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2013全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推进工作年会》资料

作者:日期:2014-01-07来源:

全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推进工作(2013)交流研讨年会综述

 

      2013年5月12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主办的“全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推进工作(2012)交流研讨年会”在英雄城市南昌召开。历经十年,该会议已成为全国高校后勤系统展现改革成果,交流改革经验,破解改革难题的盛会和平台,为持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及时传递政府声音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主办,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承办。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谢焕忠司长、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宋德民司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葛华副巡视员、高校后勤改革处朱宝铜处长、江西省教育厅彭世东副厅长、后勤管理分会张柳华理事长、江西省高校后勤协会朱爱莹会长,来自全国各地三百余所高校后勤系统负责同志约五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黎玖高秘书长主持。
      彭世东副厅长和朱爱莹会长首先分别代表江西省省委工委、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高校后勤协会向大会致欢迎辞,并向大会介绍了江西省教育“三个五”的总体思路,“五个热”的发展目标以及江西省高校后勤协会的成立过程和基本架构。
      谢焕忠司长为大会作了题为《落实十八大精神,努力开创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新局面》的主题报告。报告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要充分认识高校后勤改革的成就和行业组织的作用;其次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最后部署了2013年高校后勤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一是突出重点,继续深化高校后勤改革;二是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实现后勤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转换职能,发挥教育后勤行业组织的作用;四是落实“规定”,着力做好“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五是贯彻五部门《意见》,切实加强学生食堂工作;六是出台文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工作;七是多管齐下,加强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八是加强指导,促进“农校对接”扎实有效、健康开展;九是积极支持,推进高校后勤“六项工程”建设。
      宋德民司长在讲话中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现阶段要把教育改革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报告详细说明了2013年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宏观背景,意义和形势,工作重点以及教育改革对高校后勤工作的要求。并就高校后勤改革的方法论问题进行讲解,对现阶段高校后勤改革实践具有启发作用。
      张柳华理事长代表十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他从贯彻落实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意见》、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后勤行业组织转型、研究与宣传工作、实施“六项工程”等方面总结了后勤管理分会2012年的工作。他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后勤管理分会新一年的工作设想:一是积极协助教育部推进高校后勤改革;二是努力做好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筹备工作;三是切实加强高校后勤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四是加强课题研究和信息宣传工作;五是围绕实施“六项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推进活动;六是促进后勤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七是支持“农校对接”和尝试“校企合作”;八是引导和支持专业机构积极开展工作。
      会议邀请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盛磊处长向大会作了精彩报告,介绍了十八大后国家综合改革形势与任务。报告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目前我国在的改革发展思路与规划,并强调了五位一体,四化同步的改革思路——即促进经济建设改革、促进政治建设改革、促进文化建设改革、促进社会建设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这五位一体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综合四化相结合,坚持落实十八大精神,促进我国改革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反对餐桌浪费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掌握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意见》的情况,教育部成立了调研督查工作组,对部分省市高校进行调研督查,会议安排调研督察工作组、北京林业大学后勤集团赵相华总经理对此次调研督察工作进行情况汇报。中国农校对接服务网赵志宏主任向大会介绍了 “农校对接”项目以及农校对接服务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高校后勤工作中的作用。
      朱宝铜处长对会议作出总结发言。他肯定了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高度赞扬了后勤管理分会这一年来协助教育部推进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所作的突出贡献,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二是希望大家认真地把教育后勤协会的工作做好。
      最后,黎玖高秘书长通报了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筹备情况,就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成立大会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说明。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成立大会计划于6月底在北京召开。
      本次会议受到教育部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会议内容丰富精彩,使各位与会者深入了解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有利于高校后勤同仁理清新一年的工作思路,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高校后勤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落实十八大精神  努力开创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新局面
——在2013年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推进工作交流研讨会的讲话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
2013年5月12日•南昌

 

尊敬的各位领导、高校后勤战线的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召开的这次会议表示热烈地祝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分析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国家和高等教育事业总体改革发展形势,深入探讨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目的是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更加积极自觉地推动高校后勤的改革与发展,使后勤工作对高等教育事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借这个机会,我谈三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充分认识高校后勤改革的成就和行业组织的作用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十余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办学模式相适应的、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开放度已达较高程度,高校后勤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总体水平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中已处于领先水平。
      二是为突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瓶颈,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较大程度上分离了高校办社会职能,同时更好地保证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需求和广大师生日益变化、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从而实现了当年高校领导的一个共同梦想,那就是,摆脱沉重的后勤服务负担,集中主要精力于办学。
      三是高校后勤保障模式和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探索与实践,对解决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推动高等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有效地促进了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总体转变,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等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四是高校后勤改革坚持积极稳步推进、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开放市场与强化管理相结合等原则,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态势良好,成就有目共睹,广大师生满意度大大提高,社会普遍给予较高评价。
      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后勤管理分会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积极扎实的工作。1999年至2002年,国务院连续四年召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从政府层面大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2003年之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凸显出来。为了确保在积极稳定的前提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改革由轰轰烈烈的动员阶段转入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阶段。后勤管理分会召开的改革工作推进会已经连续召开了10年,成为这个阶段传播政府声音、介绍改革进展、推广改革经验、推动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会议。
      从2003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密切配合教育部工作,组织开展了大量政策宣传、理论研究,经验推广、行业规范、业务培训等工作。特别是最近几年,后勤管理分会配合教育部和其他有关部门开展了更多、更重要的工作,譬如起草关于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管理的文件,承担“高校后勤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课题,承办“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和教育部高校后勤工作座谈会,协办教育部高校后勤领导干部培训班和国管局节能培训班等。目前,后勤管理分会已经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得力助手和重要决策咨询机构,成为引领高校后勤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更加可喜的是,各地学校后勤行业组织也在当地学校后勤的改革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与地方学校后勤行业组织正在共同构成越来越紧密的学校后勤行业组织体系,成为各级政府依靠的重要力量。
      后勤管理分会的工作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可。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申请已经得到了民政部的批准,拟于6月底召开成立大会。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是以推进中国教育后勤改革发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全国教育后勤服务行业规范自律与健康发展为宗旨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教育后勤管理者和劳动者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市场经济体系和现代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教育管理与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大家要充分认识高校后勤行业组织在推进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促进后勤行业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实践证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和目前的推进思路是正确的,要始终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不动摇。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任何犹豫彷徨、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也不会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具体实施,不可能脱离现有宏观体制的制约而单兵突进走得太远,需要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综合配套。所以,我们要把高校后勤改革放在国家宏观改革发展大局和高等教育整体改革发展全局中去思考、去谋划,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使改革思路和工作规划具有时代感和前瞻性,增强实施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改革的目标要明确、推进思路、路径要清晰,突破口要找准,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着力点。
      近年来,在高校后勤同仁共同实践探索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建设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思路,即“政府履行职责,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规范管理,部门依法监管”。这个思路的核心是“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这个思路得到了部党组的肯定和支持。这个思路和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意见》以及我司转发的后勤管理分会“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课题研究报告”,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积极稳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认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宏观思路是清晰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好。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攻坚期、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党的十八大之后,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再次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和各领域工作的主线。我们要深刻认识宏观改革发展形势对高校后勤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一是国家全面推进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四项改革的系统配套,成为解决我国深层次社会矛盾的战略选择,改革的推进将加速社会转型,也为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激发新的动力。十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地位。推进大学的节约、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通过深化后勤改革和创新管理模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后勤生产服务方式、校园生活方式,对高等教育乃至全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新时期以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对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将“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放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里面,并纳入体制改革部分中,这体现了国家对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态度,也体现出教育改革发展对后勤保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也将呈现多样化趋势。因此我们要着眼未来,围绕建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工作。
      三是改革的攻坚克难对校园的和谐稳定提出更高要求。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转型同时也需要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然而,近些年,我国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大学校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高校后勤肩负的安全稳定任务责任重大。
因此,我们既要坚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不动摇,不断深化和扩大高校后勤的改革开放,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把科学发展作为推进改革的根本目标,把维护稳定作为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有关各方承受程度进行统筹思考和谋划。
      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在中国教育的发展道路、总体要求、根本任务、根本方式、发展动力和工作重点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面对教育的新使命和新任务,高校后勤系统要深入思考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如何推进后勤事业的科学发展,如何提高后勤服务管理水平、研究能力和咨询、咨政的能力,更富有创造性地去思考和探索进一步挖掘后勤行业潜力,实现后勤服务从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实现这一转变根本靠科技、关键在人才。要重视将现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融入生产、服务和管理,把后勤服务的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做为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把加强队伍建设、利用市场机制、引进社会资源作为推进后勤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
      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和科学发展,必须以充分的条件保障为基础。国家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已经实现,这对于解决教育长期以来积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整体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增强后勤运行保障能力,提高后勤现代化水平。
      三、2013年高校后勤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高校后勤系统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高校办学模式的变化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努力做好高校后勤改革和管理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继续深化高校后勤改革。要把解决高校后勤系统广泛关心的焦点问题和对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影响最大的突出矛盾作为推进高校后勤改革的重点。要组织力量,搜集信息,梳理问题,研究对策,出台政策。要按照《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提出的“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配套措施”的部署,着力研究解决国家支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宏观政策与微观管理制度不配套的问题;研究落实政府对高校后勤的公益性投入政策和建立后勤公益性服务成本补偿机制;积极协调财政部等相关部门。
      二是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实现后勤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化改革需要扩大开放形成外部压力和倒逼机制,推动改革不断深化。要消除行政壁垒,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积极开放校内经营性市场,稳步扩大校内服务性市场。鼓励有实力的高校后勤实体转制为企业,为更多学校提供后勤服务;支持学校自主选择社会优质企业进校服务,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公平、有序竞争,为高校自主选择服务,满足高校师生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提供切实保证。学校要加强监管,完善校内后勤服务市场秩序,建全校园后勤服务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全面实施后勤服务项目的招投标制度。
      三是转换职能,发挥教育后勤行业组织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目标,要求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我们要适应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职能转换的要求,抓住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成立的契机,大力推进全国和地方教育后勤行业组织建设,支持行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履行社会责任,使教育后勤系统由政府直接管理向行业组织规范自律管理过渡。后勤行业组织要不辱使命,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切实履行“提供服务、规范自律、反映诉求”的职能,发挥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咨政的作用。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高校后勤行业各类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大力推进服务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四是落实“规定”,着力做好“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和十八大精神,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和《关于在高等学校开展反对餐桌浪费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文件,对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习总书记多次做出专门指示,教育部领导多次批示,针对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形成节约意识,明确要求全面开展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教育和国情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同时要求教育部门要在制度、机制建设上深入探索,积极开展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把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扎实开展,积极落实。要尽快启动节约型校园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加强示范引领,总结经验,推广先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五是贯彻五部门《意见》,切实加强学生食堂工作。要继续以贯彻落实五部门《意见》为核心,深入推进学生食堂工作的改善和加强。要组织专项督查,重点督促学生食堂各项优惠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贴落实到位、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和价格联动机制切实建立。同时要重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正确理解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要注重学生参与食堂管理,增强学生对食堂工作的理解。要加强制度建设,避免食堂管理和操作环节的浪费,同时要与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做好学生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彻底解决餐桌浪费问题。
      六是出台文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工作。学生公寓工作涉及到学生的人身安全、思想教育、行为养成和学校的稳定,是后勤改革的两大重点之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工作的文件起草、修改、完善工作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受我司委托,后勤管理分会组织力量进行了前期调研和草案起草。文件草案分别在首都师范大学和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召开意见征询会,还通过发放问卷、召开座谈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文件在充分总结吸收近年来学生公寓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加强和改善高校学生公寓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落实政策、保证投入、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下一步要加快学生公寓文件的修改完善工作,努力争取年内出台这一文件。
      七是多管齐下,加强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要加强与公安、消防、食品安全监督等部门协同联动,实施专项检查、督促和宣传教育,推动高校后勤系统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服务和安全管理。引导高校后勤系统完善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重点加强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特别是高层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管理,研究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逃生办法;抓好学生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校区交通安全和水电暖设施设备安全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达标工作;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后勤系统特殊时期、紧急情况下应对突发事件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健全制度和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防范和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八是加强指导,促进“农校对接”扎实有效、健康开展。教育部高度重视“农校对接”工作,这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创新举措,是从根本上改革食堂伙食采购方式的大胆探索,有助于学生食堂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高校后勤信息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推进。“农校对接”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和运用,对国家建立可追溯源头的食品安全体系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一系列工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项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为推动此项工作,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8月还将继续举办第四届,目前文件已经印发各地。在此,希望各地后勤行业组织充分认识“农校对接”的重要意义,积极行动起来,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共同推动“农校对接”工作。
      九是积极支持,推进高校后勤“六项工程”建设。去年,后勤管理分会接受我司委托编制完成了“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施“节约后勤”工程、“主体培育”工程、“质量后勤”工程、“平安后勤”工程、“科技后勤”工程、“文化后勤”工程等六项工程建设的规划,高度概况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高校后勤工作的重点。这“六项工程”即是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题中之义,又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相切合;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把这“六项工程”建设作为抓手,有的放矢地推进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工作。我司将为“六项工程”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服务和指导,研究相关扶持政策、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争取多方支持,力争使此项工作持续健康开展,不断取得良好成效。
      同志们,后勤的改革发展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教育部党组部署,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高度出发,积极进取,不断开创高校后勤工作新局面,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13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任务及其对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要求
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宋德民司长

 

      十八大是新时期非常重要的会议。十八大报告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总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十八大突出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改革,所以,作为学校的领导或者是学校后勤的领导,如何把握和理解十八大这一特点,十分重要。
      为什么现阶段要把教育改革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教育部关于2013年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袁贵仁部长在年度工作等重要会议上明确讲,这个文件是教育部2013年的一号文件,而且在今后几年教育部的一号文件都是改革。
      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基本经验,或者说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教育要发展根本要靠改革。
      回顾一下改革的历程,85年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一个“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给我比较深刻的印象是三条,第一条是第一次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第二条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条是扩大高校自主权。从85年到现在28年过去,现代的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在85年就已经提出来了。在高校自主权方面,落实得还不够好,教育部最近起草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高校自主权意见》,正在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希望很快能够出台。85年教育会议中最重要的是邓小平同志18分钟的的讲话。他讲话中有几句非常重要的话,“不重视教育的领导就是不成熟的领导,不能领导现代化建设”,“宁可在其他方面忍耐一下,把速度放下来,也要把教育搞上去。”
      99年,朱镕基总理讲教育重要性的时候,他说小平讲这几句话,对教育的定位、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没有办法再讲了,所以只能把这个话重复一遍。所以朱镕基同志在会上,就把小平同志讲的几段话在会上又念了一遍。邓小平同志这几句话确实是对于统一全党的认识,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93年召开了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一个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第一次提出了教育经费要占GDP的4%。当时的预想是在世纪末,用7年左右时间来实现,但是最后实现用了19年的时间。再一个是和后勤同志有关的,93年的纲要中,第一次全面概括了教育经费的来源,提出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框架体系。当时正好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在这个文件中有了充分的体现。
      99年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一个文件,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这里面和我们有直接的关系的:一个是明确了扩大高校规模,一是为了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再是为了呼应老百姓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呼声。在此前有一个重大的改革,为这次的高校扩招的决定奠定了基础,就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如果没有这个前提的率先突破,后来的设想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根本没有办法实现。扩充速度比当时的预想要快得多,98年的招生规模是108万,而现在已经超过了700万。在这个会议上,作出了关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关于这次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家现在已经在评判。
      2010年召开了第四次的教育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现在评判这个会议的历史意义有点早,但是现在可以说的可能有这么几条:一条是2012年实现了4%的目标,2010年的会议和作出的决定对于2012年实现的目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条是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规划纲要中,把学前教育作为率先突破的点来安排。在规划纲要出台后,学前教育发展速度一下子提起来了,预计在2015年学前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60%,其实到2012年,已经达到了62.3%,这个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再有一点,这个文件更加突出了公平,把教育公平作为一个优先选择、争取的目标,这几年来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我们每一次大的发展,每一次格局的重大调整都是由改革来带动的。在这些年发展过程中,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体制机制障碍不破除,就很难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另一方面中国梦促使我们要加大改革的力度。
      二、十八大之后教育部思考和力求破解的重大问题。
      第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老百姓期待、社会关注的问题。现在组成了一个团队,准备在全国的范围内开展满意度的测评。分为几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在国家的背景上来看老百姓对于教育是否满意,在哪些方面特别不满意,在哪些方面满意。再就是对各省,各省对各市,各市对各县,县里对学校,网络型的全面部署,全面开展满意度测评。对于高校后勤,可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从协会的一个层面,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在高校后勤满意度测评的标准体系。我们测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来了解老师、学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这是从协会的角度提出来的测评基本标准、基本路径和基本方法。从学校的层面,用什么样的方法比较准确、比较及时地了解老师和学生对后勤工作的感受或者是评判?如何依次作为一个引领来做好工作?我们在这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
      第二关于立德树人。这是在十八大报告工作中是根本任务,是从幼儿园到博士全方位的问题。现在提出几个统筹,比如说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衔接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在社会上经常听到的:现在品德培养,小学生教的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是讲这个问题;到了大学的时候,还要跟学生讲不许吐痰、走路要注意红绿灯,这么一个倒置的方式,等等。所以,要落实十八大精神,要切实在学科体系、教材的编排上做出的统筹的安排。再一个是很重要的就是几支力量的突破。我们总是讲服务育人,这是后勤战线一句响亮的口号,怎么服务育人?怎么在立德树人整体的框架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或者更直白地讲如何把这句口号式的号召变成实际行动,怎么去体现立德树人,在我们后勤方面你做的哪些举措?等等。这些问题从教育部党组宏观的思考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在这个部署过程当中离不开后勤战线。后勤要把我们的基本要求、根本任务化解到工作部署当中来。
      第三教育综合改革。在一号文件当中做了一个部署,主要是从四个方面作出的考量,第一个方面是培养人才模式改革,第二个方面是办学体制改革,第三个方面是关于管理体制改革,第四个方面是资源配置方式改革。
      第四教育现代化。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如何适应中国国情建立现代化教育的指标体系。上周三教育部党组讨论了一次教育部检测评估体系的问题,这个工作马上就会部署。要对每一个省、每一个市要建立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然后用这个东西去衡量、指导各地推进教育发展,这是一个基本的思路。后勤的科学法问题,后勤工作的同志要思考国家教育现代化,对高校后勤有没有一个现代化的问题?我想是肯定是有的,简单来讲可能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如果说后勤很落后,教育现代化可能是全面的现代化吗?第二个层面是如果要说前面是肯定的话,如何在后勤体现后勤的现代化。其实在这一方面有很多的学校有很好的经验,有很好的平台,比如说后勤设施、后勤设备的现代化有什么要求?或者说一个学校基本实现了哪些要求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在管理方面、提高效益方面怎么考虑?要把十八大一些宏观的、全面的要求和我们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找到这个结合点,工作就会做得比较好。
      第五城镇化和教育部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上最直接的是和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联系更紧密一些。城镇化是新四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对教育带来一些新的要求。城镇化必然带来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的变化,教育方面如何配合?
      第六是如何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十八大讲高等教育要注重内涵建设。
      第七关于国际化的问题。教育现代化里边的应有之义就是教育的国际化。一方面我们要大量派留学生。另一方面,要大量吸引国外的留学生,2020年的时候,希望达到50万。留学生多了,我们餐饮服务、公寓管理如何能够跟的上?人家那么讲国际化,后勤方面的国际化怎么样?为国际学生服务的怎么样?
      第八关于4%之后的时代怎么看?大家可能有感受到了经济放缓,财政收入增幅也在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李克强总理在第一次国务院会议上讲了一番话,提醒大家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但是,他说在两个领域要确保,一个是教育领域,一个是国防。要确保教育经费的增长,这对教育工作者当然是一个鼓舞。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研判,后勤改革方向不动摇。其实这是和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联系在一起的,八项规定、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等等,是对勤战线提出的更高的新要求。如何应对这些新要求、落实这些新要求,确实有很多东西要做。
      第九信息化。新四化中,把信息化列进去了。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对我们各项工作、各个领域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对于后勤工作的同志来讲,在工作中,如何自觉使用信息化的成果?现在,我们各个方面都在做,比如说,网络的管理,但是现在做的这些够不够?新形势下,信息化的要求,我们做的怎么样?有一些新的发明创造,在我们的管理方面如何能够体现出来?这个里面确实有文章可做。
      第十关于全民学习。具体到高校后勤战线,一个方面是我们要关心员工队伍,要怎么样引领这个队伍,要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现在,这支队伍的水平明显提升,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同志认识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到这支队伍中来。整体上看,后勤队伍是越来越强大,水平越来越高。各个学校的领导都要关心后勤工作、支持后勤工作。再一个是后勤人要有责任感和自豪感,这确实是非常重要。
      以上是从教育部党组层面考虑一些重大的问题,部署一些重大的问题。我们要和每个学校的实际和后勤的实际结合起来思考一些问题。大家讨论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后勤工作,这个主题是选的好。所以,在这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两个方面的情况。
      一个是研讨高等学校转型的问题。高等学校要分类管理,怎么分?可能从类型上看,一个是普通教育,一个是职业教育,两个大的类型,这是一个基本的分法。在普通教育当中,要特别突出是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个工作一旦部署开始,可能不亚于世纪之交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动静会相当大。一个最基本的考量是行业特色突出,地方的院校可能基本上划到应用型的范畴里面去。大家垢病高等教育比较多的,我们反思以后,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就是培养模式的单一,同质化的倾向严重。作为一个新建的学校,培养的模式和北大、清华是一样的,这样就明显不对了。为了克服这个倾向,教育部在今后一个时期会把这项工作作用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来抓。
      关于“2011”计划。今年是第一期,批了14个学校。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2011”计划代表重要的导向,是一个重要的表示,就是要通过协同来提高培养质量,特别强调协同。现在讲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讲创新型学校,“2011”里面就是要强调跟企业的合作、社会的合作,共同推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对后勤同志来讲,后勤社会化,如何提高协同水平、配合的水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这次改革跟以往的改革有哪些方面的不同。第一,改革的方向。如果用另外一个表述方法,就是处理好改革与道路的关系。如何把握?十八大报告说的非常明确,这场改革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就是改这个道路和不相符合的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解放生产力、释放生产力的活力。这个里就是为了调动教育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所以要调整我们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这次有一个基本的考量,就是政府的体制机制的转变,作为这次改革的引领。方向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改是改和这个道路不相符合的地方。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次为什么特别强调顶层设计?因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很多体制、制度基本定型。但是,现在面临一些子系统之间的冲突,把我们的力量抵触掉了,或者加强某一方面的管理,它反而束缚另一方面的发展,所以,必须综合考虑。所有的综合改革,要更加强调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在综合改革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不是把很多事情放在一起,就是综合改革。综合改革是对整体形势判断之后,一个是战略重点,一个是部署。再有一点,要强调要选择重点突破。前些天,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了2013年改革问题,确定了九条重点突破的方向。这个里面有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确定下来重点工作是什么,在今年优先解决什么重点问题。在这次改革中,我们怎么样全面审视我们的任务,审视我们的条件,确定下来改革的突破口。可以预期,这次的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这些年来没有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第二个就是改革的艰巨性很大。处理好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的关系,很明确,以增量改革为主,优先改革增量改革,适当调整增量,这是一个基本的思路。
      对后勤改革,是学校一个局部的方面,能用增量改革解决的问题,我们尽量优先选择这么一个办法。比如说在后勤队伍的管理上,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上,这些年来,后勤改革成功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其实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就是增量的改革。老人由原来体制形成的,先把他利益保存下来,再在不断加大增量的过程中来稀释存量,以至于到后来比例越来越少。到终于有一天大家变成增量了,或者是存量的内容相当小。
      大家也谈到了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现在矛盾主要的方面如何把握?需要有一个权衡。中央之所以特别突出强调改革,主要是针对在一些领域、部门,对改革的畏惧心理、畏难心理比较强。所以,要增加改革的勇气。总理讲要壮士断腕,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学校或者部门,一些同志对现在既有的利益格局看的比较重。回顾后勤改革,五部委这个文件当时有一个基本考虑,动态调整。允许动态调整,有一些学校的领导同志,到我们这里谈心的时候,我讲的更加直白,允许价格调整,但是前提是要稳定。你没涨价,学生不满意闹事了,也要追究你的责任。涨价学校很平稳,当然可以涨价,因为市场经济,更加强调市场资源配置的能力,这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大量经验证明,事先考虑比较周到,工作做的比较细,有些事可以做成。但是有些工作不做,就推进所谓的改革,也难以取得改革的成效。

 

 

 


2012年工作回顾和2013年工作重点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理事长 张柳华
(2013年5月12日南昌)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3年全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推进工作交流研讨年会”,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总结过去,分析形势,研究和确立新一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做工作汇报。
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
      2012年是本届理事会工作的第三年,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促进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建设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总体目标,认真落实《后勤管理分会2012年工作要点》,切实履行职责,不断开拓进取,在组织建设、理论研究、业务拓展、规范化管理和推进“六项工程”实施等方面积极探索,发挥了学术团体和行业组织的功能。
      一、为贯彻落实五部门《意见》做出积极努力
      1.组织调研组分赴二十多个省市宣传检查文件落实。为了推进《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落实,后勤管理分会主动协助教育部于三月份组织后勤管理分会部分理事和骨干成立十个工作组,分赴上海、浙江、四川、重庆、江苏、山东、福建、陕西、广东、湖南、湖北、安徽、黑龙江、辽宁、河南、山西、广西、云南、天津、河北等省市进行文件宣传、调研和检查,形成十份调研报告上报教育部。调研工作起到了宣传政策、学习交流的作用和效果,对所到省市乃至全国高校深入贯彻《意见》精神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协助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学生食堂工作座谈会。后勤管理分会承办了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于4月10日在郑州召开的全国高校学生食堂工作座谈会,各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部分高校主管领导200多人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谢焕忠司长代表教育部发表了重要讲话,对贯彻落实五部门《意见》,加强高校学生食堂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云南五省市教育厅(教委)和郑州大学领导分别介绍了在高校学生食堂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
      二、努力探寻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新跨越
      1.举办改革推进年会研究部署新一年工作。2012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为了适应新形势,研究部署高校后勤工作任务,自觉维护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后勤管理分会于4月15日在昆明组织召开一年一次的改革发展推进年会,全国高校后勤系统六百余人参加了会议。朱宝铜处长在会上部署了新一年高校后勤的工作任务;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主任、博导王怀超教授应邀作形势报告;教育部和后勤管理分会课题组发布了“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高校后勤主要业务领域(伙食工作、公寓管理、校园物业、校园商贸、后勤信息化、节能降耗)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的研究成果。
      2.协助教育部主管部门调研起草学生公寓文件。学生公寓工作文件的调研起草被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列为2012年的工作重点,这个文件是继五部门出台学生食堂文件之后的又一个事关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受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委托,学生公寓专业部负责文件的前期调研和草案起草。二月底完成文件草案后,分别于2月份和8月份在首都师范大学和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召开意见征询会,还在全国高校后勤年会、公寓专业部年会、各省级寓专会发放问卷、召开座谈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于9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并报送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三、扎实迈出向行业组织转型的新步伐
      1.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筹办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经教育部与民政部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协调,在“中国教育服务接待协会”的基础上通过更名重组和资源整合,成立“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方案已经得到教育部和民政部的批准,目前已正式进入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筹备阶段。
      2. 深入调研协会组建和转型过渡方案。秘书处专门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协会组建、运营的相关重点难点问题,并协助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于 9月22日在上海召开座谈会,邀请黄河以南省市教育后勤协会的负责人一起座谈研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职能定位、业务范围、组织机构、会员组成、制度设计以及协会成立和运行中的难点问题解决办法。在广泛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目前已初步形成协会的组建方案和转型过渡方案,并起草了《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章程(草案)》、《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员与会费管理办法(草案)》,理事和会员产生办法,设计了协会的新会标(草案)。
      四、积极支持“农校对接”工作取得新成效
      1.圆满承办第三届“农校对接”洽谈会。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下,后勤管理分会认真总结前两届洽谈会经验,经过精心筹划、周密安排,成功承办了由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陕西省人民政府于7月27日在西安市联合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来自全国各地和陕西省高校后勤系统代表千余人和近千家的食材供应商参加了洽谈,会议规模再创新高。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以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委相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和巡展。
      2.隆重举行“农校对接”与高校学生食堂采购工作论坛暨先进院校表彰大会。为了总结交流“农校对接”和学生食堂联合采购经验,表彰鼓励先进,后勤管理分会在第三届“农校对接”洽谈会期间举办了“农校对接”与高校学生食堂采购工作论坛暨先进院校表彰大会。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后勤系统七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北京市教委和重庆市教委分别介绍了地方政府部门推进“农校对接”工作的举措和经验;浙江大学后勤集团、郑州大学后勤集团分别就区域高校学生食堂联合采购工作经验做了交流演讲。论坛之后举行了“农校对接”与高校学生食堂采购工作先进院校表彰大会,全国214所高校获得表彰。
      五、深入开展研究与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果
      1.宣传与研究工作合力发展形成良好局面。按照“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思路,“两刊一站”和秘书处发展研究中心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了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和工作机制。“两刊一站”与秘书处发展研究中心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共享,联合开展信息宣传和课题研究,联合召开信息宣传与理论研究年会,使信息宣传与理论研究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成效显著,对完成教育部和后勤管理分会交给的宣传和研究任务,进一步加强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2.《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年度报告》编撰发行。为了深入分析和全面反映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动态、趋势,系统收集整理高校后勤领域重要文献资料,后勤管理分会组织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高校后勤参考》编辑部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分别编撰印发了2011年度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年度报告》。此报告拟于每年度编撰印发,全面反映高校后勤系统每年度的工作轨迹和改革发展成果,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为高校后勤系统研究改革发展战略、加强运行管理、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此报告受到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领导的首肯,并已送教育部党组人手一册。
      3.课题研究工作取得突出成果。后勤管理分会课题组完成了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下达的课题研究任务。第一批课题研究成果“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及“主要业务领域改革与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发展规划司,经初步审阅认为对于推进改革、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已正式印发。第二批30个分课题已经陆续完成研究报告,近日已汇总上报发展规划司。此外,后勤管理分会秘书处发展研究中心还参与北京市教委立项、由陈一兵常务副理事长主持的重大课题《北京高校新型后勤保障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基于现代大学制度视角》,目前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中国高教学会“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高校后勤行业组织功能与作用的研究”已经开题,进入调查研究阶段。
      六、大力实施“六项工程”又有新举措
      1.开展干部培训,助推“主体培育”工程实施。5月份,组织全国高校97位后勤集团总经理和后勤处长参加了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主办、后勤管理分会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承办的第二期全国高校后勤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班除专家授课外,还邀请了三所大学后勤集团和三家社会企业负责人,就后勤服务实体发展模式及推进专业化、现代化、品牌化、人文化建设进行案例教学、互动交流和深入探讨。6月3日,组织了全国一百余所高校后勤实体负责人和人力资源主管齐聚浙江宁波市,交流研讨“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用工成本控制”课题,社保部专家介绍了我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法律动态,高校后勤实体的交流发言为后勤实体解决难点问题提供了诸多新鲜经验,对于深入研究高校后勤实体人力资源管理与队伍建设问题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2.举办专题讲座,提高“平安后勤”建设与管理水平。根据2012年教育部对安全工作的特殊要求,后勤管理分会选择暑期在青海西宁市举办了高校后勤“安全建设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题讲座。全国高校后勤系统的近三百名安全管理干部参加了研讨培训。讲座邀请了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北京火灾防治中心有关专家出席,介绍了高校的安全形势和安全稳定工作重点;系统讲授了校园防火、逃生、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知识。对提升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能力,做好新学期高校后勤安全防范工作强化了意识,充实了知识。
      3.开展评优活动,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后勤管理分会秘书处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示范院校评审活动。组织专家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历经半年多时间,通过各地推荐、专家筛选和公开答辩等方式进行严格评审,授予清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江南大学三所高校为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优秀示范院校;授予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五所高校为示范院校;授予中央民族大学等二十二所高校为先进院校。
      4.组织研讨交流,促进“科技后勤”和“绿色后勤”建设。9月23日在上海以“建设科技与绿色后勤,实现后勤服务现代化”为主题,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科技与绿色后勤建设交流研讨会”。会议邀请了高校后勤系统在科技和绿色后勤建设实践与探索中有代表性的高校领导和一线管理者发表专题演讲,交流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大会还安排与会者实地考察同济大学的节约型校园建设、上海复旦大学的车队供应链管理、江南大学的绿色数字校园建设和浙江大学科技后勤与后勤现代化建设,对推进科技后勤、绿色后勤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七、专业机构在各自专业领域开创工作新局面
      伙食管理专业部为促进五部门文件落实起草了《高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实施办法》、《高等学校学生食堂伙食结构及成本核算指导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启动“第二届高校烹饪技术大赛”预赛;出版《中国高校食堂常用主副食加工标准与规范指南》,为加强和规范全国高校食堂管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公寓管理专业部协助教育部完成公寓文件调研起草;整合各地公寓管理经验,指导规范学生公寓标准化建设、学生公寓安全管理预案、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制定和完善《全国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评价标准》;举办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与安全工作交流研讨会,发挥了行业引领作用。
      物业管理专业部修订专业部章程,进一步明确了会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实行片区工作制,推动各片区积极开展工作,促进会员单位交流、加强组织建设、规范行业管理成效显著。
      房地产专业部组团赴美参加国际高校房屋管理协会2012年年会,与国外高校同行交流研讨;组织校际互访座谈,交流高校公房管理模式改革难点问题;为成员单位开发并提供资产设施管理系统平台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商贸管理专业部按照“创新、发展、提高”的方针,开展服务创新、行业评比、出访学习及业务研讨等活动;着力推动全国教育超市标准店、样板店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思政专业部十月份向会员单位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对推动高校后勤系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起到积极作用。
      旅游接待专业部组织研制高校接待工作规范;与著名酒业集团深度合作,以优良品质、优惠价格服务于高校。
      高校节能联盟承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校园绿色照明节电改造及推广普及机制研究》课题,出版《高校节能研究论文集》,编辑《高校节能技术与产品采购手册》,两次召开全国高校节能监管平台现场会,开展节约型校园主题宣传活动,对促进高校节能减排工作做出贡献。
      《高校后勤研究》杂志根据国家出版总署的要求,由后勤管理分会牵头,完成了对杂志社的改制,经工商局注册登记,取得了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营业执照。杂志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外,十一月份,恰逢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勤管理分会于11月28日在湖南长沙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会、高校后勤系统摄影展和后勤服务与设备展;对促进全国高校后勤系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校企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新一年的工作设想
      2013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开局之年,也是成立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加快实现高校后勤系统走向行业自律管理的关键之年。全国高校后勤系统面临新的形势、发展机遇。我们要树立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推动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为己任,以加强自身组织建设、规范化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推进“六项工程”实施为重点,科学规划各项工作,增强工作的前瞻性、进取性、计划性和规范性,为高校后勤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一、积极协助教育部推进高校后勤改革
      1.顺应宏观形势,坚持深化后勤改革。改革是高校后勤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改革的部署,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国家有关扩大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新举措,特别是体制上的突破性改革及其对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影响和要求。既要坚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又要联系高校后勤实际,把深化改革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当前影响高校后勤工作的突出矛盾和焦点问题上,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协助教育部做好改革调研和重要文件起草。贯彻十八大精神,协助教育部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文件的调研起草工作,力争适时推出顺应改革发展新形势要求的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文件;按照《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提出的“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配套措施”的部署,继续做好五部门有关高校食堂工作文件的贯彻落实,做好高校学生公寓文件的修改完善工作,力争尽早出台文件。主动协助教育部,针对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实践中的突出矛盾和焦点问题组织深入调研,提出缓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特别是建立健全学生食堂成本补偿机制既公益性服务的成本补偿机制,解决学生食堂基本大伙价格倒挂问题等;研究解决国家对高校后勤改革宏观政策与微观管理制度法规相矛盾、不配套的问题等。积极为教育部建言献策,加强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二、努力做好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筹建工作
      1. 深入研究组建方案,做好制度安排。在广泛深入地征求教育后勤行业的建议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修改完善协会章程等相关制度以及协会组建、运行过程中的重点和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办法,以达到尽可能地科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有效整合资源,从制度设计上处理好全国协会与地方协会之间、教育后勤协会与下属机构之间的、协会与会员之间的关系等,以确保顺利完成后勤管理分会向教育后勤协会的平稳过渡。
      2.努力做好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成立大会的筹备工作。3月30日后勤管理分会在青岛召开常务理事会议,研究成立了“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筹备工作委员会”,作为具体负责协会筹备的工作主体。筹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将于本月下旬在北京召开,启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主要做好相关文件的起草和准备,包括协会章程、表决方式、协会理事会的组成、会员代表的产生方式和名额分配办法,确定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标志等,计划于六月底在北京召开“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三、切实加强高校后勤行业的规范化建设
      1.坚持依法规范办会。要严格按照行业组织要求开展工作,系统收集行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行业组织开展工作的法律与政策边际,指导下属专业机构和全国高校后勤行业组织依法办会,确保稳定运行,切实防范风险。要慎用权力,倍加珍惜几代高校后勤人共同努力开创的大好局面和培育的良好组织形象,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组织不能受到任何伤害。
      2.加强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的建设。深入研究并按轻重缓急,制定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各项管理制度、规则,设计程序科学合理的运营机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现决策与管理的规范、公开、透明;做好秘书处队伍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执行力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规范管理,逐步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方作用、调动积极性、多方共赢、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实现内部管理和工作运营的规范化。
      3.启动行业规范、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尽快组织力量开始制定中国教育后勤行业自律管理相关准入、退出、监管制度、行业管理、服务规范和标准、行业等级资质认证制度等行业规范体系,为中国教育后勤行业规范自律管理奠定制度基础。
      四、加强课题研究和信息宣传工作
      1.适应新形势开展课题研究。要根据国家四项体制改革的形势发展和“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办学模式变化、学生培养方式变化、师生生活需求变化的趋势,设立新课题,研究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根据教育后勤行业组织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深入研究行业准入、退出、监管制度、行业标准、行业等级资质认证制度等行业规范体系,力争快出成果、多出成果,以助力全国高校后勤事业的科学发展和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健康运行;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继续完善和丰富“六项工程”建设的内容、举措,加强分专题深入、细化研究,增强其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努力提高新媒体时代驾驭和利用新媒体的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强化高校后勤舆论阵地建设,创新舆论宣传模式。积极指导和帮助《高校后勤研究》的转轨改制工作,协助解决难题、指导和推进办刊模式、人事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改革。以提高质量和规范管理为重点,指导和加强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高校后勤参考》的管理和运行;“两刊一站”要重点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密切跟踪国家相关改革动态,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部的工作部署及时传达到高校后勤工作一线,充分发挥舆论阵地的功能和作用。
      五、围绕实施“六项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推进活动
      1.实施“节约后勤”工程。贯彻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组织力量进行节约、绿色后勤建设的调研、宣传、规划和顶层设计,通过制度建设、新技术应用、精细化管理和加强成本核算,构建高校后勤勤俭节约、低碳生活、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健康服务、生态环保、合理利用资源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新体系。鼓励和支持各地、各高校和本会相关专业部开展“节约、绿色食堂”、“节约、绿色公寓”、“节约、绿色物业”的创建和评优推广工作,加强典型经验、实施方案的搜集交流和示范引领,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体系和鼓励评级措施,为建设节约型校园和“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2.实施“主体培育”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培育专业化、高水平的高校后勤监管主体、服务主体和社会优质服务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后勤服务企业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授权,参与制定和实施教育后勤服务行业的等级资质评定、授予、管理制度;择机举办高校后勤实体发展高峰论坛,探寻后勤服务实体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开展后勤服务实体评价、排行、表彰活动等。
      3.实施“质量后勤”工程。以促进后勤管理服务标准化和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支持高校后勤积极引入现代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支持各相关专业部通过举办专业培训和交流推广等多种活动,交流先进经验,推广先进模式,提高后勤从业人员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专业技术素质,提升后勤服务管理专业化水平,确保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质量不低于社会相同领域的中上水平。
      4. 实施“平安后勤”工程。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协助政府加强检查、督促和宣传教育,推动高校后勤系统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引导高校后勤系统完善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重点加强学生公寓消防安全、学生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校区交通安全和水电暖设施设备安全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达标工作;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后勤系统特殊时期、紧急情况下应对突发事件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健全制度和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防范和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5.实施“科技后勤”工程。以实现高校后勤现代化和建设“智慧校园”为战略取向,引导高校将数字化、智能化、机械化等先进科学技术融入后勤服务和管理,引导高校和本会相关专业部开展“智慧食堂”、“智慧公寓”的创建和推广工作,推广新理念、新模式,交流先进经验和举措,发挥行业组织的功能,争取政府部门对科技后勤建设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加强科技后勤标准规范制定和应用推广,建立示范项目和技术指导、信息咨询,为学校提供技术交流服务平台和开拓多种资金筹措渠道;组织力量开展调研、规划、顶层设计和推进战略研究,整合资源、促进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避免重复开发,减少浪费。采取行业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确保“科技后勤”建设长期可持续开展。
      6.实施“文化后勤”工程。发挥行业组织职能,推进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引领行业健康发展。通过交流、展示、评优和开展文化主题活动,推动高校后勤物质文化建设,打造具有高校特色、高品位的餐饮文化、公寓文化和环境文化;促进高校后勤制度文化建设,实现服务管理制度创新;培养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和以提高服务管理质量为主题的价值取向、服务理念、员工素质;建设有利于协调化解矛盾,增强凝聚力的和谐后勤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后勤公信力,培育高绩效后勤文化。
      六、促进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
      1.加强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加强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多层次的培训工作。积极取得教育部及其他相关部委的支持,举办多种形式的高校后勤干部专题培训;组织和办好将于5月底开班的教育部第三期高校后勤干部培训班,总结以往经验,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2.促进高校后勤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组织力量,根据今年国家出台的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和高校岗位分级管理与绩效工资改革内容,开展调查和研究,积极采取举办论坛、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深入交流探讨后勤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当前高校后勤队伍面临的新老交替“断层”和人才匮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高校后勤实体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如何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科学设立后勤岗位等级、合理构建现代绩效考评和薪酬福利体系;探讨高校后勤加强劳动用工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依据、方法和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对策和有益经验,促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依法用工管理、
      七、支持“农校对接”和尝试“校企合作”
      1.配合教育部推进“农校对接”工作。主动探寻开展“农校对接”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创新举措;支持农校对接电子商务网的建设和推广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协调与配合,继续做好第四届“农校对接洽谈会”的策划、筹备与承办工作。
      2.尝试开展“校企合作”。认真研究行业组织接受企业捐赠和赞助的相关管理政策法规,总结经验教训,探索依法开展“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模式,建立健全接受社会企业赞助和开展“校企合作”的相关规范管理制度,在确保公开、透明、规范和多方共赢的基础上,尝试开展展览展示、洽谈交流等“校企合作”活动。
      八、引导和支持专业机构积极开展工作
      1.发挥各专业部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职能作用。加强与各专业部的工作沟通和联系,调动各专业部履行职责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各专业部开展工作的指导和规范管理。各专业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各自专业领域积极主动发挥服务高校、凝聚力量、行业引领、规范自律的作用,切实做到有所作为。各专业部要加强人员的配备和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执行力建设。新一年,各专业部要重点围绕深化改革、行业组织建设、实施“六项工程”等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根据本专业领域的特点,落实好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勤俭节约办后勤的重要部署,积极收集典型经验和案例,为教育部和后勤管理分会建言献策,采取多种形式,有效推进节约后勤建设工作。
      2. 做好各专业部向行业组织转型过渡的准备。各专业部要做好适应后勤管理分会向中国教育后勤协会转型过渡的准备。要从定位、理念、职能、机构、队伍、制度、工作重点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做好相应调整。要积极配合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筹委会,研究协会专业机构的设置、管理、职能、运行及平稳过渡方案,在确保各专业领域工作连续性的前提下,实现高校后勤系统向行业规范自律管理的顺利转型。
      同志们,后勤管理分会即将走完28年的光辉历程,28年来,后勤管理分会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助手、参谋、纽带作用,凝聚数代高校后勤人,发扬高校后勤人坚忍不拔、勇于改革、踏实肯干、勤奋奉献的后勤精神,积极推进我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为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水平和保障能力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今天后勤人由学术团体向行业组织转变的愿望就要实现。即将成立的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承载着全国教育后勤人的期望,将肩负起新的、更加艰巨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开拓进取、不辱使命,以实干实绩,为促进教育后勤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2013年高校食堂管理与节约工作调研督查情况及若干建议
——教育部调研督查组赵相华