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交流

学发展 协调推进 努力建设节约型高等学校

作者:日期:2010-11-08来源:

      到2009年止,我校用水量从2003年的910万吨下降至446万吨,6年综合节水率达到51%,节约水费2200余万元;2009年学校水电费预算支出比2008年降低39%。2008年,我校被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首批12所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示范高校之一,被中国节水委评为“全国节水型示范高校”。2009年,学校被中国高教后勤协会评为“全国高校节能先进单位”,被住建部列为“校园建筑节能信息化示范”单位。
      节约型校园建设开展情况
      组织保障,制度落实,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了浙江大学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节能减排责任人和联系人制度、成立绿色建筑专家小组;完善了落实管理规章制度。
      重点投入,挖掘潜力,适度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了老校区供电设施节能改造、公共场所节能改造、设备设施节能改造、.照明节电改造、老校区供水管网改造、老校区卫生间用水设施改造、供热管网布局优化与节能改造等。
      管理科学,措施落实,抓好节约型校园日常管理。实施水电全面计量考核管理。除对全校各经营性用户、独立核算单位、后勤保障和转供户实行全额收费外,对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公益性单位实行水电指标化管理,采取超额自负,节约奖励的激励措施,分清管理责任;培养物业管理单位、后勤集团水电服务中心等设备管理与操作人员的节能意识,邀请各专业节能服务机构为物业管理人员、水电操作人员开展培训,开展设备设施的节能维护、保养,提高用能用水设备的效率;加强绿化用水管理。充分利用校区中水管道,绿化用水尽量用校园河水、再生水、地表水,逐步取消使用自来水浇灌绿化,绿化用水装表计量并支付水费;完善各项水电使用管理制度;推行漏水举报奖励办法。学校推行漏水举报奖励办法,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及时发现漏水点并通报水电管理部门修复。推行此项奖励办法以来,共收到各类有效漏水举报100多起,发放奖金9000余元。
      以人为本,生态自然,做好新校区绿色建筑规划与建设。正在建设的新校区紫金港校区始终遵循“生态化、园林化、现代化、网络化”的建设目标。校园规划注重保护自然生态。校园规划依托原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利用原有水系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景观,并局部保留了原有生态地貌,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真正实现了“生态化”。校园水系与中央生态带完美融合。水体的洁净方式采用生物净化,种植水下植物,最大水深达到2米,使之具有自净功能。森林沼泽地的营造、河道驳岸留缝干砌,为水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校园交通规划设计实现人车分流。以车行环线围合校园中心步行区,并连接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不仅加强了校园中心区的整体性,提高了环境质量,也使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有机结合,共同构建安全、通畅的校园交通流线体系;校园建筑园林化;建筑设计追求自然舒适。教学楼底层基本架空,建筑中多有通透之处,强调自然通风,建筑朝向、间距保证每幢建筑都有充足的阳光,风雨操场采用张拉膜屋顶,做到自然通风,白天还可以利用日照采光;建筑设施强调节能环保。校园制冷供暖设施根据校园建筑物功能,分别采用了冰蓄冷中央空调、VRV中央空调和分体式空调,以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卫生间均安装了感应式冲水洗手设备,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学生公寓配备了集中洗浴与卡式计费系统,食堂配置了自动米饭生产线。
      创新手段,再上台阶,推进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建设。依托校园一卡通付费结算平台,完成了五校区所有学生浴室和开水供应点的智能IC卡终端付费系统改造,学生洗浴、开水供应均按实际使用量付费取用;建成用水远程监测与用水平衡智能分析系统;创新建设节约型校园监管体系。学校充分利用各学科力量,重点建设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2009年4月,我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示范项目率先通过教育部、住建部的项目验收。具有多校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特色的高等学校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实现了不同类别校园建筑的用能在线监测、查询、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开展校园建筑能效公示、能源审计提供在线数据,为我校新校区二期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数据,为进一步开展有重点的节能改造和节能管理指明方向。通过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展开校园能耗监测和审计取得初步成果,如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大楼通过用实时监测并经能源审计,通过局部节能改造、优化用能方式、降低待机能耗、加强内部核算等手段,节电率达到8%以上,取得了较好的节约成效。
      教育宣传,营造氛围,培育具有节约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安排绿色教育课程。教务部门每学期为一、二年级本科生安排《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人类文明》等通识课程,通过绿色课程教学,使非环境与资源专业的每个学生在大学阶段可以接受一次环境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育,普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实践。以节约型校园建设为舞台,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为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多专业的优势,注重引导与宣传并举,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以节能、节水、环保、资源利用为主题的校园科技发明与实践活动。如浙江大学“富尔顿杯”第二届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吸引了来自能源系、竺可桢学院等17个院系的42项申报材料。在今年9月刚结束的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我8支参赛队组成的浙江大学代表团共荣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和“优秀组织奖”的优异成绩。
      为学生提供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科研实践机会。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科研平台,结合学校现有建设条件,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科研、调研、参观等实践机会。如学校利用建设节约型校园监管体系的机会,组织能源、建筑、机械、信息、电气等本科生、研究生40余人开展校园建筑能耗统计工作,调查校园建筑物基本信息和能耗信息150余幢共156万平方米,既利用学生专业为学校服务,又让学生在繁琐地现场调查中了解了学校锻炼了自我;学校还将紫金港校区动力中心的区域中央空调系统、供蒸汽系统、供水系统现场向建筑、能源、材料等相关学生开放,新校区建设指挥部还利用校区建设机会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现场参观机会,让他们了解建筑内部结构,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学科知识的积累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会。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由学校团委、学工、研工部门组织引导,成立诸如“绿之源”协会、校园文明先锋队、校园节能监察队等学生志愿者组织, 倡导由学生管理学生,开展各类校园文明、校园节约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日常节约型校园管理工作中来,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营造校园节约新风尚。(浙江大学  陈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