛开展校际交流,推广省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增强联合实力,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原来后勤管理研究会的框架之下想做而做不到的。
      在协会成立之初,我们只吸收省内高校参会,下一步我们还要考虑吸收一些信誉度高的企业入会,搭起企业与高校的桥梁,让企业利用学校资源盈利、学校利用企业资源发展,形成和谐双赢的局面。
三是从政府要求看,后勤协会的成立是高校后勤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教育部对继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努力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成立高校后勤行业协会,是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创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更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过去已经成立高校后勤学会、研究会的省、市,要逐步向后勤行业协会过渡”。2008年3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分会第九届理事会工作会议,根据教育部2008年对高校后勤工作的要求,再次强调,后勤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做好继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动工作,要求各地积极推进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建设。这就是政府的声音,具体的指导,政策的导向。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成立高校后勤协会实为应改革之需,乘发展之势,顺基层之意的重要举措。高校后勤协会作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中应运而生的新鲜事物,在推进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更需要相关高校共同关心爱护,热情参与。
 
      协会工作的思路
      吉林省高校后勤协会成立,如何开好头,起好步,切实履行各项职能,迅速展开工作,是目前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也是对协会的考验。因此,必须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我省协会的近期工作思路主要有以下四点:
      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积极探索符合吉林高校后勤实际的改革发展新途径。高校后勤协会的成立,构建了一个很好的探索平台、交流平台,为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做好高校后勤工作,科学地规划后勤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必要条件。要引领所属高校抓住和利用好这个机遇,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产品特色,积极推动后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同心协力,突出重点,积极采取应对市场变化的高校后勤改革新举措。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主要任务,一是要稳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后勤服务和经营工作,逐步建立起有序竞争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后勤资源的使用效率;二是要逐步剥离高校办后勤的职能,实现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行政系统的规范分离;三是要建立并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学校规范、舆论监督、师生参与相结合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监管体系;四是要做好政府的主导工作,完善必要的配套政策。面对这样一个“四位一体”的任务,作为行业协会,要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紧紧抓住学生食堂等高校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环节。探索建立长效保障机制,通过强化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效率,并通过开展食堂大宗物资联合采购工作,搭建交易平台,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师生的满意度,保持高校的稳定。另外,在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和标准化学生公寓评估创建工作方面,在创建节约型校园、节约型后勤方面,在人员培训和对外交流方面,有所作为,使高校后勤协会真正成为推动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重要平台。
      坚持宗旨,热情服务,积极推广适合吉林高校后勤改革和事业发展的新经验。协会宗旨就是服务高校、服务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如果疏远了高校,不为高校说话,不为高校办事,不维护会员单位合法权益,就失去了协会存在的意义。首先,要积极推广省内外各高校的探索经验和成果,让先进经验引领、示范,进而实现省内高校整体推进、共同发展。其次,要体现在积极推广会员企业的先进经营理念和优质产品上,通过享受优先待遇等措施,促进会员企业发展壮大。还要积极协调各专业委员会,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共商对策,共谋发展。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后勤协会的社团职能,主动承担相关的咨询、调研、评估、方案论证等工作,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新情况,为政府主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努力使协会成为政府的参谋助手,成为政府与高校、高校与高校以及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积极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规范管理,依法办会,积极开创具有吉林特色的高校后勤协会工作新局面。要按照协会的宗旨,坚持民主办会,服务兴会,学术立会,规范建会的原则,把协会定位在向兄弟协会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用科学发展观做统领,走科学和谐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路子,高起点高标准地加强协会的全面建设。在起步阶段,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建章立制、依法办会上,建立规范的会费收支制度,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健全例会制度、工作制度和激励措施,依照上级指示要求和法律法规,稳妥向前推进,真正发挥出协会的行业管理与服务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