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须知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物价波动情况及其对高校后勤的影响

作者:日期:2010-03-17来源: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 王小广
 
一、应对世界金融海啸
(一)金融海啸的表现
1、全球股市、期市、房市全部大幅调整
2、全球金融体系接近崩溃,大量银行、投行倒闭
3、支持虚拟经济稳定的信心尽失(流动性危机或支付危机)
(二)全球拯救行动
1、中央银行不断注资,增加流动性。
2、中央银行、政府个别救助个别金融机构。
3、政府大规模一揽子救市方案(美国7000亿),包括对储户存款进行担保等。
4、一致性降息救股市(这一点最值得怀疑)。
 (三)造成金融海啸的原因
1、表面看,都是房地产泡沫惹的祸(房地产是20世纪后半叶最大经济毒品,房地产泡沫是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源)
2、深层看,美国调控理念违背了经济的基本规律,或者讲调控理论上出了大错。美国政府、美联储、学界、华尔街等在目标追求上的严重不当。2001年以来的不要衰退、不要萧条,只要增长的错误理念,过度地强调反衰退,从而在货币政策上采取过度地刺激政策,刺激房地产泡沫,刺激消费。结果是反萧条取向巨大“成就”,代价是金融体系的危机
3、现在仍在犯错(低利率政策仍在全球盛行)
 (四)效果(或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
1、美国经济增长的趋势。两种走势(W型、L型)。时间长度。
2、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将在一年后逐步趋于稳定。两个后果:政府加强对金融体系的控制(包括强化监管);银行金融体系和结构将发生巨变。
3、我国的应对
(1)宏观调控对策。对人民币实行阶段性贬值;适当放松货币政策;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包括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等。
(2)改革重内轻外。加大金融的对内开放,减弱对外开放。
(3)经过战略性研究后可考虑对外进行金融渗透(以稳健和长远为原则)。
(4)实业界走出去的一种机遇,研究并推进战略性的界入(石油、矿产资源、机械装备制造等领域)。油价持续下跌正好是增强石油储备的历史机遇。
二、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及未来走势
 (一) 2008年宏观经济增长的特点
宏观经济增长放慢的趋势已经确立(2007年为顶部),但2008年GDP增长仍将在10%左右,调整才刚开始,要准备过几年紧日子。
1、经济增长进入周期性调整期(下降趋势形成)。出口增长、房地产增长均出现“拐点”。
2、外部环境在持续恶化,比亚洲危机时严重,但中期看调整的主因是国内市场的内生性变化。
3、通胀“前高后低”,正在出现“拐点”变化。
4、企业利润增幅大幅回落,亏损面扩大;
5、就业压力加大。
 (二)中期增长走势、风险及政策取向
1、中期性调整。持续时间在三年左右。经济增长调整始于2008年,2009年显现,2010年将最为严峻。2009年, GDP增长9%左右,通胀3%左右,2010年 GDP增长8%左右,通胀1-2%,可能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
2、中期风险释放(主要是房地产泡沫风险的释放)中国经济将步入周期性调整与国际经济调整重叠将产生严重影响(投资增长将大幅放慢、消费不足、产能过剩问题凸现、房地产出现中期性不景气、重化工业可能出现深幅调整)。
3、政策取向。今年宏观经济政策是稳定,适当微调。明年将出现较明显的政策调整,即“双稳健”下结构性放松,金融和财政“双结构性放松”,而非全面性放松。三、对国家未来经济政策调整的建议
1、财政政策
增加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加环保、节能降耗方面的支出;增加对战略性产业的自主创新方面的财税支持。另外,推进地方财税体制改革(不动产税的征收)。
 2、货币政策
改变汇率偏好。应“轻外重内”,重利率调整轻汇率调整。
--利率市场化比汇率市场化重要,也比调息更重要。
--坚定执行严格抑制第二套住房的信贷政策。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放慢人民币升值步伐,择机对人民币贬值(如出口增长大幅放慢,美元升值),减弱过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
3、近期不可全面松动对投资的调控,特别是不能大幅松动对房地产的调控
千万不能通过重新刺激投资来抵消外部经济的影响,以过度地承担全球经济调整的成本和风险。但可以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着眼于中长期来“有保有压” 。
4、调整期政府调控的顺势与逆势的合理选择
让市场调节(周期性波动)有充分的空间。
l “病者生存”:两种病,一种病是一种保障健康的机制;
l萧条或衰退(中国是调整)是保障经济健康运行的机制。
5、加快促进发展模式转变
由“两个过度依赖转为两个依靠”。
 (1)促进消费模式转变,挖掘内需增长潜力。玩经济与服务业发展。
 (2)促进自主创新。大幅提高国家竞争力与形成增长分享机制;形成节能节资型的工业结构。自主创新要以“紧凑化”为导向,如紧凑型汽车、住房和城市等(中餐化)。
 (3)新模式需要新机制
l利用资本市场,推进产业升级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两个泡沫的选择问题);
l 要重内轻外,关键是大力支持民营资本,使其成为战略性竞争产业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