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交流

绿色校园 低碳生活

作者:日期:2010-11-08来源: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江南大学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理念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注重发挥特色学科优势,积极进行绿色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在节能减排、绿色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建设节约型校园高校示范性学校”、“节水型单位”、“节水型高校”等称号。
      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大学”是高等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2005年,总占地面积3125亩、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的江南大学新校区逐步投入使用。学校以此契机,创新地提出建设“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校园”的全新理念。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将节能工作与学校日常工作的安排统筹规划,严密组织实施,通过全校范围内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节约氛围。通过学习,在全校广大师生中逐步形成了三个理念:节约的水平体现学校发展的质量;节约的习惯体现学校师生的素质;节约的举措体现学校管理的水平。

 

 

      技改创新  智慧监管  
      在江南大学,校园里常见的“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已再无踪迹。不仅如此,如果下班未关电脑,第二天上班就会收到警示通知;谁擅自打开消防枪取水,后勤处长手机就会自动收到短信报警……丝毫的跑冒滴漏都逃不过校园数字网络的监控。这得益于学校自主设计开发的一套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平台,有效破解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难题。
      学校依托学校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综合应用网络、通信、信息、控制、物联网工程等前沿技术,自主创新、自主开发、自主设计了“数字能源监管系统”平台。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原来能源管理过程中的“模糊”概念变成清晰数据,为管理者提供了更好、更科学的决策支持,实现科学管理和高效管理。整合后的资源平台,管理者可以突破时空约束,实现不同人、时、地的超越化管理;实现与管理者的多渠道信息交互;平台借助布设在校园内的近2万个各类传感监控点,实现对能源使用、给水管网、路灯、安防和交通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数字化实时管理,监控覆盖率达90%以上。
      学校的教室、走廊、学生公寓、浴室等公共部位是水电使用的重点,用量占到全校全年使用总量60%以上,同时也是节能降耗的难点。学校在教学楼所有教室安装高灵度远红外+光敏的照明节电开关。仅此一项改造措施实施后,使教学楼月均节电30000多度。
      在公共浴室安装计时刷卡收费系统改造后,浴室的平均耗水量由原来的67.5吨/小时下降到14吨/小时,月均节水4800多吨。对教学楼、学生公寓等区域的公共卫生间,学校统一安装红外节水器,取得显著效益,仅教学楼每月节水就达八千多吨。
      在新校区积极采用节能和环保设备,实施建筑节能。体育馆采用了水源热泵型中央空调;专家楼宾馆采用了地源热泵式中央空调。建筑物的外墙采用了外墙保温技术,为使用过程中节约能源和费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2008年,在新校区总人数翻一番,空调数量增长4.5倍、设备总值增长1.5倍情况下,水电总支出同比下降230多万元,单位建筑面积月耗能费也由2006年的1.71元降至1.18元。月生均耗能费由2005年的61.04元降至2008年的43.15元。
      据测算,学校每月节电3万多度,节水上万吨,按照一户居民月平均用水量20吨、用电200度计算,节约的水电分别可以供50户居民用上一年和三个月。2008年9月,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镇供水协会会长李振东在考察我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时称赞道,“走了全国许多地方,江南大学的水电数字化管理平台在全国高校里是最先进的,理想中的节约型校园就得这样建。江南大学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值得全国学习与借鉴!”

 

      成果转化  服务社会
      学校充分发挥轻工特色学科优势,在环境污染控治、清洁生产新技术、节约能源、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新能源与技术、环境法制建设等诸多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积极发展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近年来,学校承担的绿色科研项目数已占项目总数的30%左右,其中部分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学校鼓励绿色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博士点作用,积极参与国家级创新体系。学校承担的“谷氨酸发酵高产菌种选育和过程优化控制技术”等多个与绿色生产相关的“863计划”项目和省部级课题,借助项目研发以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形式实现了与重点生产企业强强联合,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实现了若干工业用酶等化工产品的生物绿色制造,大幅度降低了工业原料、水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同时也培育了一批具有绿色生产特性的生物工业龙头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校还紧抓太湖水污染治理等重大热点问题积极服务无锡地方经济,加快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
学校加强环保软科学研究,成立了多个开展绿色科研的研究中心——无锡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无锡太湖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中心、无锡节能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等。

 

      示范引领   影响深远
      2008年11月,全国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交流研讨会在无锡举行,江南大学在会上作了题为《求解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方程》和《3W超越化能源管理模式》的主题发言,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建设部、省教育厅领导、行业专家及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会议认为,江南大学为全国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我校“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研制与应用”项目建设,已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我校数字节能、“绿色校园”建设成果经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20余家主流平面、电视及网络媒体采访报道后,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先后有40余家兄弟高校来校参观学习。节能工作逐步走出校园,为30多家单位提供咨询服务,为10多所高校提供整体改造服务,同时主动为无锡市市民中心、无锡朝阳集团等单位提供了相关的服务,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种“感知能耗,智慧监管”的节能行动模式,较好发挥了高校引领社会的示范带动作用。
      前不久,江南大学瞄准国家信息传感中心建在无锡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主动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物联网工程学院,加强传感网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接下来,我们将依托学科优势,进一步完善节能安保监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设能源监管中心、环境监测中心、安全监控中心,完成校园物联网的建设,将学校办学条件、师生信息、能源消费、交通安防、环境等相关信息加载到互联网上,实现资源共享、智能化识别,从而达到对整个校园的感知。推动校园资产管理及能源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倾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挥高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江南大学  田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